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量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秸秆全量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分析

张丽玲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546100

摘要:随着秸秆还田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农田环境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农作物栽培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在不断更新,土传类病害以及种传类病害的发生程度在逐渐增加,且存在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病的情况,对于农作物的高质高产栽培生产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强对于秸秆还田条件之下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管理,需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病因素,强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农作物;病虫害

秸秆全量还田是目前秸秆还田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技术类型,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求在农作物收获完成之后,需将秸秆完全粉碎或者未经粉碎直接翻入土壤耕作层之中,如此能够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水平的提升,促进土地营养环境的优化以及产量的增加,就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际应用状况来看,充分考虑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土壤环境的优化要点。但是此类措施的实施,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充分掌握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处理。

1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既有其优势积极的影响作用,也有一定的弊端,优势主要体现在土壤肥力水平的强化以及土壤结构的调节,但是问题则主要集中在病虫害的影响方面,主要为以下几种。

1.1 对害虫的越冬奠定基础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实施为病虫害的活动以及越冬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就现阶段农作物栽培情况来看,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施之后田间二化螟幼虫的越冬数量以及出土行为有显著抑制,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对于害虫越冬的存活率能够起到一定的降低效果。就掩埋情况可见,不同还田掩埋方式的幼虫存活几率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害虫类型以及幼虫特征进行配套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充分调查害虫的种类特征,尽量降低害虫的越冬数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优良条件。

1.2 土传和种传呈现出递增趋势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的提升,但是秸秆还田技术在实际操作时会存在大量未经处理的病株残体混杂在土层之中,病原菌的积累量会有明显增加,因此在实际秸秆还田操作时,需要根据种植作物类型进行土传类病害的判断以及气候条件特征,进行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实施。就当前土传类病害以及种传类病害逐渐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户在进行秸秆全量还田时对气候条件的掌握性较差,导致病害发展程度在不断加重,农作物的栽培生产质量也会受到影响[1]

1.3 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就现有的管理形式分析来看,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施之后菌源水平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小麦纹枯病是小麦栽培生产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土传类真菌性病害,病菌类型主要为立枯丝核菌,此类病菌较常以菌丝体或者菌核的状态积存于土壤内部,或者在残茬残体上,菌丝体以及菌核是该类病害的主要传播源头,如未及时进行分析以及防控,则极易出现病害蔓延的情况,如前期控制不当,将会导致农作物栽培受影响,而病株残体中大量菌源的存积,还田之后会加重病害的传播几率以及发病程度。

2 防控措施

2.1 提升土地质量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实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管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控处理,首先需要促进土地质量水平的提升,就现阶段秸秆全量还田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秸秆全量还田时,不能保证所有秸秆全部掩埋于地下,会对种子的根系生长发育以及营养吸收产生影响,导致农作物生长时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脱肥、脱水等情况。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大马力拖拉机带动的方式进行秸秆全量还田,确保还田品质优良,并可根据农作物栽培类型以及常见病虫害特点进行相应防治药物的混合施入,并需要做好秸秆全量还田之后的土地平整处理,确保土地平整。

2.2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栽培品种选择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以及经济性,通过农作物品种的合理选择,提升其产量以及质量。另外,在品种挑选时,还需要做好各类病害的充分分析,根据品种特性以及常见病虫害类型进行优质栽培品种的筛选,随着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品种选择分析,以提升农作物品种的稳定性[2]

2.3 合理进行轮作

众多研究表明,病虫害的发生以及积累与农作物连作种植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大部分病虫害的依赖性均比较强,如长期进行同一种农作物的种植,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虫卵以及病菌的大量积累。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轮作的方式对农作物栽培地区的营养环境进行调节,提升农作物栽培的合理性,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4.2 科学用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进行化学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就现阶段农作物栽培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按照不同时期病虫害的发生类型进行防治管理,但是仍然存在防控不到位或者不及时的情况,农作物产量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强化对于集成化病虫害防治用药技术的分析,建立健全用药方案以及原则规定,通过整体病虫害防治的规范化发展,满足农作物高品质生长,提升其栽培质量,强化病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程金秋,梁健,陈梦云,任红茹,张洪程,霍中洋,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7,43(06):912-924.

[2] 顾敏京,左文刚,严漪云,臧彩云,薛伟杰,柏彦超,单玉华,封克. 氮肥管理对秸秆全量还田双季晚稻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38(02):69-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