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2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分析

贾保攀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当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更新,大众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数量激增,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多种水问题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这一建设理念应运而生,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海绵城市”理念将与城市道路更好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道路设计在海绵城市实践中所具备的优势,既可以合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又可以改善城市内部空间生态环境品质。鉴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为城建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日趋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镇化过程中,天然绿地、库塘、湿地等被硬化的不透水地面所替代,天然水文循环被破坏,影响了雨水的截留、渗透和净化,大量污染物积累在不透水地面上,随降雨径流排入城市水体,进而污染水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有效的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方案,城市道路作为径流产生的重要节点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海绵理念”发挥道路对雨水水量水质的控制,实现对雨水的吸附、渗透、净化,控制道路径流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

1海绵城市理念介绍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大的弹性,能够灵活地储水、蓄水、放水。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到干旱,需要水分时再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很早就被提出了,并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学会利用自然雨水,以水治水,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保护生态文明”。除此之外,李克强也曾在十二大会议上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就是绿色建设,发展低碳城市,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新时代背景,运用现代绿色发展技术,把自然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质就是利用自然降水补给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生态的改善。

2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市政道路现状

对于我国一些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城市,雨量大、历时短的暴雨会造成城市内涝。当下城市中的水安全问题严重,由于排水管网的标准过低,导致容易产生网管堵塞的问题,河道受堵以及地势低洼会影响市政道路施工效果。尽管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大力开展黑臭河治理行动,但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一些城市对此种状况无法有效控制。从当下海绵城市中的市政道路来看,“水源控制”与“迁移工程”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城市中的排洪渠与河涌生态脆弱,城市内的建筑较为集中,不透水硬地面积在日益增加,地表径流大幅度提升。海绵城市中长期呈现季节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令污水与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低下。对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中的以上问题,要解决城市中的内涝问题,需要以水系为主要骨架,对管网提标进行改造以及深层结合,对道路中的污染源进行控制、补水,以有效改善城市内的水环境。

3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3.1路面设计

传统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相对不透水性路面,道路硬化面积占道路面积的80%、绿化带面积占20%,道路给排水主要依靠道路两侧排水口,使用道路两边倾斜的混凝土边沟来加大雨水的流速,道路中央的绿化带水平高度高于路面的水平高度,不利于降水的渗透蓄水排水,严重影响降水循环的效果,导致道路容易出现大面积积水和内涝现象。在萍乡万龙湾建设路的设计中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这种材质的路面可以有效改善积水问题,也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要求,避免出现地表雨水径流,不会产生内涝而影响正常交通。不过,在选择这一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引进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和净化。建设路设计中在边沟利用人工种植植草绿化,来减缓雨水的流速,同时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并在道路的路缘石上留出豁口或者使用隔断式的路缘石,满足海绵道路的“渗、滞、蓄、净”的功能,达到渗透、净化效果。

3.2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

由中间向道路两边倾斜属于传统市政道路的主要设计模式,道路的两侧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可收集汇入的雨水至雨水管系统,相较于道路,绿化带采用凸起模式设计,高度在25~40cm(相较于道路)区间。为较好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可采用向中央绿化带倾斜的道路设计模式,以此中间的绿化带可负责收集雨水,绿化带需同时采用凹型模式设计,高度在-5~-10cm(相较于道路)区间,以此更好收集雨水。还应设置碎石盲沟于绿化带下方,同时需设置碎石层于盲沟底面且超过路基工作区的深度范围。具体设计还需要关注智能开关控制模式选用、道路雨水口篦子减少、雨水管径减小,雨水篦子的开关应在地面水因较大雨量无法排除时打开,此时雨水管排水系统开始收集雨水。基于上述设计,路面渗透、反向路基渗流、雨水管收集、绿化带渗沟“渗、滞、蓄”即可取得传统的雨水管收集模式,更好服务于我国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

3.3人行道路的设计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行道路必须得到重视,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行人的出行,设计安全便利的人行道路非常有必要。根据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设计人行道路是要注重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考虑到雨天地面湿滑,行人容易滑倒摔伤,解决积水问题是重中之重,市政道路设计者要考虑排水问题,透水砖能很好地解决排水问题,此外还应注意选择透水砖时严格把控其质量,好的材料才能铺就好的道路,让排水吸水作用事半功倍。提高人行道路的安全性、便利性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有重要意义。

3.4车行道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车行道设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车行道的设计能够延伸到路缘石处,并且在一定的距离中设置雨水导流井,由此车行道中所存在的雨水就会流入流经,再经过管道实现向植草沟排水,相关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当采用较强透水性的水泥混凝土以及透水沥青混凝土完成施工环节,并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的排水U型槽,最终达到雨水汇集的目的,完成向雨水管道排放。除此之外,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车行道设计工作还采用V型街道的设计理念,这一设计理念是较为现代化的,需要对车行道轮廓开展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实现中间低两侧高的路面设计形式,并且将中分带设置在路面的正中间,还要进一步设置生物雨水滞留带,通过这种手段来将两侧的雨水汇集到中分带,以达到水资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实现防洪抗涝的目的。

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地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海绵城市的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更潜心去研究,把海绵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国家对城市生态环境给与了很大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国家更是鼓励科研人员研发新技术,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更要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在其理念下设计市政道路,为人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社会。建设海绵城市将会是未来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更需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为环境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渝书.“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S].中国房地产业,2019(21).

[2]秦一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S].山东工业技术,2019(3).

[3]杨飞跃.“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S].建筑建材装饰,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