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王莉

西昌航天学校,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效的阅读教学才可以使得语文教育更好地展开,最终才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然而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小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阅读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高段为研究对象,对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培养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他们的语文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对于小学的高段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学习能力,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可以读懂文章,但因为这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只是初步显现,所以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入自己独立阅读的大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当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在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思想也相对比较成熟。再加之得到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培养,所以他们的知识面也变得较广,这就使得他们对阅读文本的喜好和偏爱逐渐加强。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阅读训练,他们对文本的阅读仅仅流于表面,而不能很好地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进行归纳,更别说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进行很好的学习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文字解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再加之有一部分老师在小学生的高段阅读教学中只重视了对文本内容的“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而没有传授给他们有用、高效的阅读方法,使得小学生在文章的理解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最终没有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果仅仅通过课堂,是无法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使他们在课下还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初期可以先通过课本上的文章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这篇文章讲的是古代的故事,学生们可能很难提起兴趣。这时,可以在讲文章前,先问学生们:“你们听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学生们可能会回答:“没有”,也可能会回答:“听过”,然后教师就可以说:“那你们知道草船借箭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学生们可能会回答:“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对,没错。这是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一个片段那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篇文章。”,这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提前找好的视频,这样就会激起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兴趣。之后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在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个课下阅读的任务。在刚开始,可以通过一些强制的手段,到之后学生们通过前段时间的阅读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慢慢地得到了提升。(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改善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只有当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更好地达到阅读锻炼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早读、晚读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此外,为了使他们不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互换读物、交流阅读以及兴趣阅读等,最终达到拓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知识面的目的。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时,必须使同学们养成认真、专注、耐心、细心的习惯。同时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发动学生的想象,与教材有机结合很多学生都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却苦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教师想要引导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因此,笔者建议教师们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发动学生的想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引导者的形象,在讲解课文中有趣的内容和小漫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做出猜测,猜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漫画的立意是什么?这些思想不够完备尚需他人引导的学生们的脑海中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然而很多教师不懂得引导他们的思想,让这些想法流失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同化,也因此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在此,笔者建议教师们千万要注重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常常抱有激情,也能够适时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语文课本就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合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2]。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成熟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阅读文章,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由于小学阶段阅读内容的篇幅一般都较短,为此,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即可,朗读和默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朗读更倾向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朗读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图片或者画面,在朗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并通过对大脑的刺激进而将其转化成画面。如,在五年级“四时田园杂兴”阅读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语言生动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想象到这初夏的美好景色。而默读主要是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在默读过程中去感受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同时,默读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对于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内容来说,朗读的方式是不太适用的,为此,就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在默读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各种语言规则的应用。如,在“红楼春趣”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并且在默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每个人物角色内心的活动与想法。此外,还要注意朗读和默读的结合,文章的体裁形式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课堂,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他们学习的决定者,教师还是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地去探索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臻.引导高段学生高效阅读文本“三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72-73.

[2]徐辉.小学语文高段自主阅读教学路径[J].读写算,2021(2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