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用水泥检测要点分析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工程用水泥检测要点分析探索

崔艳玲

庆云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700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水泥用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现阶段水泥检测仍存在各种问题,导致水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一些不合格的水泥产品进入市场,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有必要对水泥质量检测进行合理优化,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水泥检测;要点

1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分析

1.1检测环境影响

水泥强度检测过程,一旦环境温度与标准要求不符,自然不能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从一些水泥检测环境实际情况来看,试验检测环境中的温湿度并不符合标准要求,影响检测准确性。水泥强度检测过程,应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布置试验检测环境,但是,大多数检测机构试验室并不具备良好的条件,加之很难实现满足标准要求的保温控制,一旦试验室温度与标准差距较大,就会导致检测结果有较大误差产生。

1.2检测人员

虽然水泥质量检测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检测设备也在持续更新,水泥的质量检测也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都会对水泥的检测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检测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水泥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偏低,很多检测单位没按标准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要求。没有规范检测操作人员的业务流程。这样就会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操作不规范,或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来进行检测,对水泥的各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最终导致水泥产品的质量波动大。

1.3仪器设备影响

水泥强度检测过程,必须要使用一些仪器设备,如抗折机及压力试验机等。以抗折机为例,试验检测中使用的抗折机安装过程存在水平度较低情况,同时杠杆比规定值小,就会降低抗折强度,难以为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再如,以压力试验机为例,在该机械设备压板不平的情况下,试体就会有局部受压现象产生,导致抗压强度检测结果随之降低,水泥强度检测准确性受到影响。

2提高水泥强度检测准确性的对策

2.1抽样和样品处置

根据《水泥取样法》(GB/T12573-2008)的取样顺序方法,实验室应实行抽取样品、取样、存储、处置及传送等步骤,如无技术规范和标准,应该按照其内部流程进行抽样,在取样时要注意风险防控,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样本采集过程中,因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环境都有着不一样的抽样方法,因此,应选取代表性强的取样方法。

2.2重视检测仪器及器具的使用

水泥强度试验检测过程,会使用到检测仪器及器具、标准砂等,而要想为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充分保障,就应在检测仪器及器具使用环节重视如下两点:

(1)注意经常检查试模尺寸,在公差比规定范围高的情况下,及时更换试模;每次拆模的后期,注意清理试模,并借助黄油等密封材料的应用使接缝处紧密结合,试模内表面可选择隔离剂涂抹。

(2)应用恒应力试验机时,应保障该机械设备精度≤1%,速率则以2400±200N/s范围为主。

2.3确保检测环境的质量

水泥检测时应确保检测环境质量。第一,在对水泥试件进行养护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养护质量,应考虑使用专用的水泥养护箱养护,以满足养护环境稳定性的要求。第二,检测单位及相关的人员需重视水泥检测养护,这样就可以在保障水泥质量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第三,选用较好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对检测现场温湿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具体的检测中,利用标准的温湿度计来做好环境温湿度的有效监测,确保其能够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第四,加强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对比工作,针对其存在的误差进行仔细地分析,查找原因,并做好最终试验结果的详细记录。

2.4加荷速度

在测试力学性能过程中,水泥表面的加荷速度具有重要作用,技术人员在标准要求下展开测试期间,水泥试件将会在加荷之后出现变化,强度较固有数据有一定程度地增加,这就要求测试人员控制好加荷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抗压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依照“水泥砂浆强度测试方法”的有关规定,抗弯强度检测时应当以40~60n/s的速度,均匀地垂直添加在测试标本上,直到测试样本被折断。在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时,应当以2200~2600n/s的速度均匀地对测试样本加载负荷,在破坏样本后终止。因此,在检测水泥力学性能期间,测试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避免出现加载速率与规范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2.5规范检测的过程

(1)制作胶砂:将水(225±1g)加入锅内,之后再加入水泥(450±2g),在此基础上固定搅拌锅并以标准要求为依据,将搅拌叶片和锅的间隙调整好,搅拌机搅拌作业方可开展。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时均匀加入标准砂(1350±5g),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停拌环节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内。通过搅拌过程的观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现象。

(2)成型:完成胶砂搅拌作业的情况下,应在振实台中立即装入胶砂并振实成型;播料过程,要分两层向试模中装入胶砂,两层播料操作应为填料均匀充实提供保障,避免因播料操作不当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注意刮平胶体表面。除上述环节控制以外,还要在养护及脱模等环节加强控制,才能为水泥强度检测准确性提供保障。

2.6注重对质检人员的监督管理

为了提升水泥质量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并积极开展专业能力培训。检测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能够实现对质量检测人员全过程监督管理,以确保其按照相应的操作要求与标准来工作。另外,作为生产企业,也需要针对水泥质量检测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推动水泥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7检测工作过程监督

在实验室检测水泥期间,检测单位需要全程组织专人对检测流程、标准执行情况、检测结果等进行监督检查。例如,用水量是检测环节重要关注点,一旦出现用水偏差情况将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具体操作期间需要通过滴定管与量筒将水量控制到标准数值,避免因应用低精度的计量装置造成严重的误差;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需要安排人员每间隔4h甚至更短时间对温湿度情况进行记录,避免养护室温湿度不满足测试需求,对于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则可以将记录频率适当延长。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样品测试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合理应用各种密封涂层材料,避免样品受外界影响出现参数变化,从而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

2.8养护的问题

具体养护工作开展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温湿度控制,因温湿度会严重影响水泥强度检测结果。刮平后的移动环节,要保障水泥试模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养护箱内平面也应注意保持水平状态,避免水泥试模两边有高低不一情况出现,导致同一试体强度值出现不一致现象。养护箱内不同试体存放的过程中,要保障不同试体间保持一定间距。此外,在统一养护池中,要保障养护的水泥试体是同一类型。

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泥检测过程中,有必要重点分析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的因素,并采取优化措施。同时,水泥检测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各项检测技术标准,提高检测精度,确保水泥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书逊,毛会超.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的因素和改进措施[J].四川水泥,2019(4):3.

[2]蔡春霞.影响水泥质量检测的因素分析[J].城市建筑,2019(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