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杨坤

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

创造是指最终产生的,一种新的活动或现象,它是一种具有人类历史首次成功的活动。创造性指一种能加的特性,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般认为智慧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以思维为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如果说定势力思维是一成不变,那么创造性思维则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下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具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掌握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突破思维定势,激发求知兴趣,为创新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强调在既定的目标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即使也在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还是被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总是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计划和教学骤去学习;教师也只是以是否达到心中的目标来衡量有没有完成教学,最终局限了创造的思维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求知欲望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求知欲的强烈程度会因各类学生学习兴趣有不同的反映,现代教育指出:“帮助所有的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则获取成功。机会越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大,求知欲就越强,成功要以兴趣为基础。如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指出:如果鲁肃不帮诸葛亮的忙怎么办?如果鲁肃到周瑜处泄密怎么办?如果三天后没有大雾,诸葛亮借不到箭怎么办?如此这些问题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对课文内容也充满求知欲,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机械地接收知识变为有思考有选择地接收知识,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因而,要想培养创造的思维,拓展发展的空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求知兴趣,从让学生“学会”转让向让学生“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深入浅出,放手让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当讲到: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时,我问学生:“假如,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孔君平会怎样嘲笑孩子?”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那么我家的杨梅也是你家的水果吗?”还有的说:“就因为你杨,难道天下所有的杨梅都是你家的水果吗?”……学生中一片哗然。此时,我话锋一转,又问道:“那么假如,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孔君平又会怎样反驳?”学生们又一次开动脑筋,大家异口同声:“这既然不是你家的水果, 那么这水果是从何而来?”这时,老师出示杨氏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大家讨论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学生一语道破:孩子的回答,既回答了孔君平,‘孔雀不是夫子家禽,杨梅自然也就不是我家之果。’,又在言语中体现得不卑不亢,彬彬有礼。两个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开拓思维,鼓励质疑,扩大学生的创新的范围。

现在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下,课堂上学生几乎全依赖于教师,教师把课文内容,问题答案全包办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开动脑筋,因而创造性思维逐渐淡化,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缺质疑。另外,布置作业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的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而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一般都是抄生字、积累课文词句段、背诵课文,这种形式仅仅限于复习当堂学习内容,语文学习的目标并不只限于掌握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增加语言材料,尽量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多开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创新的范围。作业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例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剪贴制作识字小报;学习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布置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积累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写感受;针对当天的有趣事件写小练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布置小练笔,比如母亲节给妈妈写一封信,六一儿童节写一写快乐的节日、我的愿望等;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手工制作的作业,例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让学生回家试着动手做一做威尼斯的小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两全其美。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开拓其创新思维,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四、注重问题解决,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铺路。

一堂课里,教师与学生都是其中的角色,这时候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兴趣,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记得那次语文课上,我正在饶有兴趣地讲《窃读记》中小主人公窃读时的语言、动作及心里描写时,一阵哄笑打断了我的教学,原来,班上的“调皮鬼”周同学用白色的改正把自己扮成了一个“大花脸”,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在哄笑,有的指指点点,有的甚至不顾一切的站起来看热闹……此时的状况似乎已不在我的控制之中了,怎么办?大发雷霆“镇压”吗?似乎没有效果,批评小周同学吧?他的样子实在可爱,于心不忍,如果真的批评他,同学们也许会同情他而责怪老师,反而对教学、教育并不利,怎么办呢?看着他滑稽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对呀,为什么不让大家来写一写他现在的样子呢?于是,一堂讲读课变成了一次习作课。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拿出纸和笔描写他,而小周同学呢?则不好意思地捂上了脸……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写好了,我请同学在班里分享了他的小练笔。在他的笔下,“调皮鬼”成了可爱的圣诞老人,白眉毛,白胡子,还有一对可爱的白酒窝……同学们听后一一点评,给这位同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最有价值的一条是,除了写小周同学的样子外还可以写一写周围同学看到他滑稽的样子后的表现,有了场面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滑稽可爱;大家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大家分别对自己的小文章进行修改,再展示作品时,小短文中不仅写到了小主人公的样子还有一定的场面描写,注重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例文如下:“……看到周同学的样子,路同学脸都笑红了,张同学手捂着肚子直不起身来,而官同学的嘴巴张得比馒头都大……”这样一来,小短文立刻变得生动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人物活灵活现跃于纸上。除此之外,还有些同学写到了周围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里描写,正好紧扣本单元习作的主题,不用多讲,同学们接受得反而好。

课后在同学们当天的日记中,大家对这堂特殊的语文课记忆颇深,而且收获也不少,而小周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他不仅在没有失面子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学到了不少描写的好方法,真受益匪浅!

没想到,一次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小插曲却成了这堂课的点睛之笔,的确,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注重问题解决,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铺路,学生在这次特殊的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习作方法比在一节正规的作文课中学到的方法还要丰富,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栩栩如生。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训练,不能一步登天。为此我们要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大些,而不要看得太神秘。不管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应该充分肯定。当然,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学法指导情境教学等放弃或弱化而恰恰相反,要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教师就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时是充满赞赏的话语,有时可以是亲切的握手、击掌或是给予一件小礼使学生从中看他自己的价值,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