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陈文飞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湖北 襄阳 44160


一、教学措施:

(一)、观察积累,激发兴趣。

1、观察生活

习作就是生活的文字化。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很大原因是无话可说,对生活的不够留心,哪怕是精彩的事情也是一晃而过,丝毫没有想要记住的观念。其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便是孩子们习作最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有趣的事情是习作的关键,于是,观察便是重中之重了。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时机,甚至说是创造时机,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位老师教学习作写一篇观察日记时,一开学就买了一盆盆栽放在办公桌上,它的存在一下子就引起了我们班学生的兴趣,因为它很特别,半个西瓜形状的盆上面种着仙人掌,红绿搭配显得十分可爱。于是,我端着我的盆栽就走进了教室,一看到这个特别的东西,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你们觉得这个盆栽好看吗?特别吗?”我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到:“特别!”趁着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盆栽上,我紧接着提出了我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仿照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写一写你所看到的,写生动写形象。

2、积累语言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就能很好地说明了语言的积累对习作的重要性。完成一篇习作就像是建造一栋房子,语言基础就相当于砖瓦,只有依靠一砖一瓦,才能建造出漂亮的房子。那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呢?

1、从教材中积累语言。教材就是最好的例文,不仅如此,在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谚语等好词佳句,利用好这一资源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文,上完后就可以让学生积累的好词有:屹立、人声鼎沸、浩浩荡荡……,佳句有: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从网络媒体中积累语言。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等媒体设备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在鼓励学生多欣赏精彩画面和动人音乐的童话,更应主张学生用心去聆听其中的语言,并做好记录,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如《作文选》中大多是与学生年龄相仿的优秀学生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优美的句子、段落可供积累。还有一些学生感兴趣能读懂的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这样积累下来的词语、句子也就不少了。

要想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好词佳句,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使记录的词语、句子,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宝藏,随用随取。

(二)、创设情景,书写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小学生看到一个习作题目后往往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什么,因为他们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不是很丰富,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例如,有一次课堂小练笔,我让一位同学到前面讲故事,我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服饰、神态、语言和动作,为他“画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写完后我让几位同学到前面读自己的作文,并让大家评一评,看谁“画”的最逼真。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来读。

2、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

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老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需求,留心观察游戏的经过是怎样的,大家都有什么动作,表情如何,你自己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事实证明,学生的习作大都写得不错。

二、评改有道,保持兴趣。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对习作提不起兴趣的一大原因是他们的习作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地失去了去习作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习作的评改上应该多用心,通过对习作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写作,使得学生对习作始终保持着兴趣。

(一)学生评改,教师引导。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开展各种独特的评改形式,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掌握习作的规律,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用心批改,注重分析。

在批改习作中,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一点点亮点和进步都要加以放大,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句话写得好,甚至是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等等,都应该在旁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这个字用得真好!很恰当!”“这里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说明你已经认真观察了。”“这句话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得非常好!”等等。即使有不当之处,也要试着换一种引导的语气,“倘若能用个四字的词语就更棒了。”“试读一下,句子怎么样才能更通顺呢?”等等。学生看见老师如此用心地批改自己的习作,一定会更加认真地进行下一次的写作训练的,在良性循环中,彼此都能获得进步。

总之,作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培养他们用词、造句、构思谋篇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用词、造句和构思谋篇的困惑,就会逐渐消除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使他们不再为作文而烦恼,使他们能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其作文能力。习作教学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事情,无法急于求成,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配合和相互合作中,才能不断地总结出习作的规律,才能使习作教学和学生写作更好地契合,发散出习作在语文天地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