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黄红丽

(河南商丘 商丘工学院 476000)

摘要:在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做到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区域智慧物流发展需求结合,与学校改革发展基础相结合,并通过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实效性的设计与规划,构建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关键词: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

1.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持式主要分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两大方面。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科研教育培养方面,职业教育则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不同学者对不同情况的智慧物流进行分析,智慧物流的内涵和特征着手,分析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者指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配套的物流应用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智慧物流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设置比较传统,缺乏对智慧物流相关技术领先企业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服务行业没有切合智慧物流时代的市场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传统的培养体系难以适应智慧物流行业所提出的新要求,急需进行改革。某位学者铜锁“三方育人”构建培养人才体系、校企构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目标链、产教融合培育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2.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2.1.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智慧物流发展脱节

随着现代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技术的结合,我国物流业的结构发生了转变,对以物流业为主导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对岗位任务、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进行了调整,对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了调整。面对行业结构的变化,仅有少数几所高校能适时地调整培训计划,而大多数高校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与智能物流的发展脱节了。随着智能物流的发展,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被细化,需要进一步细化后勤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智能物流的大背景下,必须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进行再定位。

2.2.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一般会安排在一些物流企业中进行,因此需要高校和物流企业之间签订合作,但部分高校目前还处于没有合作企业或者合作仅停留在书面合同的尴尬境地。并且,学校在安排学生实践环节时仅是让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而不是由教师带队深入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又因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企业也会担忧学生不能胜任所在岗位的任务从而耽误整体工作进程。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学习还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于实践操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从而在实习过程中一般会安排学生参加到一些基础性流水性方面的工作,而无法参与到更深入的实践。

2.3.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跟不上物流技术的发展

在智能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职业标准在不断地变化,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物流行业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3.1.明确高职院校后勤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智慧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更多地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更倾向于使用更加智能的设备与技术取代低效的人工。因此,智慧物流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区别于过去。高校应对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获取用人单位第一手资料,分析物流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提炼出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特征体系,明确高校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即具备良好物流业务,熟悉智能化作业技术和数字化运营技术等先进技术,具有供应链管理思维和“精规划设计、善运营优化、懂执行操作”的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

3.2.构建合作育人机制

学校积极与相关物流单位形成战略合作,为其定向培养物流人才。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与“订制式”培养为契合点,融入社会力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创新育人管理,企业以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形式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3.3.创新课程体系

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依照智慧物流行业岗位需求,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研讨课程设置要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要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和国际相应标准衔接。一是制定基于企业理实践需求的“嵌入式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融入学科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岗位实务技能,夯实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二是同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完成微课视频、情景体验等环节的资源建设,将讲授环节提前,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实现“知识内化”,做到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的有机统一。

3.4.构建学习型师资队伍

培养一支具备丰富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应用技能,充分了解和掌握智慧物流产业基础性运作发展特点的教师队伍。教师与智慧物流企业的培训讲师相互配合,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密切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针对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明确认识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掌握智慧物流领域基础理论识,提升综合性教学实践水平。

4.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智慧物流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见,智慧物流的发展还将会以更具潜力的形式持续,而智能物流到智慧物流的升级更是推动了整个物流体系的更新。依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潜力可见,未来物流系统的创新与升级将更加系统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促物流供应链整体优化,物流自动化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灵活多变的定制形式将成为时代宠儿,云仓将逐渐兴起并成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智慧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适应市场需求和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物流人才必然成为行业的宠儿,为适应智慧物流市场需要,如何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物流人才以适应智慧物流市场的要求是当前各大应用型院校的重中之重。新时期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具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物流人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成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升级、应用等更是促进了新生领域的逐渐完善和进步,如新零售、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升级,同时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院校如何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物流人才,以适应智慧物流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参考文献

[1]戴昀弟,冯佳,于洪深.应用型院校智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06):78-81+95.

[2]孙玉苹,张艳丽.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09):80.

[3]潘灿辉,段丽梅.智慧物流时代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9,(21):161-162.

作者简介:黄红丽(1994.1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单位:商丘工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