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3

浅析双减政策

李嘉敏 李映玲 指导教师:黄少平

怀化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越来越偏离其根本宗旨,教育生态不断恶化。对此,国家重拳出击,推出“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解决我国教育乱象的一个重要举措。双减政策在整治教育乱象、化解家校矛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并在夯实教育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打破阶层固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各种教育内卷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了健康的教育生态。为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4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以下简称的“双减政策”)。它能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净化教育环境。

一、“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的作业量持续递增,这些作业主要体现在量的增加、简单重复,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过多的消耗了学生的时间精力,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的正常休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过多的作业量使学生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校长期实施题海战术的教育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逐渐变成了做题机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难以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机制,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消耗了家长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因此产生了不少社会矛盾;教育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让这种教育内卷现象日益严重,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教育生态。教育“双减”,势在必行。

(一)校外培训乱象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家长们的焦虑被商业机构敏锐地捕捉,并将其转化为商业行为从中获利。培训机构会在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编印各种应试资料,进行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换取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导致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恶性攀比竞争,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

课外培训机构急功近利,所教授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超前于学生当前阶段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借着提前学习的噱头来吸引学生来源。试想,如果老师上课时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已经在课外培训机构学到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又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老师不再为学生授业解惑,那么老师是不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参加课外培训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再次学习,大多数学生一般都是心不在焉,或洋洋自得,不求甚解,因为他觉得已经学会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因为能超过大部分学生而迷恋上课外补习。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受到课外补习状况的影响,而课外补习又是各施各策,参差不齐。并且课外培训机构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免会通过大量做题等耗时间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样,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必要的休息时间、心理健康的呵护等问题也容易被忽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二)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不仅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而且长时间的静坐使得当代学子身体素质愈加下降。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五花八门的身体问题不断出现,早早的消耗了年轻的身体。每次的军训都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次大检验,体力不支、晕厥,甚至出现生命安全问题的都不鲜见。这些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源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运动。久而久之,身体素质愈加下降。百年前梁启超曾振聋发聩地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发育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但是身体素质却不断下滑,本质原因还是学业占用了学生过多的休息时间。

  1. 长期的家校矛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家校矛盾虽然不可避免,但近些年来,这对矛盾似乎有加剧的倾向。家校矛盾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但主要还得从学校老师和家长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教师原因。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对自己待遇的不满意等情况,导致部分教师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同时,部分教师把课外辅导当做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和增加额外收益的“法宝”,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破坏了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如果不是私自组织校外培训,那么,通过布置额外作业,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或增加一点灰色收入,也成了部分教师的常用选项。这些无疑会导致家校矛盾的产生。二是家长的原因。虽然学校承担了学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但要教育好学生,确实需要家校良好的合作。课堂之外,学校之外,家长的合理引导和教育,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但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就完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在校情况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就已经积重难返了。此时,家长多对学校及老师产生抱怨。当然,要求所有家长都能按照学校的期望配合学校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学校或老师就只能把这些都简化为老师给学生作业加码上面来。通过简单的增加学生作业量,提高考试分数,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默契”。于是,学生作业量就处于严重超负荷的状态。相关数据显示,在“双减”工作全面落实之前的2021年春季学期,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课后完成学校布置的书面作业平均时间分别为0.3、1.1、1.3、小时,四至五年级学生均为1.5小时,七年级学生为1.6小时,八年级学生上升到了2.1小时,九年级学生更是达到了平均2.2小时

1】。如此状态,学生为作业疲惫不堪,家长也苦不堪言,自然对学校多有怨言。

二、“双减政策”的积极作用

(一)整治教育乱象

当前的教育乱象之一表现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泛滥。校外培训机构是在家长“唯分数”观念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过多的滥竽充数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出现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部分培训机构注重商业利益和不良的教育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双减政策一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管控,严令禁止不规范的课外培训机构营业,不合格的校外培训机构直接撤销营业许可证,从数量上缩减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经过检验而留下来的培训机构可以满足学生和家长课后培训的需要;另一方面,狠抓学校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育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住了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念头。校外培训机构泛滥的现象明显得到控制,有利于保证教育的公益性。

