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及训练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及训练探究

王梓航

大连大学


摘要:乒乓球是我国国球,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项目之一。在乒乓球教学中,步法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保证步法教学有效性,可以为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着眼于乒乓球教学实践,对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的价值进行分析,而后从实际出发,阐述乒乓球步法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要点,希望能为乒乓球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步法教学;步法训练;针对性训练


乒乓球简单易学,对场地要求不高,所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被大力推广,是体育教育最为基础的项目。相比于其他球类运动,乒乓球步法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大,所以步法教学和训练一直是乒乓球教学重点。深入研究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和训练要点,有助于深度剖析步法价值,明确此类教学和训练的必要性,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思路、技术、方法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一、乒乓球步法教学与训练的价值

步法是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球技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乒乓球教学中极为重视步法教学和训练。在乒乓球运动中,合理运用步法是保证运动员快速移动的基础,步法运用得当可确保战术得到切实发挥,无论是接球回击还是调整自身位置和打法都必须以步法为支撑。从现实角度来看,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意义深远。有效开展乒乓球步法教学,能增强乒乓球学员的下肢灵活性,可切实提升学员球技,为主动攻击、有力回击、转变打法奠定基础。同时,有效开展乒乓球步法教学,还可以让运动员的接球精准性得到提升,也可以强化击球技术动作衔接,能够为战术训练提供辅助。此外,有效开展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还将会对学员的意志品质、赛场反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加以锻炼[1]。事实上,乒乓球步法教学与训练的有效开展,能让学生在生理、心理、技术等多个层面共同进步。

二、乒乓球步法的教学及训练要点

乒乓球打法多样、步法丰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步法以及挥拍技术的组合极具多元化特质。对于乒乓球教师来说,步法训练必须强调针对性,基于步法特点与学生特质,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才能保证教学实效性。而且,在训练中不同的步法适合的训练思路、方式和手段皆不相同,乒乓球教师也必须关注这一差异化需求,做好训练方案设计。

(一)基础步法训练

乒乓球步法类型较多,其中既包括基本步法,也包括复杂步法,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形成。乒乓球基础步法共有三种:(1)单步;(2)并步;(3)跨步。在实践中,这三种乒乓球步法的难度较低,但重要性极高,它们是步法训练中最为基础也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乒乓球教学环节,需要强调基础步法核心动作、动作规范以及动作要点的有效传授,也需要强调基础步法训练的科学性。

1.单步教学

作为最基础的乒乓球步法,单步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完成稳定运动、实现击球的基础。所谓单步,就是在单脚(前脚掌)为轴的情况下,以另一只脚进行多方向移动的步法,运用此类步法时运动员的单次移动距离为一步,所以此步法适用于来球距离身体较近的情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无论是近球拍打还是侧身攻击都可用单步步法作支撑。

单步教学必须强调教学规范性,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模仿、实训掌握步法的动作要领,并且保证保证动作灵活性。训练时,可采用“先无球,再有球”的形式。比如,基于无球训练形式,直接对学员的腿部动作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和规范;基于有球训练形式,通过固定发球机训练学生基于单步步法的接球能力,再通过学员间的对抗训练帮助他们学以致用,以运动实训保证教学有效性[2]

2.并步教学

在乒乓球比赛中,快速移动对抗环节最为常用的步法就是并步,运动员需要基于这种步法快速移动,其脚部动作类似于侧面滑行,所以这一步法也被称为滑步。教学中,乒乓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一脚向另一脚移动,后者再基于球的运动轨迹作出相应移动,运用这一步法时前脚移动距离大多为半步而后脚移动距离为一步。通常来说,并步步法可帮助球员在左右拉球以及削球中快速移动和反应。并步训练方法与单步训练类似,都需要借助于先无球、再有球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加深训练难度。

3.跨步教学

与单步和并步相比,跨步的移动范围更大,所以在战术运用方面也更加灵活。通常来说,运用跨步步法时,来球速度快且与身体的距离会超过一步。因此,这一步法要求运动员在移动时实现双腿协调发力。比如,运用跨步向右方移动,运动员需要保证左腿向右发力蹬地,而右腿则起到协调发力和支撑的作用。跨步步法对乒乓球学员的肢体摆动灵活性以及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训练时也应该重点开展灵活性、协调性训练;作为单一步法训练,跨步步法的训练方式也同样要从无球到有球、从无台到有台。

(二)复杂步法训练

乒乓球步法中,复杂步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跳步法,要求球员在动作时两只脚同时用力蹬地,而后同时完成起跳与击球动作;这一步法在左右移动中攻击、拉弧线球等方面应用广泛。第二种是交叉步步法;要求球员在运动过程中基于重心变换和击球预判做出前交叉步或后交叉步。在复杂步法训练中,仍可保留基础单一步法的训练方式,即从无球到有球、从无台到有台。但与基础步法相比,复杂步法本身的难度、复杂性和灵活性较高,而且其单一化应用需求远低于综合化应用。所以,在训练中需要强调复式步法和碎步调整法训练。前者要求教师为学员提供动作、技术指导,循序渐进地完成徒手练习、带球训练(死球活练)、对抗训练,让学员逐渐掌握多种乒乓球步法,并在训练中适应步法差异、掌握步法的融合运用要领

[3]。若采用碎步调整法进行训练,就必须强调小范围快速移动训练和赛场模拟训练质量,可采用死球活练、无规律步法练习等手段;此时,教师需要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掌握步法调整要领,并引导他们有效衔接上肢运动与下肢运动,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

三、乒乓球步法的教学训练注意事项

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必须兼顾学员们的共性和个性需求,所以乒乓球教师需要对以下注意事项加以重视:

首先,身体素质培养。乒乓球步法看似简单、耗力小,但实际并非如此,它对腿部、脚部乃至腰部力量的要求极高。有效开展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必须以强健的体魄为前提。因此,教学过程中乒乓球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体质体魄,着力提升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耐力。

其次,加强重心管理。乒乓球学员在学习和练习步法时,必须保持重心稳定,否则极容易受伤。对于乒乓球教师来说,步法教学与训练环节应重视重心调节训练,加大平衡性训练力度,保证学员在运用、变换步法时始终能拥有平稳重心。

最后,落实因材施教。乒乓球学员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为避免学员掉队,教师需要为所有学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使他们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提升步法运用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乒乓球步法教学和步法训练在乒乓球整体教学中不可或缺,学员对步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效。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乒乓球步法教学,此时应着力加强学员的手脚协调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基于步法特点以及学员的个体差异性,为他们量身定制步法训练计划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星栋,肖丹丹,郭文霞,等.乒乓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机制研究——对3种常用步法的膝关节负荷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6):62-67.

[2]陈维富,张岩.高校乒乓球教学中步法学与练的实践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3):139-141.

[3]叶青.青少年学生乒乓球步法和握拍技术高效训练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30-31+34.


作者简介:王梓航,男,大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读研究生,前吉林省省队乒乓球运动员,国家乒乓球二级运动员,黑龙江省乒乓球锦标赛团体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