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论《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

陶亚宁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 要:诞生于东方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塑造了吉尔伽美什、恩奇都等英雄形象。西方古希腊长篇史诗《荷马史诗》中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两部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都卓越勇武,受到神的青睐,显示出高贵杰出的一面,但他们也具有凡人的弱点,历经磨难,生死和命运都受到神的掌控。这些英雄人物又各具特色,面临问题时也展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东西方英雄史诗中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早期先民对人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英雄形象

《吉尔伽美什》早在千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中口耳相传,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改编成巴比伦版本流传下来,目前以12块泥板的版本为历史研究的标准版,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城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故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在太阳神舍马什的帮助下打败杉树林中的怪人芬巴巴,后恩奇都因两人斩杀天牛而被众神惩罚,病重而死,吉尔伽美什难以接受挚友的死亡,踏上了寻找永生的道路但最终失败,通过舍马什创造的生死通道与冥界的恩奇都对话,知晓了死后世界的阴暗悲惨。《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以阿伽门农和阿基琉斯的的争吵为开端,阿基琉斯盛怒之下拒绝作战,后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牺牲而披挂上阵,最终希腊联军赢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奥德赛》则主要围绕奥德修斯被困在海上后为了返乡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展开。这两部史诗都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东西方对英雄评判标准的共通点和分歧,以及对人、生死、真理等问题的哲学思考。英雄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英雄的评判标准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也各不相同。但英雄形象往往不仅具有历时性,也具有共时性,我们总能从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身上发掘出优秀闪光的品质。

一、卓越勇武,受到神的青睐

《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都勇武矫健,擅长打仗,且是拥有强健外表的杰出者。“自从吉尔伽美什被创造出来(?)大力神[塑成了]他的形态,天神舍马什授予他[俊美的面庞],阿达德赐给他堂堂丰采,诸大神使吉尔伽美什姿容[秀逸],他有九[指尺]的宽胸,十一步尺的[身材]!”①这段内容描述了吉尔伽美什俊美的长相和健壮的身材。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的国王,他英勇善战,在征讨杉树林中的怪人芬巴巴时,表现出坚定勇敢的态度,他非但不害怕战死沙场,还以战死疆场、名扬身显为荣。《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也具有外表健美、骁勇善战的特点。诗人对战场上英雄的热情赞颂在《伊利亚特》中更为明显,无论是希腊联军方的阿基琉斯,还是特洛伊城的守护者赫克托耳,都是诗人称赞的对象。由此可见东西方先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尚武”心理,勇武过人、能够为国家浴血奋战的人物才能称为英雄。

这两部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都受到了神的青睐,是半神式的英雄。陈中梅在《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中说:“诗人没有明说英雄是半神,却以他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这一层意思。”②阿基琉斯是海洋女神塞提丝和弗西亚国王裴琉斯的儿子,阿伽门农是阿特柔斯之子、民众的王者,奥德修斯是莱尔忒斯之子、伊萨卡岛的国王。此外,赫克托耳、帕里斯、埃阿斯、狄俄墨得斯等英雄人物皆是国王或者国王的后代,他们都具有高贵的出身,有些英雄更是直接受到了神的青睐,比如奥德修斯能够成功返乡就离不开灰眼睛女神雅典娜的鼎力相助。同样,吉尔伽美什拥有神赐的姿容,他的父亲是凡人,但他的母亲是女神宁孙,他具有高贵的神的血统,“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③东西方先民都认为英雄并非是后天生成的,天生高贵的血统和神的青睐就使英雄注定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吉尔伽美什并非一直是能够被称为英雄的国民的守护者,他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同,他最开始是个暴君,在结识恩奇都后其内在英雄品质才逐渐完善。