学校是公共教育的平台,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其属性。教育乱象不仅仅存在于校外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学校教育容易偏离教书育人的本质,千篇一律的学习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会被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其次,过多的资本介入使得教育环境恶化,应试问题越来越严重,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校教育的弊端,让学校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减少学校之间竞争的功利性,让学校教育回归其公益的属性。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唯升学”、“唯分数”的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健康被忽略。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由53.6%下降到52.7%【2】其中,小学一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14%。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小学抑郁症检出率约10%、初中抑郁症检出率约30%【3】。双减政策让学校和家长透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本身。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学生课后的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读书是绝大多数人要走的路,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要走的人,充足的自主时间和精力能够让小部分人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促进全面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减少精神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基本要义是成长,正确方向是健康成长。双减政策是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国情的,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塑造积极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政策。

(三)化解家校矛盾

首先,双减政策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布置作业,从根本上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缓解了家长教育内卷的焦虑,也减轻了家长的额外负担。其次,双减政策完善了学校教育理念,促进教学理念的现代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学校与家长并肩联动,各司其职,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促进学校、家庭达成协同教育的共识4】。在双减政策的契机下,合理划清家庭与学校责权界限,及时沟通,减少家校之间的纠纷。双减政策下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在满足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在时间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家长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家长上下班与接送孩子的时间冲突问题。再次,强化了教师职责,提高了教学质量,禁止了惩罚性教学。通过教师的实践研究、教育基地的活动、家长课程的开发,提高教师的能力与师德,缓和教师与家长的紧张关系。再则,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有利于平衡家长的心理,缓解矛盾,同时也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

双减政策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学校教育虽然很重要,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缺失家庭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作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孩子上,学校和家庭起着同样大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互相协同、相互配合、携手共进,从而达到一个1+1〉2的效果。

三、落实“双减政策”的意义

(一)夯实教育基础

《说文解字》中将教育解释为:教者,即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到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到家庭的幸福美满、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打破中国教育多年来的应试现象的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更好的照顾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规律,促进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从而夯实教育的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教育工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整治了我国教育过程中的乱象。我们的眼力是不够的,应该借助于望眼镜和显微镜5】。双减政策正是帮助我们破解当前教育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从长远来看,双减政策能够夯实我国的教育基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促进教育公平

公平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机会公平,要让全国莘莘学子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拥有同样的教育机会。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在减少课外培训班的前提下,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源,虽然教育资源因为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水平高低不同的情况,但是能让孩子在相对同等的起跑线上,不至于让偏远地区或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课外培训班的减少也能让在校老师更加勤勤恳恳的工作,不用考虑跳槽去薪水更高的课外辅导班工作,老师们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师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稳定的师资力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我国的教育生态。

近几年的高考状元多为经济发达地区,原因在于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他们能够更为便利的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比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更容易攀登上教育的阶梯。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地区没有出高考状元。正因为农村高考状元少,所以每次一有农村的高考状元出现媒体都要大肆报道。而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考状元相对均匀的分布,一方面减少优质师资向名校集中的马太效应,同时也能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净化教育生态环境。

(三)打破阶层固化

从性质上说,社会阶层流动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即从某一社会阶层向另外一个社会阶层的转化。在推动社会流动、打破阶层固化的诸因素中,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6】。双减政策的潜在功能就是打破阶层固化,进而推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正常流动。双减政策在减少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最大化的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孩子有更多的通过教育走上改变命运的可能,实现从社会的底层向上层流动。同时,如果发达地区的孩子不努力学习,有一部分孩子也会走下坡路,向下层流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正常流动能够让学生之间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互相竞争。这种通过个人努力,为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实现的各阶层间的正常流动,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稳定,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7】


参考文献

[1][3]王卫东:《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6日,第13版.

[2]马陆亭,郑雪文.“双减”:旨在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79-90.

[4]陈凯.以“双减”为契机打造家校融合教育新生态[J].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08.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6][7]李长安.阶层固化是一个错觉吗[N].环球时报,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