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思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思路研究

李琳

象州县自然资源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545800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受到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这对我国原来的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镇振兴的伟大建设目标任务,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针对城镇生态规划进行管理。城镇生态规划不但夯实了现代农村改革基础,也切实解决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镇规划;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城镇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科学的城市布局,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有效结合,走集约化、智能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对于农村地区来讲,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应城镇化建设需求,因此,应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对此,文章将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生态化转型的困境和对策,探讨如何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为城镇规划的生态化转型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生态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1.1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对城镇市场定位大部分都是以周边城市为主,且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城镇属性作为卖点,在进行规划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类似的模型,后期的发展又是采用雷同管理和网络营销等手段,导致项目的开发和自身资源条件下的环境相互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区域性的特色和产品品牌的个性,难以建立起顾客的黏性,空心化现象严重,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地区在推动城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传统文化和乡土规划进行有机融合,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强烈吸引,造成了文化基础和底蕴的缺失,不利于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存。

1.2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水平比我国其他城市而言普遍相对偏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同时也由于一些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例如投入资金困难等,无法为我国农村规划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并且,当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道路、停车场等方面的问题,可达性和出行进入性不强,而且厕所改造革命也不彻底,通信信号缺乏,餐饮住宿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很难充分满足广大规划人员的高层次要求,严重地制约着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

1.3缺乏环保意识,环保投入力度不足

在城镇规划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留下城镇地区,由于交通工具频繁使用导致废气排放量增多,加剧了城镇地区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各种基础设施排放产生的污水,也对城镇地区的水体造成了污染。除此之外,违法违章建筑较多,任意开辟索道,产生的废渣等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很多开发活动已经超过了城镇规划的生态承载力,进而破坏了城镇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城镇环境功能减退。与此同时,部分城镇地区并未投入足够的资金,也尚未出台相关的环保政策,导致环保问题尤为突出。

2城镇生态规划与设计思路

2.1城镇生态规划管理对策应与时俱进

在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城镇生态规划管理观念,应把城镇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快整个城镇生态规划管理的步调,使城镇生态规划管理更规范,城镇规划行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应鼓励贫困户参与到城镇生态规划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帮扶等形式,让城镇生态规划助推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态规划开发农旅、文旅、体旅等山地规划新业态,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城镇经济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态规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重视各类专家对于城镇生态规划领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利用业务咨询、理论指导、评审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城镇生态规划管理内容,大力发展城镇生态规划,推动城镇振兴。从而以科学合理的城乡统一化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紧跟新形势下促进城镇生态规划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2倡导村民参与到城镇生态规划建设中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生态规划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参与感也较低,因此可倡导当地村民参与到城镇生态规划建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了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以社会实践规划振兴为特色,加大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制定出城镇生态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和整体营销办法后,实现当地农业生产与城镇生态规划的联合互动。同时促进当地人参与到城镇生态规划建设中,通过对农业公园、湿地保护区的深度体验和走访,使村民充分了解并积极发掘当地的规划潜力,从而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以此充分发挥城镇生态规划业对当地城镇发展振兴的带动作用。

2.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生态规划是一种新型的规划方式,所以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基层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产业扶贫政策基础,做好有前瞻性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例如在开发城镇生态规划产业的过程中,给予村民政策和项目扶持。在村民依托城镇振兴发展的良好政策下,也积极开始发展了城镇生态规划的产业,促使当地农村环境更美、农村收入更多,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基层部门应明确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城镇规划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对使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规划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此不断促进城镇振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3城镇生态建设发展建议

(1)注重规划。找准城市定位,加强规划设计,突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系统分析该地区三大产业现状、功能定位、群众需求、生态发展、文明建设等,确定该地区生态建设主题。(2)强化特色。注重生态产业特色发展,建设颐养环境,将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旅工作作为提升重点,把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健康颐养作为特点,做好城市生态文明改造工作。(3)提升技术。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城镇化发展投入,加强技术、人员、设施的投入,并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对管养工人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管养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城区生态建设水平再提升。(4)紧抓机遇。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城市地域优势,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建设生态城市。

结束语

为了推动城镇规划趋于生态化转型发展,必须要加快处理反生态化问题。与此同时,应该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化建设的统一发展,将新农村与美丽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立足于生态化规划经济,对我国城镇规划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分布进行优化与调整,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增加资金与科技方面的支持,进而为城镇规划生态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明雷.关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8):22-23.

[2]湛楠,王浩权,黄亮,等.小城镇建筑风格与规划措施探讨[J].城市住宅,2021,28(5):162-163.

[3]吴晓,吉倩妘,王晓.融合生态策略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初探———基于北欧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经验[J].中国园林,2018,34(1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