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影响因素与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影响因素与防范

范仲金

德阳市旌阳区消防救援大队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要:火灾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失,火灾事故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较为常见,且近年来呈现出了高发的发展趋势。通常分析事故原因要通过取证来进行,消防队员在救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毁物证的情况,因此也会给后期的调查工作带来困扰。文章主要剖析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导致物证损毁的原因,提出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事故调查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灾调查;物证损坏;影响因素;防范

引言

在火灾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对物证进行有效的收集,通过对火灾物证的收集与分析,可以充分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到火点更好的报告、具体的损失与伤亡情况。但在火灾救援的过程中,消防人员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救火,现场状况极其混乱,现场的相关物证保留存在较大问题,后续的调查开展也十分的困难,在具体的火灾救援时,需要有专人对相关物证进行合法的收集与保存,有效保持火灾原有痕迹,探查火灾发生的原因与损失情况。

1加强火灾调查的必要性

为了使火灾调查中的物证能够得以有效保证,增强现场人员的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火灾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火灾物证和物品的保护,全面分析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主要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对火灾物证进行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之后,能够为后续火灾预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物证的检测以及分析,从不同角度入手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火灾调查的效果和水平。其次,加强火灾现场的调查力度,有助于使整个火灾调查工作能够具备公平和公正性,快速找到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这还有助于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火灾管理氛围。利用火灾调查物证,能够开展刑事案件的剖析和调查,最大程度地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全面保护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进行火灾调查时,要密切关注火灾周边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深入分析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关键部位,并且还要做好火灾物证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从而提高我国消防以及监督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2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影响因素

2.1调查取证时物证被损毁

通常,发生火灾事故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现场勘验和调查,主要包含初步、环境、专项和细项勘查四大步骤。在现场,勘察人员要依据过火痕迹和燃烧物质判断着火点,保留和提取物证,作为后期调查的证据。在勘查环境时,对建筑外围也要重视起来,因为救援过程中,消防队员首要任务是救火,对建筑物外围的保护程度不够,再加上群众的围观或特殊状况的发生,都会破坏火场的外部环境,对取证不利。勘察人员在进行初步勘察时,由于个别原因的漏项或失误,也会造成关键材料的缺失,后续再收集将会难上加难。个别勘查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没有按照规定流程提取物证,也会致使关键物证丢失,影响事故起因的定性,造成无法划分责任的局面。

2.2保护不当

在火灾调查中物证提取之后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在物证保护工作中要严格,如果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很容易会对现场的物证造成一定的损坏。一些物证很容易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若在保护措施方面存在偏差,会造成物证的损坏,比如在物证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周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从而提升物证的保存效果。但是在实际保存时,对于一些金属物品来说,如果没有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和分析,很容易在储存时出现氧化腐蚀破坏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加认真地保护物证,从而为后续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2.3现场勘验

通常来说,需要对火灾现场的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隔离与疏散,但是仍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疏漏问题。在封锁过程中,如果不够完善,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对于现场情况则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在进行现场勘验的过程中,相关检测人员进入现场时,需要进行明确的标记,明确了解相关人员的出入轨迹,与物证进行区分。在进行初步勘验时火灾调查人员需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明确火灾发生的痕迹,对相关的物证进行有效的标识与保护,这一过程容易发生疏漏问题,尤其是对于室外的物证,由于当时的气候原因和人员活动等众多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应的物证保护工作,就会加大室外物证受损的概率,使得整个火灾调查工作不能顺利地展开与进行。在进行细节勘验时需要对火灾痕迹进行细致的探查、收集、提取,并且判断整个流程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标准。

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影响因素的防范

3.1到现场调查取证时,要保护好物证

在进行调查时,勘验和检查现场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直接采集到相关的证据,为找到事故原因打下基础。但前提条件是要确保现场环境完好,破坏程度最小。所以,在进行现场勘验和调查之前,应尽可能地保护好内外部环境,减少因围观的群众或消防人员对场地的破坏而导致的物证被毁。

3.2完善火灾物证保护模式

在火灾现场,当提取完物证之后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还要建立完善的火灾物证保护制度,从而使得调查人员可以更加严谨地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物证的提取以及分类,在有了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之后,要加强对现场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对火灾调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完善调查机制,最大程度地防止物证提取时出现损坏的情况,比如在培训工作中可以适当提高火灾调查人员的物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模拟实验来保证后续火灾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保护机制,防止物证出现损坏。

3.3保证完成问询工作

在火灾发生的现场,除了要对相关物证进行探查,还需要对募集人员进行一定的询问,在询问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展开,通过巧妙的问答提升语言技巧,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进行询问,同时在询问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启发,要避免问题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避免进行过多的追问,要求证人能够自行进行回忆,确保调查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最大化。在问询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问询者进行观察,当事人或者目击者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被外界势力胁迫或利诱的情况,取证过程中要考虑被询问者的年龄、精神状况以及受教育水平,同时了解目击者与肇事者、受害人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对证词的可信度进行判定与甄别,防止出现包庇肇事者、推卸责任或提供虚假证词的问题。

3.4对相关人员业务的培养

火灾物证损坏的因素大部分是相关人员缺乏工作素养造成的不必要现象。因此,作为一名火灾调查人员,需要培养的是不断丰富自身的相关经验,提高火灾调查的技术手段,扩充对物证保护的相关知识点,这些都是每一位火灾调查人员所必不可少的技能点。

结语

证明火灾现场起火原因的一些物品和痕迹便是火灾的物证。在火灾调查中,经常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物证损坏的情况,如果在短时间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会严重影响火灾调查的精准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分析导致物证损坏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科学利用,从而起到重要的防范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承霖.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和防范措施的研究[J].科技风,2019(14):29-30.

[2]戈涛.基于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和防范措施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06):79-81.

[3]秦川.分析火灾调查过程中物证损坏的防范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9(0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