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初探

钱伟

宜兴市官林中学 214251

【摘要】法治意识的培育关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法治意识教育作为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思想的塑造和学生法治思想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树立起相应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沦为死记硬背的形式主义,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都非常不利。本文在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在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以期对身处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治教学 法治意识 培育

中国是一个法治化的国家,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法治意识培育也是国家和社会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人格尚未健全,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尚未定型,因此通过政治教学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非常有必要。

一、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与意义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都提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方针。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1。高中生作为国家建设进程中的新生力量,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通过政治学科的教学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体现,也是全民提高法治意识的路径,对党和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法治意识教育是渗透学生一生的思想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而法治意识教育不仅能培育国家法治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高中政治将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经济体制、国家性质等作为教学重点,许多内容都能在《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追根溯源。因此,通过政治教学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全面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状,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法治意识培育都是高中阶段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法治意识培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观念陈旧,法治意识培育动力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法治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许多的法条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更新,也产生了许多新法新规。然而在现阶段的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他们仍然将与时代脱节的内容、案例等带入课堂,而没有及时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导致学生接收不到新鲜的知识,没有正视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些陈旧的知识和观点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法治意识培育内涵不深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许多的教师都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而轻实践锻炼的现象,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对法律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进行理论层面的剖析,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点背后的法律渊源和法律逻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囫囵吞枣,出现了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3如此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即使学生有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却也很难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学生的法治意识长期处于较薄弱的水平,法治学习的内涵与深度尚未完全开发。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探析

法治意识提升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而针对目前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途径:

(一)术业专攻,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知识的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输出。因此要在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的法治意识培育也非常重要。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而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教师也要通过学习及时为自己充电。尤其是在法治知识积累方面,教师更要学习专业的法学理论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自学、听讲座、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学习,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自身教学理论,用深厚的法律素养服务于教学,才有能力解决政治教学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正确解答学生疑问,及时作出引导,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政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案入课,理论结合实际

政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很多学生都认为政治的学习较为枯燥,且晦涩难懂,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一直处于薄弱环节,长期无法突破。而根据高中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他们往往更喜欢学习具体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将相关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全面依法治国》章节的教学时,便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民法典的颁布以及宪法的修订等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建设,从而了解《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4又如:在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单元的教学时,可引入疫情时期贩卖假冒伪劣口罩的案例、假奶粉事件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正确的思想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通过政治教育塑造法治思想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适时适量地将《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普法栏目中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中,用真实的案例丰富学生的认知,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法治建设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涵。

(三)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迁移

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奠定学生法治意识的思想基础。但要让学生的法治意识有所提高,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案例诊断、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也可引导学生了解和搜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在课堂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实现“知”与“识”、“智”与“慧”的全面融合。

(四)巧设活动,渗透法治思想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政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课外的延伸也要巧利用,要用学生感兴趣与愿意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如举行法治辩论赛,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和积累法律知识;举行法治意识培育演讲赛,号召学生通过参与演讲的方式进行法治思想的宣讲;举办法治知识竞赛,引导学生以参加竞赛的方式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通过巧妙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法和用法,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让法治思想培育入脑入心。

四、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只要通过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巧妙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以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学习,那么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郭紫萱.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楼蒋良.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03):39-40.

4 林钿.让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