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苏阿男

天津立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科技推动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工程建设行业落后的安全管理方式,难以解决安全生产和安全服务相关的问题,如何尽快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首先对工程安全管理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指明了数字安全是工程安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并引领工程安全行业变革与发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安全行业数字化变革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引言

数字化安全管理是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强化数字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场景应用需求,探索数字化安全管理应用的实现路径,从而构建适合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场景的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利用数字优势对安全管理进行赋能,希望为企业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1数字化赋能下的工程管理新内涵

从数字技能、数字协作到数字交付,数字技术对项目管理产生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为项目管理赋予了丰富的新内涵。数字化时代的项目管理对良好实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并不断更新无形的数字化组织过程资产已成为项目实践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项目管理被项目管理协会定义为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来建造项目,以实现项目的良好实施和运作。在数字化赋权下,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建设方整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创造性地将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到项目建设过程中,从而实现项目的实时反馈和实施调整,实现共同的价值诉求。项目管理的新概念决定,为了实现独特的交付成果,现有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不应该被复制,而应该创造性地将这些元素整合到项目活动中。严谨的基本内涵有利于项目管理从业者从基础上正确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而清楚地反映了项目管理的特点,在数字时代,强调项目活动的重要性,返回值本身可以帮助项目参与者反思项目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不同的项目阶段和水平,在项目活动,实现自强。

2数字化时代工程安全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2.1新时代工程安全要求更高

安全局势仍然严峻。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近年来的事故,死亡人数再次上升,我们的现实,过去长期积累的传统是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一些还在集中暴露,新的风险出现,开始进入瓶颈阶段,月台台上,不取,重大工作场所事故会反弹回来。同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模式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爬坡期、越过屏障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建筑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接连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大量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强化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主体。新的《安全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颁布,并于2009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第三次修订。《安全生产法》修正案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将于2021年9月1日生效。三次修订的总体趋势是责任主体越来越清晰,主体的责任越来越清晰,责任越来越严重。安全生产法的修改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为攀坡越障提供了强大动力,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数字化时代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机遇

在数字科技的推动下,中国已步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解决工程安全行业的问题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安全发展,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为安全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建设安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数字化时代,其建设要有水平、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创新和优化,充分结合数字化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方式,利用数据安全管理和现代数字化技术解决建筑安全行业的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成项目安防行业转型升级。简而言之,在数字变化的总趋势下,工程安全行业应该采取这一趋势,积极寻求改变,主动拥抱变化,引领行业科技变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重塑传统安全与数字技术行业,重新定义安防行业。

3如何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3.1行管方安全管理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工程安全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数字监督以压实企业自身及项目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核心,运用管理导向的转变及工程信息数字化的方法和技巧,让现场参与方主动将履职数据准确及时有效地回流,定量化评估各参与方和人员的履职绩效,有效施加可接受的履职压力,提高各参与方的安全履职意识,提升安全行业或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准。(2)履行主体责任,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行业管理部门本体也需要履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责任,通过履职管理数字化,对行业管理部门本体及相关人员的履职绩效进行实时定量评估,及时提示、预报、预警,提高行业监管人员履职能力。

3.2数字化安全管理应用实现路径

对接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安全管理的目标、方向、数字化架构、资源等,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外部与内部的关系、安全管理数字化进入企业和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轨道,进一步深化。首先,以单个典型建设项目及其上级公司为样本,对各管理层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APP的功能、工作内容、分工和界面等进行调研。实地调研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应尽可能简单、简便,不增加负担,符合日常工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同步进行管理平台、APP的研发和模型需求的确定。初步实现了典型建设项目及其上级企业安全管理的数据可视化。然后与专业的数字场景开发公司合作,将需求侧和开发侧深度融合,实现场景应用数学模型的开发。模型的开发必须符合真实完整、简洁实用、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模型的准备、模型假设、模型结构、模型分析、模型检验和应用等方法,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客观现实、开放、自主学习和调整动态安全管理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将上述结果覆盖到所有类型的建设项目及其上级公司,从而优化基础数据的筛选和采集,提高管理平台和APP的应用。初步建立包括数据模型在内的管理系统,应用该管理系统实现各级安全工作的管理验证,并对结果与趋势进行了匹配分析。完成以上工作后,管理APP、平台、数据模型最终定稿,系统覆盖整个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适应性和匹配性,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结语

知识共享是信息化浪潮中最为明显的特质,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如何将不同项目参与方的知识资源整合成项目共同价值成为一大考验。工程建设企业不仅是建设项目的单位,更是统筹项目相关方资源价值的角色,需要在不同的参与方之间达成共识,共同为项目的实现目标创立。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是对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提出的严峻考验。

参考文献

[1]陈沛,彭昭联,孙健.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实践[J].管理会计研究,2019,2(1):73-81.

[2]陈春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8(18):4-12.

[3]张志华,彭昭联,孙健.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实践[J].管理会计研究,2019,2(1):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