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房屋建筑工程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周丽敬 李焱

周丽敬 37152119871110****

李焱 37150219890602****

摘要: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为此,施工中需要控制好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有效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等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前言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当前房屋建筑已经成为与人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重要活动。当前相关建筑技术在不断创新发展,而不断增加的住房与安全需求又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活动中的一种综合型施工技术,它直接对房屋建筑质量负责。本文拟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专业学者参考研究。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那些断面尺寸最小要大于1米以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用以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和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并能够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整体要求高。往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都适用于大型设备和高层建筑,例如高层建筑的筱板基础、箱形基础等。因此,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往往不允许预留设施工缝,一般需要连续浇注;其二,结构体积大。一般浇注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其会集聚在内部不易散发,从而使内外部温差很大,最终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使得该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积变得很大。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如果混凝土的体积会对混凝土的温度产生影响,这样的混凝土会被施工企业视为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这必然也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和管理难度。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的施工手段,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量分缝的浇筑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如果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较大,外界环境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会使用冷水浇筑混凝土外层,降低混凝土外层的温度,缩小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这样可以多混凝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结构也比较特殊,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没有设置配筋,这样的施工设计可以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

四、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建筑施工企业在其发展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其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规范大,施工难度大几工序复杂等特点,为有效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全面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4.1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需要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配这两种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的合理配合比,在试配阶段,要按照设计强度的要求,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用量以及水泥水热化。众多试验表明,水泥用量要尽可能的保持在450kg/m,以防建筑裂缝出现。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拌制还要掺外加剂、粉煤灰等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投放量需要精准,因此,需要有专人进行投放,且每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需要30分钟时间。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可达到上千立方米,有的甚至能够达到上万立方米,因此,混凝土进行拌制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集中拌制,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商品混凝土。

4.2混凝土的运输

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的时候要掺加减水剂、沸石粉或者粉煤灰,从而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如果其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并浇筑的话,可以掺加泵送剂。在使用泵车之前要先调试正常才能供料,每一台泵车都有专人进行操作,其要服从指挥台的统一指挥,并按照前台的要求加快或者放慢泵送速度。

4.3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在高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须重视浇筑种类、浇筑量等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浇筑施工。其浇筑顺序为核心筒墙、柱、梁、板混凝土等,并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施工。浇筑墙体时必须保证其厚度达到5厘米左右,其高度则控制在45厘米的范围内,不能有超过2小时的浇筑间隔时间。在浇筑柱时应设置钢丝网片。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取用的坡度必须一致,二次浇筑必须在筏板凝固后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浇筑的质量。

4.4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保温的作用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会过快的散失,减少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以防表面出现裂缝。而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要大于其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以防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产生干缩裂缝,顺利的使水泥水化,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6-18小时内浇水覆盖,以防由于干缩出现裂痕。一般情况,混凝土养护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8天,如有特殊部位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延长养护时间。为了满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确保其外观质量没有问题,对混凝土外露的挂帘、错台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4.5材料浇筑选配

水化热低的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中十分必要,如中热硅酸盐水泥、地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加入缓凝剂或者减凝剂的混凝土的性可以得到改善,而减少水量可以延长混凝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再之控制混凝土的混合比,我们可以在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变得前提下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比参合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减水剂设计出高性能高韧度,中弹,低热抗裂的混凝土。混合比的设计要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在塌落度满足的条件下选择最小值,从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当采用外掺法加入粉煤灰时,只需在沙量中减除同体积的沙子,并不减少水泥用量,每立方混凝土要掺的煤灰量可以按照配合比要求计算。

4.6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

做好大面积混泥土的浇筑工作,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大体积砼的浇筑处理过程中,应当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法,具体浇筑过程中从砼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缓慢推进,完成一次浇筑之后构建一个坡度,循环往复之后最后一次浇筑到顶。在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砼的水化热不易散失的问题,则建议采用斜面分层式浇筑的模式进行处理;第二,在进行振捣处理时,选用插入式振动棒,将其插入大面积混凝土当中进行振捣作业。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前后两侧分别进行排震捣砼,在浇筑的过程中对其底板进行抹平处理,并使用水准仪对其具体厚度、标高予以标准测量。在操作振捣棒时,要注意在插拔的过程中注意一定的频率和方向位置,振捣中直接使用振动棒,将其插入砼中5cm左右,从而达到消除不同层级之间接缝的目的。在振捣延续时间的控制问题上,确保在振捣的过程中表面应当呈现出基本水平稳定的态势,当气泡发生几率不断降低时即可视为基本完成振捣工程;第三,在振动棒的布置问题上,根据当前已经成为的自然坡度,在不同的浇筑层上分别布置不同的振动棒。砼施工时,采取喷水、湿麻袋覆盖、遮阳的方式,降低砼的入模温度;采用二次抹收面的方法,砼初凝前和收水后各用木抹压面一次。

  1.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企业必须选用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温度控制力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伟敏, 叶青, 陈建. 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大科技, 2012(3):150-151.

  2. 汪杨根. 大体积砼温度控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7(S1):85-86.

  3. 黄达海, 宋玉普, 吴智敏. 大体积混凝土等效裂纹断裂模型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