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骨卜辞中的“有+V+N1+自+N2”结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浅谈甲骨卜辞中的“有 +V+N1+自 +N2”结构

杨润龙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400700

摘要:“有+V+N1+自+N2”结构是甲骨卜辞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学界对其结构的判定一直争论不断。本文从“V+N1”的结构和“自+N2”的语义指向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论证甲骨卜辞中的“有+V+N1+自+N2”结构为存现动词“有”搭配谓词性宾语的典型用法。在“有+V+N1+自+N2”结构中,“有”是谓语中心,“V+N1+自+N2”作“有”的宾语,“N1”实为“V”的宾语,“自+N2”为“V”的补语。

关键词:有;V+N1;V+N1;语法结构

殷墟甲骨卜辞距今时代久远,其中词句与后世文献用法迥异的不在少数,“有+V+N1+自+N2”结构便是甲骨卜辞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甲骨卜辞中,我们常常可以在命辞、占辞、验辞中看到此类结构,如:

(1)[癸亥卜,㱿贞:旬亡]忧。五月。王占曰:“有求,其有来㛸,气至。”七日己巳允有来㛸自西。征友角告曰:“𢀛方出,侵我示田七十人。”五[月]。

《合集》6057正 典宾

(2)王占曰:“有求。”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面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十月。 《合集》10405反 典宾

(3)贞:㞢逸刍自6267f1313f61a_html_a5cfb2ee71f9f219.jpg ,呼求,得。 《契合集》226 典宾

例(1)是在占卜未来一旬是否有灾祸,商王判定将要有灾祸到来。七日后果然从西方灾祸降临,灾祸便是敌对方国发生叛乱,侵占商王领土、掳掠人民。“有+V+N1+自+N2”出现在验辞中,其中的“V”为“来”,“N1”是“㛸”,“N2”是方位词“西”,占辞中还出现了该结构的简略形式“其有来㛸”。例(2)(3)中,“有各云自东”“有出虹自北”“㞢逸刍自6267f1313f61a_html_a5cfb2ee71f9f219.jpg ”也是同样的结构。

虽然学界关于“有”和“自”有过许多讨论,但对于“有+V+N1+自+N2”的结构,却鲜有学者做过专门的论述。沈培先生在论述“介词结构的位置”时,首次提出介词“自”可以出现在“有+V+N1+自+N2”这一特殊结构之中,并且指出该结构中的“自”字结构也可前置,但对其语法结构及语用特征未作解释。[1]133-135杨逢彬先生讨论动词分类时,举例论证过程中涉及到了“有+V+N1+自+N2”结构。他认为“有来自西”中,“来”为不及物趋止动词,充当动词“有”字宾语的定语成分,意为“正在来的”,且“有”的宾语经常省略。[2]49-50后来齐航福先生在讨论表处所的“自”字介宾结构的语法功用时,间或涉及该类卜辞,他根据“自”字介宾结构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认为该结构可分别充当状语及后置定语。[3]258-261但是张玉金先生对此观点并不完全认同,针对齐文中列举的卜辞,张玉金先生一一分析后,认为后置的“自”字结构并非作后置定语,而是作“有”的补语,并且从语用角度分析“自”字结构前置的原因,他还认为“有+V+N1+自+N2”的语法结构应理解为“有+定(V)+中+自+处所”,还对“定(V)”和“中”的施受关系做了具体描述。[4]

总的来看,多数学者还是把“有”看作存现动词,但对于其后“V+N1”的语法结构、“自+N2”语义指向的问题有不同看法。

关于“V+N1”的语法结构,我们认为该结构应是动宾关系。汉语发展至今,谓宾动词作为特殊的一类动词,以源头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有”作为谓宾动词的典型代表,其支配谓词性宾语的能力毋庸置疑,并且谓词性宾语中的动词仍然保留动词属性,可以自由地搭配宾语等。郭凤花[5]11-14、武亚帅[6]106-144等多位学者就“有”后谓词性宾语的结构类,意义类都有过详细阐述。据我们的统计,“有”后谓词性宾按结构可分为“动词”“动词+宾语”“状语+动词”“动词+定语+宾语”,如:

(4)于6267f1313f61a_html_2209ce29b34d99fc.jpg 立,王弗悔,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6267f1313f61a_html_7ac4abba938f76af.jpg 立,王弗悔,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6267f1313f61a_html_de895c44a15eb887.jpg 立,王弗悔,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于家邑6267f1313f61a_html_2b3b28d8e815f9b6.jpg 立,王弗悔,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其遟往于之,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6267f1313f61a_html_a0c878a60fa7ce3.png 往于之,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拼续》364 无名组

(5)贞:其有乍害。《合集》17050 宾出

贞:有不殟。《合集》17352 宾出

(6)丁未卜,贞:令戉、光㞢获羌刍五十。《合集》22043+《合集》22095[7] 午组

例(4)中“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读为“翦”,意为翦灭。[8]99-106其中五、六辞为对贞关系,“6267f1313f61a_html_a0c878a60fa7ce3.png ”蔡哲茂释作“迅”,或与“迟”意义相反。[9]141总之该版卜辞的焦点在于地点的选择和“往”的状态,但是翦灭的具体对象,我们无从得知。其中的“有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为“有+动词”结构。例(5)中“乍”有“建立、制作”之义。其后常搭配普通名词,如:邑、宗、田等,但有时也搭配抽象名词。如:害、㛸、忧等。“有乍害”为“有+动词+宾语”的结构。句中的“殟”意为“暴死”,否定副词“不”作状语修饰“殟”,“有不殟”为“有+状语+动词”的结构。例(6)中“戉”、“光”为人名,“羌”作地名,在此作“刍”的定语,意为“羌地之刍”,同时“五十”为“羌刍”的后置定语。“获羌刍五十”整体可以理解为“有+动词+定语+宾语”的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有”后谓词性宾语的结构多样,可以搭配“单个动词”“动词+宾语”“状语+动词”“动词+定语+宾语”等多种结构的宾语。那么“有”搭配“V+N1+自+N2”,即“动词+宾语+补语”也是完全可行的。

