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及技术功能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3

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及技术功能提升研究

王秋风

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节能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此背景下,水土保持相关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了解,水土保持工作特点突出,其中包括点多面广、专业交叉。现代社会想要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防护设计工作,不断提升技术功能,进而为社会蓬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篇文章就此展开探究,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进一步帮助大家的理解。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技术功能提升

前言: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主流,愈发流行。水土保持工程是众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其关键部分,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水土保持工程的数量可谓是与日俱增,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水土保持工程中,防护设计的优势较为突出,可以延长工程使用年限、为农田安全提供保障。

  1. 水土保持理念的重要意义

1.1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损害环境。在经济的作用下,人们的生活得以转变,生活水平与质量可谓是上了一层台阶。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想要达到预期目标,水利工程的作用不容忽视。水利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准备工作要落到实处。相关人员要深入现场,开展勘察与分析工作,这样做可以对现场实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应用适宜的技术对水土资源进行分析,以勘察与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计划与方案。要做好规划工作,避免工程建设损害水土环境。

1.2提高水利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不同,而且施工条件与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设计人员要意识到这一点,了解水土保持理念并且将这一理念贯穿到设计工作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利工程作用显著,不仅可以用来抗洪抗旱,发电效果也很突出。采取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之外,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生活。

  1. 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

2.1直型坡石坎截坡开阶蓄渗型防护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直型坡石坎截坡开阶蓄渗型防护设计工作时,要始终遵循临界边坡长度这一原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设计科学、合理,进而放心使用。具体流程如下:第一,试验设计图。找到临界边坡长度位置,然后进行水平开阶截坡。上述操作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对斜坡处的径流进行拦截。除了可以拦截水之外,还可以拦截土壤。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发时不可使用水平方式,要从坡度的表面开始挖,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好角度问题,找到坡度对角处,在3度到5度处开挖。在斜坡的作用下,沉积物堆积在一起,可以将阻截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常情况下,开阶的高度为50厘米。这一高度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斜坡及覆盖率等条件不断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将基岩部分露出来。第二,确定临界坡长。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控好坡度问题。以下内容做具体的解释与说明:如果水土保持工程的坡度为16度,应当使用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率要控制在60%。地面的颜色以砖红色为主,边坡长度为4.5米。在进行斜坡修剪工作时,斜坡顶部被视为修剪的起点,然后每隔4.5米修剪一次。

2.2波形坡田间拦档壤中排水型的防护设计

2.21设计原理

经过调查与勘查,可以明确临界坡长,如果发现有沟蚀,必须尽早处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措施,把堆积在流径中的土壤排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产生沟蚀,引发污染。

2.2布设流程

第一,检查坡度。如果坡度在25度以上,那么这种防护设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第二,将壤中排出的土壤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如果坡面的长度是29.3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临界坡长应当是8.5米,在此处可以修建木枋碎石拦挡。在修建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多孔碎石。多孔碎石有过滤的作用,可以将坡面径流中的杂物拦截,在这一过程中,坡面径流流速受到阻碍会变慢。除此之外,还可以减少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出现坡面沟蚀。

  1. 水土保持防护技术功能提升

3.1明确施工技术

第一,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确保设计图纸科学合理,可以正常应用。针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以从前中后三个阶段着手。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样可以问责到个人。同时,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管理工作应当贯穿全程,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到最终的竣工阶段,都要进行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就基础应用而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目标与作用,选定施工技术。以下内容做具体的解释与说明:在治理山沟时,要明确治理目标,将勾头、勾边等位置治理视为治理重点。调节洪峰流量,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沟床纵坡的长度。如果发现泥石流,要控制好其中的物质含量,将山洪顺利有序排放,避免引发事故,造成严重损失与伤亡。一般来说,治理工程是由两项内容共同组成的,分别为沟头防护工程、拦截泥沙工程。

