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方法

马晓红

吉林省集安市第二幼儿园 134200

摘要:良好的品质对身心、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其影响因素不仅局限于智力的高低,更重要是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按要求去完成,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品质。本文提出有关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方法,以期对今后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良好的幼儿行为品质指的是幼儿在生活、学习阶段,可以促进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行为,良好的行为品质涵盖范围较广,例如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珍惜资源以及自觉遵守规则等,因此在对幼儿开展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是教育重要的目标和基础[1]

1影响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因素

幼儿时期,是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现在,主要影响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在家庭中得到父母或长辈的过度溺爱和保护。第二,幼儿的父母或监护人员等,通常更加倾向于对幼儿吃、穿以及提升智力等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投资[2]。第三,幼儿园虽然在开展活动中重视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可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方法有效性差、家园配合不协调等,导致培养教育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过程中,应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

2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方法

2.1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性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面对事物时喜欢提问,而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提问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当幼儿提出问题时,老师应对其提出的问题表示赞同,不可责备幼儿或灌输“不行”、 “不可以”等观念,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扼杀,需要最大程度的给幼儿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种环境中,可让幼儿的视觉以及听觉等高效的融入进来,多元化的环境可感染和激发其创造思维。所以,老师在开展教育阶段,应赋予幼儿一定的发挥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进行积累,使用多感官体验事物来引发幼儿的想象力。

2.2满足探索欲,增强主动性

想要进一步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需要使用具有吸引性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组织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如:在进行磁铁活动阶段,幼儿老师可让幼儿对磁铁、塑料制品等进行自主探索,与此同时,幼儿会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感受会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发现讲述给老师,这时老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便会发现磁铁可将一些物品吸起,但是对于一些物品却不能吸起,这时,老师对幼儿进行深入的引导,让幼儿将可以吸起和不可以吸起的物品给予区分,如此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幼儿的兴趣,同时让其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将主题活动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培养幼儿主动性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发展。比如,在开展“鸡蛋宝贝可以站起来”的主题活动时,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可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这时,有的幼儿便会想到将蛋宝宝固定起来,如放在瓶口处使其保持站立,而有的小朋友会在蛋宝宝的底部垫上橡皮或彩泥,使其站立起来。这样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其主创性和积极性,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探寻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实现生成性目标,促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加强。

2.3集中注意力,锻炼坚持性

在培养幼儿坚持性品质时,应了解和利用幼儿兴趣点,拓展和延伸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坚持性品质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游戏活动凸显了一定的效果[3]。在组织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中,老师可引导和鼓励幼儿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阶段,因为角色不同,幼儿会分析每个角色的职业特点,在不同角色中持续体验角色感受,在对自己所有扮演的角色特点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获得持续性的兴趣延伸,进而加强幼儿坚持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另外,老师还可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开展各种活动。如在进行积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通常都会特别喜欢该种游戏,但是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往往不会主动的去整理积木,存在懒散的思想。此时,老师可以设立相关规则,如在积木游戏结束以后,让幼儿整理积木并将其放到相应的位置,在规定的约束下,幼儿可以克服懒惰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将遵守规定升华到精神层面。加强塑造幼儿坚持品质,给幼儿坚持性学习品质奠定夯实的根基,可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且该些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坚持行为的主要动力[4]。此外,老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效果,制定有关方案来加强幼儿的毅力,使其可以在完成某件事情过程中坚持完成目标,例如在开展“小兔的家”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会主动整理玩具并将其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老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而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不会整理玩具,老师对该种行为应给予批评,使幼儿可以意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2.4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首先,利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幼儿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仅能完成简单的动作模仿以及游戏等。因此老师应对其进行适当引导,让其进入“角色”中,进而清楚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例如,幼儿在刚刚接触幼儿园时,对集体生活会有不适感,会哭吵着要回自己的家,要家长陪伴。此时,老师可以采用角色游戏引导幼儿,启迪哭闹的幼儿:“你看,这个娃娃也没有人陪她,她很伤心,你可以不可以陪她玩,照顾她,做她的爸爸或妈妈呢,而且她现在有点饿了,你能给她做一些饭菜吗?”如此便将幼儿引入角色中,让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分散。此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儿行为意识,促进其良好品质行为的养成。

其次,将角色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







将角色游戏活动融入到幼儿生活中,该种模式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行为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效果。由于幼儿喜欢模仿,老师可以选几名幼儿扮演小护士,让他们检查同学们的卫生情况,如头发卫生、指甲卫生等。幼儿受到角色的影响,潜移默化影响幼儿,有效改善既往任何事情都依赖老师的现象。如此可让幼儿在学习中管控自己,不仅可以使幼儿的积极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并且可以让其养成自主遵纪守法,热爱集体以及讲卫生等良好的行为品质。

3结束语

整体而言,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阶段,应将幼儿作为主体,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以及心理变化等给予仔细观察,对不良行为或言语给予及时、合理的引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加强其团结协助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自主性等。

参考文献

[1]王志洪.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297-2298.

[2]方凌卉.趣味足球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59):159-160.

[3]杨阳.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应用研究[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57-58.

[4]吴秋香. 开放式户外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策略[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837-838.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研究》立项编号G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