部分学者把“V+N1”看作是定中结构,大多是因为能出现在该位置的“V”多为不及物动词。关于这一点,武亚帅曾专门论述过,其实在甲骨文中,动词“来”后是可以带宾语的。如:“丙寅卜,洹来水,不[盗]。(《合集》8315)”该条卜辞不仅呈现出一套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施事宾语句。[10]所以,与之类似的“至艰”“出虹”“各云”“逸羌”等短语也都是动宾结构,且“N”多为施事宾语。

卜辞中也存着一些省去“N1”的卜辞,即“有+V+自+N2”结构。有学者将其视作是省略中心语,保留定语的缘故,这种理解似有不妥之处。首先,张玉金先生就甲骨文中的省略现象做过专门讨论,其中并未列举有省略中心语,而保留修饰语的情况。[11]268-288并且省略中心语,仅保留定语,这似乎也不符合汉语语法的规律。至于省去N1的原因,我们猜测与卜辞的上下语境有关。甲骨卜辞中,在进行正反对贞、选贞、重贞时,卜辞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

(7)贞:不亦雨。

贞:有来自南。

贞:其亦雨。《合集》12724 典宾

从例(7)可以看出,整版卜辞是在贞问会不会下雨,以及雨水是否会从南方到来。可以明显看出由于上下语境,省去了“来”的宾语“雨”。

另一方面“有+V+N1+自+N2”结构省去“N1”,这也与殷人的占卜习惯相关。“来”“至”其后所跟的大多是“风、雨、虹、艰、𠚕”等灾祸类或气象类名词,这类名词都包含不为人的意识所控制的语义特征。殷人崇尚鬼神,常常进行占卜祷告来向上天询问灾祸或是风雨等从何处降临。整个甲骨卜辞系统中,此类卜辞不在少数。于是此类占卜活动慢慢形成常规,在贞问时,具体贞问的对象便可省去,仅保留谓语动词和起始的方位,即“V”和“自+N2”,这样既不妨碍语义的表达,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如:

(8)其有来自西。《合集》7105 典宾

(9)贞:有来自西。《合集》7109 典宾

(10)壬子卜,贞:自今六日㞢至自朿。《合集》4089 典宾晚—宾出

上述各例中虽然“来”“至”的宾语未出现,但根据卜辞常例,依然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宾语应为天象或灾祸类名词。

最后是关于“自+N2”的语义指向问题,介词“自”表示行为动作的起点,常与名词性成分组成介宾结构,充当补语。我们认为“自+N2”应该是作“V”的补语,而非“有”的补语。“逸”、“来”、“至”、“各”、“出”这些动词词义中,[+运动]、[+趋向]、[+方向]语义特征极为明显,与“自+N2”介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更为紧密。并且,这些动词不与“有”搭配时,其后就多使用介词“自”来表明动作的起点,如:

(11)…□大采各云自北。《缀集》 83典宾

(12)王占曰:其来[㛸]自西。

H4477反乙+H4477反甲+H14022反+H19122反[12]典宾

例(11)中的“大采”为时间名词,大概是日出以后的一段时间[13]66。卜辞大意是在贞问日出以后是否会有云从北边过来?例(12)为占辞,即商王观察卜兆后做出的判断,卜辞大意是商王判定灾祸会从西方到来。由上可知,即使“来”、“各”这一类动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有+V+N1+自+N2”结构中,“V”仍是动词,“N1”是“V”的宾语,二者是动宾关系,并非定中关系,“自+N2”与“V”语义关系更为紧密,作是“V”的补语,而非后置定语或是作“有”的补语。

注释

①本文甲骨著录书目使用简称,《合集》表示《甲骨文合集》,《拼续》表示《甲骨拼合续集》,《缀集》表示《甲骨缀合集》。

参考文献

  1. 沈培.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2. 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3. 齐航福.殷墟甲骨文宾语语序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

  4. 张玉金.甲骨文处所介词“自”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语文,2019(2).

  5. 郭凤花.甲骨文谓宾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 武亚帅.甲骨刻辞“㞢/又”字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7. 蒋玉斌.蒋玉斌甲骨缀合总表(300组)[OL],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05.html.2011,03,20.

  8. 陈剑.甲骨文金文“6267f1313f61a_html_9b2e319115da96a8.jpg ”字补释[M]//甲骨金文考释论集.北京:线装书局,2007.

  9. 蔡哲茂.释殷卜辞中快速的“速”字[C]//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10. 武亚帅.说卜辞中的“其有来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11. 张玉金.甲骨文与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2. 杨熠.甲骨试缀第67-90则[OL],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1848.html.2019,06,03.

  13. 孟世凯.甲骨学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4. 杨润龙 女 1998 河南平顶山 400700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硕士 甲骨文字语言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