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赵璐景

身份证号: 37098319901004****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现代建筑行业也出现了新的突破,绿色建筑理念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传统民用建筑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为主,但在新时代的多元正向加持下,民用建筑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鲜明,居住环境、建筑周围的绿色化要求成为主流诉求。而为了达成上述要求,绿色施工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客观来讲,因种种因素的影响,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有效优化改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1传统施工技术缺陷

1.1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时,机械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声音。噪声污染能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降低居民的睡眠质量。针对年龄较大的居民,噪声污染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建筑噪音主要与建筑施工项目类型有关,每个建筑项目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不同。此外,噪声大小与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有着密切关联,重型机械使用时产生的噪音,要远大于轻型机械使用时所产生的噪音。建筑施工清理时所产生的噪声能达到85dB左右,建筑安装施工时产生的噪声最高能超过85dB,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1.2粉尘污染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时,会产生大量建筑粉尘,建筑粉尘主要是由地皮表面的扬尘所形成的。附近居民若不慎吸入大量粉尘,会对自身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若长期处在粉尘环境下工作,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类疾病。环境监测部门近年对城市环境监测越发严格,建筑粉尘的产生,致使城市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急速下降。建筑施工所用的水泥、砂石和混凝土等材料在运输时,极易产生泄漏等情况,再加上风力,就会导致粉尘飘散残留于空气,降低空气质量。当室外温度较高、空气比较干燥时,粉尘的影响也会愈发严重。

2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措施

2.1环保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以合理保护及利用原有场地、乡土植物景观等为目标进行施工建设。施工时,首先需对建筑所在地及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做详细勘察,了解当地地形特点,结合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科学设计建筑的位置、造型及面积等,尽可能将原始场地的地形地貌保留下来或利用起来,确保场地内的自然生态平衡不受破坏。根据实践经验可知,在建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形。当遇到复杂地形时,要能运用合理的转换策略将不利的地形因素转换、创造为变化丰富的住宅空间。除了尽可能保护与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外,也需要将场地内的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起来,以免场地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影响,防止场地内固有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做到分类放置与处置,收集可以二次回收利用的垃圾(如砌体碎块、混凝土碎渣等),用于场地回填;及时收集无用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处理点,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要采用专业的方法进行密封存储并做无害化处理,将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污染与损害降到最低。施工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固体垃圾处理车间,将现场垃圾集中化处理,以免出现垃圾过多影响施工的情况,同时也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

2.2合理利用水资源

科学利用水资源,属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施工方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传统建筑施工时,要有大量的水资源作为支撑。其中,制作混凝土所需的水资源量最大,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所占用的水资源,能占总工程所用水资源总量的八成左右。因此,施工方要杜绝地下水流向施工区域,产生二次污染。工程施工降水时,施工方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科学施工降水方案,以确保降水方案的实用性与合理性,最终通过评审后确定井点施工地点。施工方要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器,将雨水合理利用到建筑施工,借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

2.3加强节材技术创新应用

民用建筑施工中,材料使用所需资源和能耗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对此,除了通过流程、组织优化来达到节约节能效果外,还要加强节材技术的创新应用,如采用混凝土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其使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因混凝土使用具有较强及时性,不同结构对混凝土性能有着不同要求,再加上运输条件、施工技术等的影响,民用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混凝土大量剩余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凝结,最终被弃用而带来大量浪费,以及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而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有效的分割、粉碎处理,对剩余混凝土进行二次加工,然后将其作为原料继续使用。

2.4节地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合理安排临时设施的位置、大小等,尽可能减小临时设施占地面积,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损耗与浪费[6]。施工过程中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发,优化深基坑施工方案,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地貌恢复、土地整理等工作,让施工场地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对于施工场地的临时办公及生活用房,应当按照节地、节材、经济、环保等原则布置。

2.5增强噪声污染防护

若想有效减少噪声所产生的影响,首先,要充分提高文明施工意识,以文明施工为目标,制定科学建筑施工流程。目前,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由建筑工地机械运作、人为喧哗等构成。为此,施工方要强化施工人员遵守施工要求的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规范施工行为,自主优化建筑施工技术,根据实际要求和工况,不断改进施工的工艺。在实际施工时,要尽可能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借此减少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为附近居民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建筑施工现场要采用隔离声屏、隔声罩等设施,阻断施工现场噪声的传递,将施工现场与外界隔离。或将混凝土输送电泵、电锯以及搅拌机等,实施密封式处理,以此减少建筑施工噪声的产生,防止噪声影响居民休息。要增强噪声污染防护,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到建筑施工,为附近居民提供健康生活环境。

2.6注重施工组织优化建设

在民用建筑施工开始前,要做好信息模型建构,确保施工计划合理,并对所需建筑材料进行全面预算,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效果。同时,在规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施工设备、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影响因素,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始终。而在实际执行中,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同时依据实际进度和变更情况进行快速优化调整,切实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最优化。

2.7加强扬尘与建筑垃圾控制力度

建筑施工时产生的粉尘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对附近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方要根据相关标准与要求,利用洒水车清扫等有效措施,科学控制运输道路与车辆入场所产生的污染。施工人员运送土方时,要及时采取封闭措施减少土灰污染。要科学规划施工时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将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或处理,把可回收或可利用的材料垃圾合理利用,以减少垃圾污染。施工方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合理规划水、电和材料等资源,遇到雨季时要利用雨水收集器收集水资源,减少建筑施工成本。要定期疏通沉淀池以保证内部通畅,并制定有害气体排放通道,指派专人管理,避免有毒气体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要尽可能地采用环保施工技术,充分减少施工建筑垃圾数量,加强施工扬尘措施,实施科学管理制度,将绿色施工理念结合到建筑施工中,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有效降低粉尘污染,为附近居民构建良好生活环境。

3结论

综上所述,要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建筑施工的所有环节,通过加强扬尘与建筑垃圾控制力度,减少建筑粉末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附近居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尚凯,张进明,薛海斌,单庆波.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69-170.

[2]高学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及动态管理[J].陶瓷,2020(11):127-128.

[3]褚洪俊,郑成锟,黄技泓.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52+161.

[4]文良.探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