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面纱》的女主人公凯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面纱》的女主人公凯蒂

明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00

摘 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为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女性角色细腻而真实,在揭露女性虚伪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理想女性的向往。本文旨在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剖析《面纱》小说的女主人公凯蒂,即她的精神成长经历了女性主义意识从缺乏到觉醒的过程,详细剖析造成凯蒂女性意识缺乏以及女性主义觉醒的原因和表现。

关键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凯蒂;女性主义;《面纱》


毛姆幼年父母双亡,又因相貌备受冷漠,使其形成了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性格,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面纱》是少有的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凯蒂寻找金龟婿失败又想赶在妹妹之前结婚,违心与医学专家沃尔特成婚。然而她婚后出轨道貌岸然的查尔斯,最终被沃尔特知晓,在他的设计下,一起远赴霍乱之地湄潭府,最后收获自我觉醒和救赎的故事。匆忙出嫁、经不住诱惑、忐忑不安,自我救赎,通过丝丝入扣的描写,毛姆表现出了对女性极强的洞察力,凯蒂爱慕虚荣、肤浅无知却又追求自我实现的特点在小说中展现的淋淋尽致。


1.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Feminism)最早起源于法国,后传入欧美其他国家。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女权运动、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一般来说,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被分为三段: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和后结构派女性主义(post-structuralist feminism)。

本文研究毛姆的《画纱》中女性主义的体现。《面纱》以女主人公凯蒂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其从女性主义缺失到觉醒的心路历程。

2.凯蒂女性主义的缺失的原因

小说中循规蹈矩的凯蒂只是千万女性的缩影,她的惨痛经历是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三个层面造成的。

社会层面:女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权社会的束缚,正如波伏娃所说的:女性是他者,是被动的,附属的人。女性的角色往往是家庭的附属品。即便在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缺失也限制了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主体独立,女性只能通过婚姻获得体面的生活。

家庭层面:凯蒂母亲爱慕虚荣,她将女儿的婚姻作为跨越阶级的跳板,从小就向凯蒂灌输女人生来就要嫁个有权有势的人,并为了这一目标不惜花光家底举办豪华宴会。凯蒂婚前并没有对沃尔特产生好感,但由于精神上的依赖使她惧怕因不婚带来的公众舆论和压力。在内外交困下,她不情愿地接受了沃尔特。

自身层面:凯蒂的不幸更是由自己招致的。思想、人格、经济上的不独立使自己不得不依附于他人。她从来没有认真正视过自己,没有像一个真正的自由人那样接受生活、享受生活。

3.凯蒂女性主义的觉醒的原因

3.1 无助的婚姻和爱情的崩塌

凯蒂的婚姻一开始注定是悲剧,婚后无法弥补巨大性格差异,使她缺少和丈夫精神上的交流,这让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而查尔斯的出现,满足了凯蒂对爱情所有期望。她天真的认为找到了真爱,但当她表示希望与查尔斯结婚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了:“一个男人可能很爱一个女人,但并不希望跟她度过余生。”这也使凯蒂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凯蒂被命运推到了觉醒的原点。

3.2 赴死之旅

在理想幻灭后,凯蒂选择了妥协,与丈夫共赴霍乱横生的中国小城湄潭府。在湄潭府的日子,凯蒂每天都在目睹生离死别,无时无刻都被压抑和痛苦包围。疾病、死亡、孤寂、冷漠,在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的同时,也为她的觉醒做好了铺垫。在修道院做义工的日子里,她既看到了人间疾苦,又体会到了人间至爱。修女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也让凯蒂看到了自己的肤浅和虚荣。对丈夫沃尔特的重新认识,对爱情的重新定义,她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挣脱了烦恼的桎梏,也摆脱丧失了尊严的爱情桎梏,更挣脱了所有灵魂上的牵绊。她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完成了自我救赎。

4.凯蒂女性主义的觉醒的表现

4.1 对亲情的态度转变

凯蒂与父亲感情疏离,她只是把父亲当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具。但是在经历了背叛、瘟疫、丈夫死亡、修道院院长的指引、怀孕、母亲病逝后,她开始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父亲的内心,她开始理解父亲,意识到父亲对她的爱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东西,转而开始向父亲寻找生活的相互慰藉,选择与父亲生活,以弥补多年来对父亲的爱和责任的缺失,以此来救赎自己。

4.2 选择独立面对人生

凯蒂的自我救赎意识重要转折是母亲贾斯丁夫人的去世。这个控制欲极强、刻薄无情、野心勃勃又吝啬愚蠢的女人在婚前深深地影响到了凯蒂的思想,而婚后沃尔特一直试图掌控凯蒂,使她无法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凯蒂婚前被母亲掌控,婚后被丈夫压制,使她无法摆脱被他人摆布掌控的命运。这也让凯蒂陷入了反思,而不断的自我反省使凯蒂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这是她自我救赎的一个重要开端。她意识到,只有不依附于任何人、任何情感或任何道德习俗的精神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心灵的充实。

女性主义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爱、理解、尊重之上。物质条件并非维持婚姻第一要素。在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凯蒂也确立了自己的婚姻观。为了实现自己的救赎,吉蒂选择独自抚养女儿。她认为女儿不应该步她的后尘,而是应该做一个独立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女性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经济独立,从而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还有权追求精神自由,享受爱情,就像满族格格对威灵顿的爱一样。

5.结语

小说中,凯蒂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缺乏女性主义意识发展到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早期凯蒂受到了父权社会的压制,让她对家庭、婚姻和就业的看法是避而不谈的,这是缺乏女性主义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她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觉醒让她勇敢地向男性主导的社会提出了挑战,她开始追求幸福的婚姻,并试图在家庭中扮演她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也让她获得了在工作的权利。

本文以《画纱》中的女主人公凯蒂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析凯蒂缺乏女性主义的原因以及她的觉醒。通过凯蒂映射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婚姻、家庭、亲情的理解。凯蒂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对现实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Simone de Beauvoir. The Second Sex [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2.

[2]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The Painted Veil [M]. New York: George H. Doran Company. 1925.

[3] 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 刘露.从恶魔、天使到理想女性——论《面纱》中主人公凯蒂女性意识的觉醒[J].名作欣赏,2016.

[5] 毛姆.《面纱》[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6] 汪晶晶.试论毛姆《面纱》“面纱”的三重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9(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