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吴仲周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得各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使得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是交通系统内的重要因素,其在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较大,只有保障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才能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中,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等影响极大,混凝土的性能难以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利于完善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在经济方面的带动作用。

摘要:路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前言

在当前阶段的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经过大数据的调查和对比,发现在市政路桥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着路面缝隙较大或者因混凝土路面拉力不足而引发的路面开裂等问题。这就严重影响到市政路桥施工的质量,并且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对此,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市政路桥施工的质量,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

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问题

1材料结构问题

混凝土施工原料具有多样性,水泥、粗骨料与细骨料、水、掺合料等都是主要的原材料,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如果混凝土内部原材料的配比设计不当,对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控制不到位,就无法达到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控制相对简单,但混凝土结构的拉伸强度与黏着力控制相对复杂,很多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拉伸强度与黏着力相对较小。混凝土如果受到强外力作用,将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材料发生破裂情况。

2荷载过大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属于基础设施,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会影响道路桥梁的结构性能。如果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极易造成路面、桥面的裂缝问题,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此外,当道路桥梁投入使用以后,长期的荷载、自然因素都会加剧混凝土的老化,引发更为严重的裂缝与坍塌情况。

3温度变化问题

温度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更为直接,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对温度的科学控制,就会增大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温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混凝土中的水泥存在严重的水化热反应,随着内部温度的急剧升高,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加大,温度应力与温度变形将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外部环境温度变化。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的实践策略

1混凝土配比阶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成分配合比对其性能质量具有直接性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选择原材料类型、调配原材料比例时,必须要坚持合规性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等相关规范开展配比实践。同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认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次试验检测与数据变更中获得的。因此,相关人员在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过程中,应保证细心、耐心、专心,以实现混凝土最终配比效果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需求之间的完全对应。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在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的选用中还应着重把控以下几点:

首先,水泥在混凝土材料中占最大比重,其价格、性能极其重要。所以,相关人员在选择水泥供应厂商时,应尽量选择业内知名的大型水泥生产厂,而不宜选择新厂或小作坊,以便水泥质量的初步保证。同时,在选择资质合格、规模可观的合作厂商后,相关人员还应从经济、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出综合考量,尽量选取单一类型的水泥产品,并保证其性能强度符合混凝土配比要求。

其次,在选择粗细骨料时,相关人员通常应选择致密性强、结构完整、质地坚硬的砂料、石料,并对石料的粒径尺寸做合理控制。同时,由于道路桥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所以还应避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骨料掺杂到混凝土当中。

最后,在选择添加剂时,应按需选择防冻、减水、早强、促凝等功能剂。同时,应对添加剂的配比用量进行控制。一般来讲,添加剂的投入量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2%。在选择混凝土技术的施工用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并对道路桥梁施工区域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进行成分检验,在确定水体无有害物质、无大量杂质、无p H值异常且符合施工需求后,即可进行使用。

2混凝土拌和阶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

在混凝土拌和施工正式开展之前,相关人员应先做好拌和设备的合理选择。从当前来看,为了降低人工压力,同时也为了实现拌和过程的精准控制与可视化呈现,可选用智能化的自动拌和机械。同时,在购置拌和设备时,必须要选取正规的市场渠道,切忌盲目追求成本控制而购买质量无保证的设备产品,以免因小失大,造成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异常波动。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相关人员应先选取一定量的原材料按比例进行试拌,并对拌和后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性能检查。若材料符合预期,则可正式开展大批量的混凝土材料拌和工作;若材料不达标,则需要对骨料比、水灰比等配比参数作出进一步调整。正式拌和时,相关人员要控制好拌和环境的温度、适度,以免对混凝土的配比情况产生异常影响。此外,若选择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拌和施工,还可根据室外温度进行投入水分的适当调整,以免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水分蒸发现象,造成配合比中水分的异常流失。拌和完成后,便可将混凝土材料运输至现场中进行检验投用。此时,相关人员应对运输车辆进行合理选择与性能优化。通常情况下,应选择负载能力在15吨以上的车辆,并对车厢内部喷涂隔热保护剂,以保证混凝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此外,在运输过程中,驾驶人员还应保证车辆的匀速、稳定行进,在非必要情况下严禁出现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行为,以免混凝土受过大应力作用而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拌和质量的削弱。

3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包含浇筑与振捣两个部分。在浇筑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混凝土材料的初凝、终凝时间作出明确,并选择在混凝土的凝固区间内实施浇筑作业,以确保上下两层间混凝土的充分混合,避免混凝土在成型后出现分层现象,降低道路、桥梁的结构质量。在浇筑施工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还需要运用振捣棒或振捣机械对混凝土实施充分振捣,以实现混凝土材料内部气泡的全面排放,使混凝土密度达到施工设计的理想水平。通常情况下,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振捣次数应为两次。

4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桥面浇筑成型,并经历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后,相关人员就需要实施出科学的养护处理。从当前来看,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主要分为覆盖加护和洒水养护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关人员应用塑料薄膜、草垫、棉被等物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护,以此避免路面受到光照、高温、雨淋等影响,防止混凝土材料在凝固过程中出现开裂问题。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洒水、喷涂养护剂等工作,也能达到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防止路桥表面形变开裂的效果。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对人们路上、桥上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实践中,必须要做好材料选择、拌和施工、浇筑振捣等所有环节的技术把控,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持续处于理想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彦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20(14):70.

  2. 陆敏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206.

  3. 安西艳.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0(0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