3.2加强监督与管理

水利工程所处不同区域,要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设计与施工。切记不可为了缩短工期而忽视设计工作,减少设计时间,或者是使用不适宜的工艺与技术。正常情况下,在挖掘大坝时,在完成坝间拦截之后,方可开始挖掘。万万不可为了缩短工期,省略拦截环节。要按照流程进行,做好拦截工作之后,才可以将土方丢弃。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降低出现水土流失的概率。

四、水土保持防护技术的功能创新优化
4.1加强水土保持规划审批工作
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需要编制水土保持规划,二是需要制定水土保持方案,这两点也是进行工程建设、监督保持工作、验收工作质量,调整工作内容的重要前提条件。依靠合法性可执行性展开审批工作,将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规定作为实行条件,注重水土保持规划的时机以及节点,想做好全面覆盖和系统分析工作,要辅助以规范化的工作以及强制力等方面,才可以将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立足于全局、专业层面上。根据情况不同来具体开展审批工作,配合现场调查、专业分析,将系统评估通过建设和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详细规划,将针对性、可行性作为重点。其中审批的核心工作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景观建设等内容,确保落实各部门职责,利用组织变革与结构调整,认真贯彻水土保持规划实施的顺畅,要认识到严格的审批工作是确保水土保持规划完整、顺利、高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4.2加强水土保持计划的实施强度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水土保持计划的一部分,水土保持计划与水土保持的初步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严格来说,该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占据了大多数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部分,指的就是水土保持规划阶段,对于一些重大项目而言属于建设阶段。生产和建造部门一方面要做好水土保持方面的布局工作,另一方面,应当按照需要只是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制定初步水土保持项目的具体文件,如果满足变更的必要条件,则需制定有关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或取土场所和到废土的场所变更水土保持补充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交由水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同时各级水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对于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项问题要及时整改,督促其整改积极性,如果发现没有进行整改,必须做出罚款处理,对于由水土流失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生产建设单位,必须勒令其停工。
4.3波形坡田间拦挡壤中排水型防护技术优化
建造及使用波形的土地屏障的前几年,防止土壤排水工作一定要加强重视。伴随时间的增长沉淀物状况也会变得愈发严重,再加上清洁、土壤保持和排水等多种多样的困难,会发生收益下降的问题。利用优化砌体溶液的沉降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坡面到山谷的径流突然增加是引起丘陵坡地侵蚀的主要原因,对谷底同样影响严重,继而加大了坡面径流中的泥沙负荷。可以通过在边坡谷地内修建堵水工程的方式,降低边坡地表径流率的同时保护谷底坡面免受冲击,将边坡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含量减少。净化排水通道的水流,减少石脊下的沉积物。在提高防护效果与清洁污泥方面一举两得。
4.4提升水土保持规划的可执行性
系统的监督机制和操作体系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制定与完善工作,为提升规划可执行性提供便利,将明确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在组织重构上,保证其在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水土保持规划细则的制定,需要结合各部门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同时也要重视监督与整改工作,才可以做好质量的保证与水平的提升。在检查和验收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对于在水土保持规划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整改纠正,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可以及时发现缺陷及不足之处,也能更好地避免水土保持规划中所出现的违法行为,将规划效果有效提升,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是关键,做好水土资源实时监测体系的监控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投诉渠道,加强人们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互联网、微信、公共APP等多种渠道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信息,将水土保持规划可执行性持续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科技的双重作用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不容忽视。建筑施工无法避免的需要开挖,这样会破坏水土保持结构,使得水土保护功能遭受损害,水土平衡被打破。在这一过程中,植被同样也是受害者,上述行为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明壮.水土保持工程防护设计及技术功能提升[J].科学技术创新,2021(02):153-154.

[2]王凌云,莫名浩,左继超,张利超,邓小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背景下水土保持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20(05):10-14+69.

[3]黄晓慧,陆迁,王礼力. 资本禀赋、生态认知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基于生态补偿政策的调节效应[J]. 农业技术经济,2020(01):33-44.

[4]李星明,雷雯,陈芷涵,李家成. 基于水土之美的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研究——以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04):624-63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