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研究

赵金然 胡哲恺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克什克腾旗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25350

摘要:班组作为企业的末端组织单元和践行公司战略的先锋兵,必须加快适应新形势电网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方向,强化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要素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新型智能班组建设,有效激发企业基层细胞活力,支撑班组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再造班组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对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

一、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1.技术上

从线下离散型向线上智慧型转变。将输电运检技术手段与先进传感、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以生产管理系统、智慧物联监控等平台建设为技术支撑,运用智能传感、无人机、通道可视化、移动巡检、机器人、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输电运检班组作业中的应用,实现设备广泛互联、状态深度感知、风险主动预警。加快解决信息烟囱问题,深化移动终端的数据融合共享媒介作用,推动设备、人员、平台全息互联、高效互动、线上智慧可视,提升设备安全水平,支撑班组精益化运维与差异化检修。

2.业务上

从人工作业为主向人机协同数字化作业转变。积极应用输电运检班组管理数字化支撑平台,应用覆盖班组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景,推动生产作业在线化、移动化、透明化,全面建设数字化班组,实现设备状态智能研判、现场作业精准管控、管理决策协同高效。以“机器代人”为目标导向,覆盖班组作业多维度现场需求,全力提高输电现场智能化、自动化作业水平,推进线路巡检模式由“传统人工巡检”向以机巡为主,在线监测、人工巡视和卫星遥感为辅的“人机协同自主巡检”模式转变,线路检修向机器辅助的带电作业检修模式转变,实现输电作业全场景数字化。

3.管理上

从事后被动响应向事前主动防御转变。依托输电班组智能管控平台,融合六大灾害预警中心监测预警、各类智能传感等多源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监测及风险评估能力,实现设备本体状态远程全息监测、通道外部环境信息实时掌握、设备本体或环境异常主动告警、隐患缺陷预先诊断并提前处理、调度预警信息快速掌握、自然灾害事前防治,辅助班组运检人员制定应对措施,开展精准运维,推动设备运维检修从“事后被动处置”到“事前主动防御”转变。完善制度标准,确保流程衔接顺畅、业务运转高效,支撑设备管理质效持续提升。

4.队伍上

从技术技能型向知识复合型转变。深化基层人才培养,全面建立技能型、专家型、管理型人才队伍,培养一线技术能手,打造工匠团队。营造基层创新氛围,促进班组间知识共享与交互,最大程度挖潜班组内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培育基层成果。拓展基层发展通道,促进班组员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砥砺品质。充分发挥骨干、专家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精心培育班组自主驱动力和敬业爱岗的人文精神。培养成熟稳定的专业化外委队伍,增强队伍支撑保障能力。

  1. 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实施框架

1.建立智能管控中心,推动班组管理组织刚柔并济

组建班组级监控中心,作为班组的指挥管理机构和“大脑”,纵向贯通专业部门和上级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形成自上而下的协同效应,将“被动执行”转变为“自主管理”,实现资源配置快速精准。同时,形成以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型组织关系,打造班组柔性组织,打破组织内外边界,加强班组各类专业人员的协同作业,促进班组管理模式向柔性化、信息化、扁平化、泛中心化转型,让班组成员既作执行者,又当指挥官,把组织目标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和集成创新活力,实现输电运检班组管理刚柔并济、灵活高效,达到1+1>2的良好效应。

2.依托物联网技术,推动班组生产要素实时感知

针对设备本体,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重要输电通道、跨区线路、过江重要通道及其他线路上,安装金具温度、导线电流、导线振动、导线温度、杆塔倾斜等各类低功耗无线传感器,全天候监测设备状态量。利用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和隐患诊断装置,准确识别线路故障及异常放电。针对通道及气象环境,规模化安装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可视化装置,利用无人机、直升机和机器人搭载可见光相机、红外成像仪、激光雷达等实现全视角协同巡检。融合国网覆冰、舞动、山火、雷电、台风、地质灾害六大灾害中心监测预警数据,提升线路气象环境全面实时感知能力。为班组生产人员配备具有高清摄像头的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手持终端、无人机等单兵装备,对作业人员进行位置、身体状态、作业行为全面监测,保障运检人员作业安全和规范。

3.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班组作业管理精准高效

开发并应用输电班组智慧管控系统,提升班组现场管控的穿透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打破系统应用壁垒,融合移动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无人机管控平台、调度及生产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各类专业系统数据,接入国网“六大”预警中心数据,对班组作业信息及设备数据进行一站式展示,实时掌握线路电流、功率等运行参数及线路故障信息,通过数据清洗、转换、整合等数据应用,实现设备缺陷及外部隐患主动式预测预警。基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动态开展工况模拟分析,自主生成管理策略,实现现场远程辅助和智能决策指挥。

4.推进生产作业智能替代,加速班组业务模式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输电运检班组业务全场景应用,逐步替代人工巡检。重点推广输电可视化、故障快速诊断决策、移动巡检、无人机巡检等成熟技术应用,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快速检测通道及树线隐患、重要交跨,评估线路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对地距离不足等风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运检工作,推动定期巡视向状态巡视转变。采用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电网异物激光清除器、喷火无人机等应急作业装备,在不停电的基础上快速、零风险地处理隐患,推进输电运检智能班组运检方式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5.健全队伍保障机制,激发班组创新创效内生动力

根据输电运检班组业务特性和人员实际需求,创新班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组长绩效经理人作用,强化班组绩效全过程管理,加大绩效结果在职务晋升、人才选拔、培训保障等方面的应用力度。以培养“一专多能”专家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智能运检技术培养和能力建设,强化专家引领作用,拓展基层员工到上级单位实践锻炼通道,为班组人员规划和提供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打造“专家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高校、厂家、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加强新技术储备,建立班组创新生态,加快项目成果在班组层面的落地和转化,提高班组的自适应能力。

结束语

输电智能运检班组管理模式通过融合立体巡检、物联网感知、移动作业终端、通道可视化及智能判别告警等各类新型智能技术手段,可实现设备状态可测、可视、可控,有效解决巡视效率低、管控智能化水平不足的痛点,推动定期巡视向状态巡视转变。借助输电班组智慧管控系统,有效整合输电专业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深度分析和辅助决策,推动输电运检班组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变,大幅减轻班组管理工作负担,持续提升输电运检班组精益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昕,郭远征,窦熙皓,等.能源互联网趋势下电网班组智能化作业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7);174-177

[2]吴健儿.基于状态监测系统的输电线路生产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