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德树人”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浅谈“立德树人”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于新亮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小学 830001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学校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育人目标、调整育人方向、促进教学革新、设计育人活动、提升教师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管理;作用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提问。“立德树人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把握了当前教育的实质特征,明确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严格遵循了教育的基础规律性和发展规律性,更加充实了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内容。

  1. 基于立德树人促进教学革新
      学校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构建具有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教学环境。学校要将这一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思想教育、知识传递或社会实践等,并从课程、教学以及教材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优化设计,使师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学革新的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环节。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入手,引入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第二,教学过程。基础教育属于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学习质量,所以为了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应用价值,学校应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融通教学,并由此提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解析探讨。第三,教育合力。要想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还必须整合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

  2. 从学生的人格入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标准

教育是极其伟大且崇高的事业,通过教育能够实现教育者与学员在灵魂层面的交流,进而能够影响并塑造一个人的灵魂。“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注重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在教室、馆室、长廊、园林间处处可以体现文化的氛围,利用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板面的展现文化风采,充分挖掘校园自有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化的感召力现教书育人效果。要培育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学会发现点滴的幸福,学会分享快乐的瞬间,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乐观向上的群体效应。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培育学生纯洁完美的灵魂。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指导,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照顾与关注,尤其是要针对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等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疏导办法。重视课程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将正直的个人品质在课程教育中进行无声的体现,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习者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格的提升。认真正视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从多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体现教育活动的人文关爱,将学生从简单的学习知识提升到人生发展阶段的认知,成为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

  1. 教师立德,提升德育管理品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在德育管理措施落实过程中,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肩负更多教育管理责任。强化师德培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学校德育管理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而德育内容学科渗透是常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德育管理目标,这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班主任,肩负德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德育管理内容。
      教师立德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都是对教师育人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期待。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还需要将德育管理内容渗透到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为人师表是最为典型的定义和评价,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所谓言传身教,教师需要“正人先正己”,唯有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品质,才能够要求学生达成相关标准。爱生如子是对教师爱心的呼唤,也是德育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热情,是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教学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班级管理更需要有使命感,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让教育自然达成,这是最为理想的设计和教学追求。
      学生对教师有比较高的信任度,这是重要的教育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信任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崇拜,其教育会自然发生,德育管理也会水到渠成。教师占据学识高地,对学生展开心灵熏染,可以让教育发挥最佳效果。学生是一张张白纸,如何描绘出绝美的图画,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积极开展多种立德树人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进步

多种立德树人活动的稳定时候,让学生在逐渐感悟到德育教育洗礼和精彩的情况下,也会更好的把握所学习知识关键点。第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植物”等活动,这是让学生在环保方面有所认识的关键,让学生落实德育行动。在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好的感悟德育教育内容和精髓。第二,针对“良好品德我拥有”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开展及竞争,以争做“三好学生”为基础和指引,每一个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然后,在为其他学生提供榜样的情况下,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在表扬中增加良好行为的构建次数。第三,实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人唱歌、跳舞,带来欢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尊老的意识,拥有良好的品质和人格。第四,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足球赛、篮球赛和拔河比赛,让学生认识到班级凝聚力的价值。另外,在逐渐感悟德育活动精彩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 开展立德树人社会实践,拓宽教育途径
      单纯的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略显枯燥,因此,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思想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为人、学会处事、学会发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可组织学生到社区福利院慰问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的意识,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村委会组织学生帮助村干部进行健康安全知识普及,宣传相关的防火安全知识,通过这种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并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地方工厂进行工作实践,为学生安排一些安全系数很高的工作,通过短暂的打工,让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提早让学生接触社会,通过亲身体验,使良好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变成学生自身的优秀素质。

结语: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赋予了当下育人工作以新的要求和历史使命,因此,农村学校应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学生间的渗透,以此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猛.实施精细化管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吉林教育,2021(13):2.

[2]郭楠楠.立德树人背景下新型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