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邹卫欢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儿童进入学习的氛围,但语言表达与游戏活动结合后,这种游戏活动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基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现状与游戏产生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创设轻松的游戏活动氛围、深入游戏内容、创设情境、自制游戏活动等方面进行对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游戏活动;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对于枯燥的教学缺乏兴趣,但是对于游戏却难以抵抗。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在这一阶段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

一、利用游戏活动提升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地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氛围中主动进行知识探究与吸收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

幼儿阶段的孩子虽然智力发展迅速,但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能力往往不理想,同时由于幼儿年纪小,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多以感性认识为主。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不适宜采取传统知识灌输类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更多地采用游戏活动为载体的方式。游戏的形式能够从感官上激发幼儿兴趣更为容易被接受。在游戏活动中同时实现引导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塑造幼儿学习观念,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将游戏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同时能够帮助幼儿获取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游戏中每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语言发展基础收获不同的能力1

二、利用游戏活动提升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出发,一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为突出、对事物的形容能力较强,但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发挥重要性,利用两端差异借助游戏活动方式实现语言能力的借鉴与互补。

(一)、创设轻松的游戏活动氛围,培养幼儿的语言技巧

与传统教学相比,游戏活动形式更为儿童接受但是在这个活动中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游戏发挥教学的作用但是不能将游戏僵硬枯燥化,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所有的同学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参与。

比如在运西瓜游戏中,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组织开展过程中,对一些规范语言进行渗透进而达到对儿童形成潜移默化的语言条理性影响。例如在运西瓜游戏中,游戏规则是两名儿童拿着棍子夹西瓜球,绕过汽水瓶走到终点。教师在进行游戏规则的讲解时告诉幼儿们要仔细听游戏规则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对幼儿的提问进行讲解、引导。在游戏中会有同学将球掉在地上,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及时再次对规则进行讲解,让幼儿明白在语言表达时有重点。在运西瓜比赛中需要两名儿童学会团队协商合作,这个时候同时锻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解别人的语言与想法的能力。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对儿童其他品质起到引领作用,在运西瓜比赛中需要与同伴团结合作,学会团结。

(二)、深入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在游戏教学中虽然是以游戏为载体但是游戏的内容需要加强筛选和整理。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注重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学会有话可说。在游戏教学中,除了设置问题引导以外同时加以规范引导。让儿童学会根据实际联想语句,在以后的生活也学会语言联想的方式。

比如,“看动作说词语”这个游戏:教师做出一个动作让幼儿进行猜测相应的动作,并说出一个词组,进而组织一整句话。例如教师做出一个“抱”的动作,幼儿首先根据自己的猜测说出词语——抱,然后幼儿可以说“抱——抱宝宝——老师抱着小宝宝”,另一个幼儿接着说“抱——抱薯片——我抱着一包大薯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将猜测的词语组成短语再整合成一句完整的话,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还能够使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更容易甚至达到更完整的说出一句话。

(三)、创设情境,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空间

游戏是儿童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同时,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境,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学习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例如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在选择故事活动中教师选择多角色的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有趣、丰富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能够不自觉地融入到语言情境中,跟随故事情境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获得一定的语言发展能力。在情境角色扮演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跟随原本故事情节学习语言方式表达方式同时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自我发挥,再加上的教师的纠正与引导,在活动中学会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制游戏活动,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2,利用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的语言表达环境,开展“故事角”等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同时还需要学会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除了利用旧有的活动形式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特点将活动进行改编,创办的游戏活动内容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情感丰富的故事。在活动中让儿童将自身感兴趣的生活语言素材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在自制的游戏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彰显自身的口语表达素养与口语表达水平,提高自身参与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好饿的毛毛虫》绘本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利用各种颜色的黏土或者其他工具制作属于自己的毛毛虫。在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制作比赛,幼儿展现自己的不同能力,在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能够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中班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活动特点,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为中班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中班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引导中班幼儿发挥语言创造能力,促使中班幼儿在实践交流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露露.基于语言教学的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J].中华志愿者,2021,(6):175-176

  2. 沈如男.利用绘本阅读提高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幸福家庭,2021,(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