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五环教学法助力"双减"落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三步五环教学法助力 " 双减 " 落地

骆燕芬

广东省韶关市 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511100

【摘要】双减工作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提质减量,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教学法中的"三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练习三个步骤;"五环"是指:设疑引入、带疑探究、破疑总结、拓疑延伸、化疑升华五个环节。"三步五环"教学法就是把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共同探究和归纳创新,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更加会学,更加灵活。

【关键词】双减工作,提质减量。三步五环,学生主体,注重课堂,学法培养,优质高效。

【正文】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常说的"双减"政策也应运而来,要求全面缩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间总长,要规范培训机构上课时间,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根据《意见》要求,我们要在两个方面落实"双减"政策:着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作业布置的针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是消除学科校外培训乱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

前期全国各地的课改活动,《课程标准》的精神主旨已经深入教师心中,新的教学理论、教育观念也武装了教师们的头脑,广大教师都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数学课堂成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生本课堂”已是教师们的共识, 学生们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能更加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师都已经认识到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在课堂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着力构建学生愉悦、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让学生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肯学、爱学、勤学,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己主动去学习。而现在"双减"政策的推出,无疑为真正实现以上"生本课堂"的理念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

"三步五环"的课堂教学法就是为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主体、注重课堂、学法培养"为目的而产生的。"三步五环"课堂教学方法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3个步骤和5个教学环节,3个步骤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练习三个步骤;5个教学环节是指:设疑引入、带疑探究、破疑总结、四拓疑延伸、化疑升华。要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突出"预习→提问→梳理→探究→练习"教学流程。"三步五环"教学法就是把新课标的思想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共同探究和归纳创新,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肯学、勤学、会学。

本人在教学中实施了"三步五环"的教学方法,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实施"三步五环"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构建愉悦、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教学助力"双减"落地。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独立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应加强针对性,学生会的不讲,不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并包容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先学后教"——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先学"就是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练习。"后教"就是学生针对"先学"的基础上,学习中发现的不足或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教师作引导、评拨、更正。老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精心设计的预习题,预习题要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欲,被大部分学生接受。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一)》一课的教学中,就在预习题中设计了自主学习环节,例如:1我会学:

(1)打开书本P80的插图,按例题回答以下问题:

小明在第(3)组第()个位置。小红的位置也可以表示为(3,)。

①小东在第(5)组第(1)个位置?也可以表示为(,)。

②小楠在第()组第()个位置?也可以表示为(,)。

③(,4)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个?

④(5,5)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

(2)边自学边思考:

①位置的表示既可以用第几第几个回答,还可以用(,),也就是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例如小(3,2)、小红(5,1),这就是(,)“数对”的表示方法。

②括号中的前一个数字是表示什么?

③括号中的后一个数字是表示什么?

④写"数对"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利用预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先猜想质疑,再小组合作交流。

随着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课余时间会增多,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自主分配自己的时间效率,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安排休息和运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课堂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难为易。

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一)》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型结合"的思想。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梳理、生成了几个主要的小组讨论问题:

①你想到了哪些探究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②你能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大小不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③怎样验证不同形状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结论呢?

继续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

三、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时,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本,做到"以学定教"。

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生的认知情况,布置任务时要少而精,明而确。教师反馈要及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达到学生之间互助作用。

"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在选择内容、应用策略的时候,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学"为本而非传统的“教”。教师不是在课堂上"一人堂",而是从前台走向幕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生生答疑,做学生的"参谋",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一课中,我先引导学生人平均分一分身边东西,如8个苹果,4个苹果,个苹果,那1个苹果呢?设疑问,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回答是4个苹果,个苹果,1个苹果,半个苹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大胆举手回答,真正把数学应用了生活。个别同学重点点明半个苹果要一样大的,这就使图形一半的表示方法得到了有效延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参与创,感受并理解"一半"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并通过对比,找出表示"一半"最优方法,并解疑分数写法所表示的义。

四、当堂练习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

当堂训练——变"接受"为"内化"。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它可让学生巩固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本知识解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解决更多问题。课堂练习的选择设计,可以是一题多知,一知多延,结合知识的重、难点,既不难,也又不要太简单,也可以是多个难度层次的,使各个认知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内容可以有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例如:我在教学《什么是面积》一课中的课堂的练习设计里,就有:

(一)必做题:

(1)说一说,哪个图画的面积最大,哪个图画的面积最小。

(2)动手做。

剪下附页图4,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比较一下图形面积哪个最大,并把你的比较方法告诉大家。

(二)选做题:

(1)如图,用方砖铺满房间,哪个房间用的方砖最少?

(2)说一说,种颜色图形的面积几个小方格?

(3)数一数,下面图案的面积分别几个方格?

(三)思考题:

(1)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碰到"面积"知识?

(2)你还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

(3)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在学生已经认知物体表面面积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学生操作活动,把物体的表面下来,由"面"转化成"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同学们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探索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做到眼动、口动、手动、神动、心动,那么每个学生就都能做到肯学、勤学、会学、学好。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实施"三步五环"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落实"双减"政策,培育出更多优秀学生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扈中平,李方,张俊红.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28-30.

[7]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专著,《问题式上课的基本问题》.

[8]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著,《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