浅谈农村学校小学科学实验现状及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浅谈农村学校小学科学实验现状及改进策略

宋晓倩

厦门市翔安区后许小学 361101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实验的落实,对学生学生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农村学校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科学实验;改进策略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社会对于农村学校的教育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更受到高度重视。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农村学校的小学科学实验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学校小学科学实验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各个学校开足科学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科学实验课程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大大阻碍了农村学校学生对于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一)农村学校缺乏专业器材及专职科学教师

现阶段,农村学校由于生数的原因,导致教师数量较少。农村学校的科学教师一般由语文、数学老师兼职组织教学。兼职教师受限于专业知识的阻碍,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较为生疏,甚至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器材,这使得科学实验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科学实验课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实验器材,农村学校的实验器材配备一般较不充分,同时,在市面上较难获取,且农村学校一般没有设置专门的实验器材管理员,即使学校有实验器材,授课教师必须自己准备,甚至购买时要器材。大大的增加了兼职科学教师的工作负担,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兼职教师不愿上科学实验课程,以演示实验或视频代替学生动手探究[1]

(二)学生缺乏对科学实验足够的认知

农村学校的学生接触科学的时间较短,在日常生活中也较缺乏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其对科学缺乏足够的认知。在科学实验课程中,他们经常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存在着,并没有真正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真正感受科学。由于缺乏对科学实验的认知,大多数同学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无法在实验前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器材的好奇,而非对科学探究这一过程的重视;又或者各个小组之间的科学素养差异较大,分组实验时,能力较强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已经完成,有的小组还未能明白实验的目的,导致课堂进度的差异性极大。这样的科学实验课程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浪费实验器材,进而导致科学实验成为“假、大、虚”的活动。

(三)家长缺乏对科学课程的重视

随着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由于历史原因,以往的学校将语、数、英列为主科,其他科目作为副科,这一历史说法在大部分家长的脑海里已根深蒂固的存在。在线上教学期间,受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课程只能转战到线上进行,线上教学期间,我布置了《七色光》这一课程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完成相应的校本练习;二是让学生在家利用不同的方法自制彩虹的实验。第一项任务提交的人数为年级人数的91%,第二项任务提交的人数仅为54%,在复课后,我与未提交的同学进行交流,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家长们认为书面作业才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作用,对于这种动手活动可有可无,科学探究课程在家长的心中已然成了可有可无的“豆芽”课。

(四)教师未能转变传统观念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在上课期间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学校的兼职教师更多的关心学生的科学成绩。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上实验课程的时,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知识点的讲解、板书的设计等,生怕学生不能跟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走,生怕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有所偏颇,在学生未思考的情况下,直接将实验设计及实验示范视频进行展示,整节课堂变成教师的主场,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科学实验课程,学生注定是无法思考的,注定是无法进行科学知识的建构与融合的,注定是无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这样的科学实验课程已然沦为了手工课程。

二、农村学校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制器材

部分农村学校科学教学器材较欠缺,不能因为实验器材的缺乏, 而停止推动实验课堂进程的脚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简单的器材,例如教师在教学杠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钉子、木棍、尺子等材料自行制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同时认识到自己才是科学课堂的主人。当然在鼓励学生自制器材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器材的实用性及科学性的问题,应做到有方向的引导。

(二)科学实验生活化

科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过多的专业名词,避免学生由于长期与科学课堂脱轨,导致对科学课程失去兴趣。考虑到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这些学生经常接触大自然,教师在教学时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与科学学科的距离逐渐拉近,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问题的难度,从而逐渐培养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及上课过程中,需更全面地去了解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科学实验与生活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鼓励学生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去进行适当的实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2]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更多地去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实验课的主人。教师的大量讲述及实验的示范,只会让学生陷入固定思维当中,无法真正产生自己的创新思想。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学会放手,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班级学生的科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也要求教师提前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教师可在实验课堂上设置不同的信封,对于能力较差的小组给予信封提示。这种做法,既可以使整个班级的实验高效完成,同时又能给予能力较差的小组学习科学的信心。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所涵盖的知识面较为广阔,农村学校想让让学生体验所有的实验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地球与宇宙科学时,学生对于各个行星之间的距离以及运转规律存在较大的疑惑,通过模拟地球与月球的运转实验,可以初步了解其运转规律,但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希沃”软件中的宇宙教学工具,将间接知识转变成直接知识,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例如在教学生命科学这一领域课程时,可利用“人体探秘LITE”这一APP,一方面可以避免实验器材的不足,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于人体的内部结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束语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也意味着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虽然农村学校的师资匮乏,实验器材较欠缺,家长对科学实验课程的认知度较低,但只要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学校、社区制定更行之有效,符合学情的具体措施,定能推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发展。道阻且长,相信教师肩负起教育的职责,深入摸索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未来农村学校的科学实验课程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黄玮君.农村小学科学课的现状透析与策略思考 [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2):50.

[2] 张爱民.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J].教学动态,202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