  1. 历经艰辛,具有凡人的弱点

两部史诗中都有英雄遭受磨砺,远途跋涉的情节。《吉尔伽美什》的相关情节主要记载在第九、第十、第十一这三块泥板上。吉尔伽美什目睹了挚友恩奇都病重死去,且死得轻易而无意义,心中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因此踏上了寻找永生的道路,跋山涉水,历经种种磨难,去寻访大洪水里活下来的圣贤——乌特纳庇什提牟,但最终却得知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并没有探究永生的道路,唯一的转机是吉尔伽美什跳进深渊里所找到的具有重返少年、永葆青春之效的奇草,但这颗草却在他睡着时被蛇叼跑了。吉尔伽美什历经艰辛想要得知永生的秘密却最终以失败告终。《荷马史诗》的相关情节主要体现在《奥德赛》中,不同于吉尔伽美什最终的失败,奥德修斯则成功返回故乡。奥德修斯捣瞎了吃人的波塞冬之子库克洛普斯的眼睛,带领伙伴躲在羊腹下逃出山洞,激怒了裂地之神波塞冬,因此被困在海上历经艰辛:迷惑人心的塞壬的歌声,心思歹毒的仙女基耳凯,可怕的神怪斯库拉,吞吐海水的卡鲁伯底丝等都是他返乡之路的阻碍。可见英雄并非是处处受到眷顾的,也会经受残酷的考验。

英雄也并非无所畏惧,十全十美,他们身上也具有凡人的弱点。这一特点在两部史诗塑造的英雄形象中都有体现。吉尔伽美什对死亡的恐惧,恩奇都面对芬巴巴时的退缩犹豫,阿基琉斯因个人恩怨而赌气不参战,这些都体现出他们的凡人化的一面。即使是强健的阿伽门农和嗜战的墨奈劳斯也会流露出恐惧——“看着浓黑的热血从伤口里涌冒出来,民众的王者阿伽门农心里害怕,全身颤嗦,嗜战的墨奈劳斯自己亦吃惊不小,吓得浑身发抖。”④

  1. 受神掌控,无法逃离死亡和命运

两部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虽然都光彩夺目、备受神的青睐和幸运的眷顾,但却也是完全受神压制和掌控的,难以逃离死亡和命运,显现出强烈的宿命感。《吉尔伽美什》中的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在这一特点上比较典型。两人都经历了挚友的死亡,吉尔伽美什目睹了恩奇都的去世,阿基琉斯失去了挚友帕特罗克洛斯。吉尔伽美什面对恩奇都的死亡起初是疑惑不解的,怀着对死亡莫大的恐惧他去探访乌特纳庇什提牟。在他寻访的路途中,曾被多次警诫“你所探求的生命将无处寻觅”⑤,但吉尔伽美什面对这些劝诫是反抗并怀疑的,他依旧锲而不舍地想要探寻真理,最终失败,三分之二的神性血统使他得到可以永葆青春的奇草,三分之一的人的血脉让他永远无法逃离死亡和命运。

阿基琉斯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死亡后,重新披挂上阵,杀死了特洛伊战将赫克托耳,但自己也将面临死亡,这是神安排好的他的命运。在阿基琉斯走上战场之前,就已经从他的爱马珊索斯口中得知自己必死的命运,不同于吉尔伽美什对死亡的恐惧,阿基琉斯面对死亡则表现出坦然的态度,他是这样回应死亡预言的:“珊索斯,为何预言我的死亡?你无需对我通报,我已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将注定要死在这儿,远离亲爱的父母。尽管如此,我将使特洛伊人受够我的打斗,我将战斗不止!”⑥阿基琉斯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对死亡有着更深入的思考,战死疆场能够使他死得其所。他同样难以逃离死亡和命运。

四、结语

一个民族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寄予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两部史诗中塑造的卓越勇武但具有弱点,受神青睐又被神所掌控的半神式英雄形象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对生命本质、人本质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赵乐甡译.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古希腊)荷马著.陈中梅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3]陈中梅著.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程春兰.《吉尔伽美什》英雄形象解读[J].衡水学院学报.2008.(03).

[5]王周诚智.朱子劼.卓越者与死亡——从吉尔伽美什与阿喀琉斯出发[J].名作欣赏.2021(15).

[6]闫星旭.英雄形象的演变——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J].名作欣赏.2021.(18).

[7]吴杉丽.《荷马史诗》中英雄的柔性美德探析[D].吉首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