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与德育课程的双向融合与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化学课程与德育课程的双向融合与教学

马丽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市第三中学 751100

摘要:在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从多种渠道构建了全新的教学路径与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的“德育先行”教学背景下,教师能够融合德育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指导,通过该方法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于推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是少年的发展阶段,学校要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化学学科是开展德育的平台之一,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运用合理的融合方式,将德育适当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借此,研究将从现阶段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需求,将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在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在人才教育阶段必须要更加注重德育。依照初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不单单是指人才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也是对人才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汲取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道德修养,促使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初中生面临的是即将到来的中考,化学作为中考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中考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尽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化学教师就不自觉忽略了德育教学,只注重教授学生应试知识。目前部分化学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认为德育教育应该在语文、政治、历史这些学科中渗透,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根本不适合渗透德育教育。由于化学教师对德育教育认知狭隘,导致德育教育在化学中的渗透现状不容乐观。
  二、学生对德育知识兴趣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因此教育改革模式也跟随大方向逐渐变革,以使得学校所供给的人才和整体市场需求相符合,从而保障人才核心素养。为了能够提升人才核心素养,需要将德育教育不断融入化学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德育成了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教育部长期的耳提面命下,很多化学教师也认识到了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塑造学生的美好品格,还能进行课堂优化,提升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效率。但是由于传统的化学教学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很多化学教师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知识,由于二者融合不当,导致德育知识不仅达不到优化化学教学的目的,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重视德育教育,认识到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化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和德育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主动探索德育知识以及化学知识。
  三、挖掘教材资源,拓展学习范围
  化学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适时融入德育,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课堂讲课时,教师也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挖掘事情的本质。同时,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老师要尊重学生,适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观察,耐心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中外化学家的刻苦发明创造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前苏联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圆周率的归纳这一故事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知道,在门捷列夫的努力下,世界上的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才得以诞生,而且是依照原子量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同时门捷列夫还准确地判断出了很多当时没有发现并确认的新元素。他的名著《化学原理》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大路,有的只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攀附高峰的决心与勇气。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学。
  四、学习化学历史,培养道德观念
  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品质,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责任意识。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重视化学知识内容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现代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还要在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构建联系,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意识,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念,最终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得到加强,而化学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力图创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实验原料比较容易和简单地制取,这些制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课本并不会讲述所有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我设计实验去发现和挖掘物质制取的有关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还有实验现象。化学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旁边观察指导,让学生的实验效率大大提升。学生在进行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大脑和手都运作起来,这样就能避免学生通过书本进行机械记忆。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让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索的意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让实践和理论结合不再是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借助德育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参与化学知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从科学知识中了解到学习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帮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春蕾.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7):41.

[2]杜晓梅.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 新课程学习(下),2012,(12):142.

[3]王兴祥.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