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与探讨

刘荣 魏文高 王静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753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监测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预警机制,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休克1例,心跳呼吸骤停0例,意识改变0例,其他0例,总发生率为1(2.00%),治疗无效0例,治疗有效22例,治疗显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100.00%)。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现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风险预警机制;骨科围手术期护理;运用;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1岁至54岁,患者平均年龄41.10±2.83岁,其中胫骨手术17例,股骨手术14例,腰椎手术19例。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岁至55岁,患者平均年龄41.18±2.77岁,其中胫骨手术18例,股骨手术15例,腰椎手术17例。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实验过程的全面讲解,确保所有患者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认知,并且自愿签署实验知情书。对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申请清除,身体生命指标稳定,而且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患者在近期内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而且自身并不患有其他的影响性疾病。

排除标准:对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的进行排除,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排除。对于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患者骨折时间超过两周的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监测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时安排值班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形成报告告知医生。结合医生的指示,及时开展用药和日常护理调整。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参照美国骨科研究院所设计的骨科风险监测机制。对所有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全面选定风险预警指标,其中包含有病患和社会等影响因素,从医患沟通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入手,结合患者的手术和用药专业知识,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量化处理,结合风险情况,分为低风险、高风险和中风险三个等级,对于中风险的患者,需要采用综合管理的模式,对于高风险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风险应急小组,进行全面的监护和管理,实现风险预警管理。

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观察指标

全面评定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是分为休克、呼吸心脏骤停、意识改变和其他意外事件等,对所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的总结,得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全面的情况对比,分为显效、无效和有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休克

心跳呼吸骤停

意识改变

其他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2

3

2

2

9(18.00%)

实验组

50

1

0

0

0

1(2.00%)

X2

-

3.556

3.050

3.126

3.154

3.31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8

21

21

42(84.00%)

实验组

50

0

22

28

50(100.00%)

X2

-

3.121

3.321

3.610

3.688

P

-

<0.05

<0.05

<0.05

<0.05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休克2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意识改变2例,其他2例,总发生率为9(18.00%),治疗无效8例,治疗有效21例,治疗显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2(84.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休克1例,心跳呼吸骤停0例,意识改变0例,其他0例,总发生率为1(2.00%),治疗无效0例,治疗有效22例,治疗显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100.00%)。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骨科手术一般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而且由于骨科手术中每个患者自身的承受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所带来的后果差异性较为明显。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在开展骨科手术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选择性也比较多,为了更好的提高手术的可控性,提升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手术的风险性。对于医院来说,医护人员的紧张是较为重要的问题,骨科手术后患者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因此需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风险预警控制,进行全面的反馈,做到尽早的控制。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风险预警机制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现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彬.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矿山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9,(9):112-113.

[2]尹强,王波,王东红,等.医疗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3):288-290.

[3]马志军,王波,孙鑫,等.医疗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3):292-294.

[4]黄怡.应用质量管理方法改进甘肃突发事件预警系统[J].甘肃社会科学,2011,(5):228-231.

[5]闫朝晖.电力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要点及重要价值解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4):32-32.

[6]陈政,彭华.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风险防控体系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9,(6).51-53.

[7]胡千桃,郭子君.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风险预警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6).687-691.

[8]杨伟鹏,蒋一楠,袁磊,等.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比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11).1036-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