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白花幼儿园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邝晓芬

光明白花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和配合,只有在教育上取得共鸣,才能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协同幼儿园教师进行有效教育。

关键词:教师 家长有效沟通

沟通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一步强调了“重视家园共育”,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一、爱孩子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开始。当孩子的小脚第一次踏进幼儿园,预示着他们进入了人生旅程的新迈程,从未离开过家长怀抱的小孩子,到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加入完全陌生的地方会无休无止的哭闹、不吃饭、不睡觉、不参与活动。孩子们的这些反应冲击着家长们的心灵,这种分离焦虑情绪不仅幼儿自身存在,许多家长也同时存在此问题,家长送孩子入园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在做什么?老师会不会关心我的孩子,孩子哭闹找爸爸妈妈了怎么办?会不会吃不饱,饿了怎么办?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放学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甚至不断发信息询问老师,自家孩子的情况……等等。因此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是解决新生入园及家长分离焦虑问题的重要环节,怎样让家长信任我们的老师,放心让孩子上幼儿园呢?

“爱”是信任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耐心、爱心、和宽容来赢得家长的信任,打消家长的困惑。孩子入园时,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一声小名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个拥抱,就能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爱。

二、尊重家长

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三、要肯定孩子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附在孩子的小耳朵旁说:“你真厉害!老师最喜欢你。”这种简单的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四、告诉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幼儿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们家孩子太顽固,每天都要玩手机,我们出差不在家,甚至房门一锁闹着不上学,在家玩手机打游戏。”咱们应该先告诉家长:看手机过多影响孩子的视力,不但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还会造成幼儿近视;建议家长把手机没收,年龄偏小的孩子没有自制力,玩起来就舍不得放手了。利用其它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好的多。家长从教师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了解这个孩子,同时与家长也拉进了距离。

五、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六、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很多教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擦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关心、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教师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七、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沟通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包括家长)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总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能否和谐共育,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有的愿望。作为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理解和信任家长,将心比心,常常换位思考,在遭到家长误解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沟通。老师应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方法,策略性的针对幼儿的实际和不同层次家长的教育需求,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为沟通渠道的畅通努力。教师能发挥积极主动性,拓展思维,灵活地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家园工作才会更融洽,更和谐,更有序地发展,共同搞好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之南.2012.8;

〔3〕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2期.27页;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