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1

城市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要点

李浩

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城市地下道路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与公路隧道的环境及运营条件存在明显不同,城市地下道路车流量大,人员密集,车辆在隧道内停车等候的情况频繁,同时城市地下道路高程基本低于周边地面,雨水极易向城市地下道路范围汇集,这使得城市地下道路是城市防水淹的薄弱环节。

城市地下道路的防水淹设计涉及结构、电气、排水、逃生等多个专业,各专业之间需要在应对灾害中有序联动形成有机整体才能发挥设计的最佳效能,设计综合性要求高,本文总结了目前城市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的情况,对不同专业之间防水淹设计要求进行梳理整合,为城市地下道路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道路;防水淹;排水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拓展,影响城市发展。发展地下空间,让地下空间与地面形成有机整体,是缓解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因此,城市地下道路应运而生,将城市交通引入地下,通过地下道路进行转换,缓解地面交通拥堵,让地面有更多更舒适的空间用于其他开发,提升城市土地总体的利用效率。

当前城市地下道路已经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下道路的特殊条件,导致其防水淹能力相对于地面道路存在先天不足,一旦出现特殊灾害,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城市地下道路的防水淹设计是提升地下道路抗灾、防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状问题及分析

2.1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选址在防水淹需求方面考虑不足。

城市地下道路位置常位于城市建成区,受规划及现状条件限制,前期方案讨论中多以交通为主要考虑因素,导致其出入口位于片区较低位置或排水不利位置。

2.2城市地下道路排水设计缺少与结构、控制、逃生等专业的统筹。

城市地下道路排水设计缺少系统思维,仅考虑地下道路排水自身需求,没有将排水与结构、控制、逃生等专业进行统筹考虑,缺少专业间的联动协调。

2.3城市地下道路内部设施设计缺少防水淹应急措施的考虑。

城市地下道路内部包含较多的管理运营设施,在遇到极端天气,城市地下道路被淹过程中设备缺少自身保护能力。

3 城市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

3.1 出入口位置选择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位置应该选择在片区道路较高位置,当条件受限确实需要设置在低点时,应该梳理周边雨水汇流情况,设置截水引排措施,当出入口周边存在河流时,应结合地形和洪水情况,设置挡水措施,避免河水暴涨倒灌。

3.2 出入口设置排水反坡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位置纵坡应该设置向外的排水反坡,避免外部路面雨水向地下道路汇集,同时对于隧道外就近的雨水汇集点应该增加排水能力,避免地面道路雨水积水倒灌。

3.3 排水泵站位置及排水出路选择

排水泵站位置应该设置在隧道最低点,对于长距离地下道路,可以结合汇水流量分段设置几处泵站,避免雨水长距离汇集,泵站排水出路应该安全可靠,有条件的情况应就近排入过流断面充足的自然水体,对于周边没有自然水体可以排放的情况,可以设置多个排出口,增加排水可靠性。

3.4 设置检修道、边沟、截水沟、集水池等设施

地下道路内应设置边沟、截水沟、集水池汇流雨水,并设置检修道,检修道应高出路面40cm,方便在出现初期积水后人员可以通过检修道逃生。

3.5 设置水位警戒线及相应的预警标志牌

隧道进口方向应设置水位警戒标线及预警标志牌并标注相应的积水深度,方便出现积水后的救援及应急管理。

3.6 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与隧道外可变信息标志牌进行联动控制

在隧道集水坑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并与隧道其他控制系统联动,当检测到汇水速度或汇水量超标时进行报警并调整地下道路外可变信息标志显示内容,禁止外部车辆进入地下道路。

4 结论

本文对目前城市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整理了目前防水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防水淹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于地下道路防水淹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避免目前防水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 《城市交通隧道防洪排涝问题初步探讨》(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31-135)

  4. 《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设计理念及施工措施思考》(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0-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