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茹克亚木 ·莫拉买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乡村振兴局 843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棉花的需求量愈发增大。在社会对于棉花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也为棉花相关种植产业带来了丰富的收益,由此也拉动了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随着种植面积扩大,我国棉花栽培方面也遇到了许多挑战。棉花在栽培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会直接关系到棉花最终的生产质量。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推广。由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棉花种植的发展。

关键词:棉花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改革重组,在农作物种植品类方面呈现多元化丰富化趋势。其中棉花种植产业呈现快速化发展的趋势。由于棉花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多。但是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多,棉花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生长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由于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频发,且棉花生长过程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如果无法规范化的对棉花种植进行病虫害防范,则会影响棉花的最终产量以及质量,威胁农户的经济收入。

1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棉花栽培技术对于棉花的生长以及最终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棉花种植从业人员在进行棉花育苗栽培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棉花的栽培技术,对棉花品种进行科学选种与繁育。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品种的棉花进行区分,针对棉花不同品种之间对于生长环境需求进行区域化分类,做好种植基地管理工作。棉花在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许多情况下与棉花自身的品种相互关联。如果在棉花选种育苗过程中,没有针对种植地环境特点以及潜在病害威胁进行深入研究,或者选育的棉花品种自身便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那么便为病虫害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繁殖的温床。由于棉花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品种自身抗病能力差,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在栽培过程中选择了这一类品种,则会降低种植田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为病虫害的爆发留下隐患。同时这一类棉花品种往往在产量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问题,因此在选育过程中要避开这类品种,确保棉花种植田的高产与高质量[1]

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棉花选种过程中,要针对种子的发育程度、品种总体的抗病能力,以及后续的生长活性等方面进行综合选择,减少劣质棉花品种流入棉花的总体生产过程,确保棉花生产的总体质量。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以及种植人员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必须严格筛选种植基地,确保棉花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由于棉花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并完善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灌溉流程,针对当地土壤气候环境以及棉花生长需求进行科学规范化施肥。

2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地膜覆盖

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膜覆盖是实现棉花生产早发育早成熟的一项不可替代的辅助生产技术。地膜覆盖在参与棉花的生产过程中拥有保温、保水、抑制杂草生长等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芽率以及存活率,促进棉花高质量的生长以及发育。同时地膜覆盖技术也能辅助棉花种植人员控制棉花的开花结铃时间进行调整,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对棉花的开花结果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能够促进棉花接受更加高效的光照,从而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提高最终产量。研究表明,与裸露田地相比,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份是地膜覆盖的最优月份。与裸露天地相比,地膜覆盖之下的土壤温度相对较高,且土壤内水分的含量也相对较高,这种土壤环境完美的适配于棉花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条件,有助于促进棉花幼苗主干以及茎叶的生长速度,提高生产质量。

2.2膜下灌溉技术

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技术愈发成熟的同时农业用水也随之变得便捷起来。便捷的农业灌溉为棉花种植的稳定生产提供了非常稳定的保障机制,是当前我国棉花种植人员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棉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灌溉,但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棉花种植田大多处于西北以及新疆地区,当地水资源较为匮乏,因此对于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要求非常大。当前我国在棉花种植方面所推行的灌溉方式是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相互融合,以此来进行膜下滴灌技术,确保土壤含水量的同时减少因蒸发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在目前国内对于这一灌溉技术推广的实际效过程来看,铺设滴灌管道、铺设地膜以及棉花播种等建设种植工作可利用专门的播种机械来完成。在对棉花进行灌溉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种植从业人员还需要对棉花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进行整合,挑选具有可溶性的肥料,并对其用量进行调整,通过滴灌的过程来对棉花生长过程进行施肥,并确保土壤内部营养物质的丰富程度。膜下滴灌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膜下土壤的地表温度,并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程度,促进保水保湿的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3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棉花种植地进行病虫害防范管理过程中,可以综合的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防治技术以及措施。生物防治方面是对棉花种植田内部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害虫天敌的食性来对病虫进行数量上的管控。目前国内推广程度较高的生物防治技术是以天敌捕食为主,细菌真菌诱杀为辅。而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又有农业防治这一手段。农业防治在棉花种植生长过程中注重对于棉花品种的选育,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棉花进行选种时重视棉花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以此来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及病虫害所造成的破坏。

3.1及时对染病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棉花完成采摘工作后需要及时清理种植田内残留的植株,利用翻地等方式将残留部分掩埋进土壤,为土壤增添肥力的同时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染病的个体,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将染病个体移除种植田,并对其进行病理分析,得出染病原因后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减少染病个体对于种植田的影响。同时,在处理棉花种植残留物的过程中,通过翻地的方式能够将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幼虫或者越冬幼虫带到土壤表面,在对种植用地的消毒过程中完成对害虫幼体的消杀[3]

3.2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种植研究人员在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并在原有的天敌防治基础上增添了良性细菌与病毒防治。针对容易诱发棉花病虫害问题的细菌以及病毒,研究人员依据细菌与病毒的习性,通过大量样本搜集以及实验对比,利用相关细菌的天敌来对诱发棉花病变的细菌以及病毒进行消灭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引入与饲养,二者能够相互配合,有效减少棉花种植区的病虫害问题。

结语

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与气候条件,针对当地特点展开对于棉花的高产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以此来提高棉花的总产量,确保棉花的稳定供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夏广奎.浅析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79.

[2]王春华.棉花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棉花加工,2018(01):35-36.

[3]范爱华.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