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2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策略探究

覃梅林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四小学 533000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他们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但要抓住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根据单元主题精心选择文本素材,借助课内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借助课外阅读加深阅读体验,使课内外阅读高度衔接,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最大化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基础内容,因此,为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有个好的知识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期内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在课堂内外读书的重要意义,持续提升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方式也与我国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指出的新课程改革标准相符合,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爱好,有助于转变我国传统式教育中的填鸭式教育,实现当代教育所要求的多读、好读。


1.“阅读链接”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链接”大致可以分为内容理解类、互文比较类、拓展运用类、延伸阅读类四种类型,小学语文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都各有侧重点,在推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起着不一样的效果。课后阅读更加注重于精品阅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课后阅读的方法和技能,这类基本都是对课后阅读的必需指点;课后阅读的材料主要依托于形式多样的阅读素材,并通过检查的形式来掌握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以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使得学生整体的阅读效能有效提升。


(2)有助于培养思想情感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导向。然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了明确的界定,知识体系相对狭隘,所以说难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系,往往无法引发全体学生的思想共鸣。但是“阅读链接”凭借其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阅读灵活等特点,更加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利用课后阅读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课后阅读的方法,在阅读爱好的支持下,能够在情感上以及思想上保持与原作者统一的高度,并且通过这种深度的阅读还能够深入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如何合理地应用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价值情感表述,化他用为己用,这种同化作用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链接”内容视角广,阅读时间灵活,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主体发挥空间。通过动态联动课上教学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可以跳脱出课堂教学、讲解的固性思维局限,让学生得以将课堂阅读学习到的方法更加广泛的应用、延伸至课堂之外,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的文学涵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课内外阅读中有效链接的策略

(1)了解有效链接在课内外阅读的价值

伴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再加之现代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科的目标要求也与传统大不相同,新课标改革更是将唐诗三百首的掌握阶段推广到更低的年级,所以说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小学生平均课外阅读累计已经能实现五万字,高年级的小学生在了解更多诗词的前提上,还能诵读九十万字,这显著体现了新课改对语文阅读的关注,应试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量。因此,当前的教育要想在增加学生阅读范畴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从认知上认识到课堂内外阅读的有效联系,这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才能真正理解语文课堂内外阅读的价值。


(2)重视课外阅读基础,增强学生阅读基本功

当前的小学教育也对语文教学标准以及创新方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语文阅读也成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目标以及要求持续性转变,唐诗三百首的掌握标准也正一步一步地朝着更低的年级发展,另外,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标准也愈来愈高,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更是要求在掌握基本诗词的基础上,还要求其能够熟练地读出九十万字的诗词,这体现在新课程要求中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但也必须承认,这两项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并没有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落实,再加之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影响范围广,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其根本不能够完成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所以,为了有效地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以及阅读范围,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刻板认知,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3)有效挑选阅读资源,提高巩固阅读水平

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挑选适合其阅读的课外素材,其需要确保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然后基于课内阅读要求帮助学生完成阅读选题,确保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能够有效联动,达到彼此促进、融合的效果,是一项课外阅读资源丰富的好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课堂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选择作者的其他文章,强化学生对于写作背景、作者背景的了解,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便于学生与作者之间建立情感上沟通的桥梁。比如细读《别董大》一文时,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熟读、背写,还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其具体内容,这首诗是高适和董大久别相逢后,参加了一次短暂的聚会,之后又分别到各处求教。这幅画描绘的是送别时的凄凉景象,体现的是当初诗人的处境,但并没有因此沦落,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到远方的依恋,又体现了诗人豪壮洒脱的胸襟。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将其拘泥于传统的课内阅读,而是应该充分联动课上学习与课外阅读、拓宽阅读范围、夯实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该贴合实际,从小学生的阅读爱好以及阅读习惯、掌握能力出发,结合演讲活动、读写结合、阅读分享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惠德.提升小学“课后阅读链接”教学效率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18).160-161.

[2]张德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教学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64-165.

[3]何霞.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南北桥.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