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学效应赢得家长信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3

利用心理学效应赢得家长信任

蓝国珍

( 衢州新星小学 浙江省衢州市 324000 )

【摘要】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语言互动,良好的沟通离不开心理学,学会运用心理学能让你理解他人心理,提升沟通效率。首因效应,用魅力吸引人;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鼓舞人;投射效应,用行动激励人。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 ;沟通

如何赢得家长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重中之重。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语言互动,良好的沟通离不开心理学,学会运用心理学能让你理解他人心理,提升沟通效率。目前班主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部分班主任认知偏差、年轻班主任经验不足信心不足、班主任工作繁琐引起焦躁心理。家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家校合作意识、有的重智轻德、有的能力欠缺,这些都是造成家校关系紧张的主要问题。心理效应是在沟通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取消某种心理效应,却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减少或避免消极作用。教师谙熟与家长沟通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效应,会明白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态度与沟通效率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何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是每个班主任都希望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赢得家长的信任呢?

一、首因效应,用魅力吸引人。

在人际交往中,初次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也叫做优先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所以接任班主任以后给家长的第一次感觉非常重要。

(一)第一次家长会----自我推销,赢得信任。

第一次家长会,一定要精心设计家长会的内容。根据首因效应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点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最后要懂得推销自己,让家长了解你、信任你。我在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上晒了自己的荣誉狠狠夸自己,让家长明白,他们的老师是优秀的,值得被尊重的。在家长会上,还读了给家长的一封信,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们!能够成为你们的朋友是我努力的方向,也许现在在你的眼里我还很陌生,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你的朋友!因为我们不只是相处一两年,也许是三年,也许是六年,所以,我一定会在共处的时间里,让你认识我,了解我,支持我,最终成为你们的朋友!我们将是六年的合作伙伴,哪怕不愉快了,请不要当着我的面发脾气,脸带微笑面对我。你可以假装喜欢我,那样我也会喜欢你。

通过给家长的信,让家长感觉这位老师是平易近人、容易沟通的,同时也表明老师对家长的态度,我们是同一战线的朋友。这些做法可以让家长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是一个值得被尊重和信任的老师。

(二)第一次家访----拉近距离,亲近他人。

有些老师把家访当作任务和负担,也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家长感受你的真诚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就能理解他们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里有数。我的第一次家访,要求最好爸爸妈妈都在家。从心理角度看,家长会觉得这是很正式的一次见面,同时老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对孩子父母的素养有个大致了解。跟家长寒暄、参观一下孩子的书房,给些开学前要做的准备建议,比如孩子很好动,那么让家长买个小闹钟,每天让孩子看着闹钟静坐几分钟,挑战自己。这个举动,家长会觉得老师非常专业有经验。我们也可以问问,开学后谁管孩子学习,你们有什么困难吗?我们可以提早就给一些建议。这时候的家长觉得你是为他们考虑的,从而亲近我们。

当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好的话,我想对于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已经打好了一半的基础,即使辛苦一点,但让我们的后续工作也省心了不少。

二、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鼓舞人。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通常得到鼓舞都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受到否定和打击就容易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努力,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人际沟通的这个特点。肯定、信任与期待能够给人以支持和鼓励,增强人的自尊与自信,使人们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具有促进人们改进行为、融洽人际关系的积极力量。

(一)觉察家长心理需要,给予家长希望。

家长想要怎么的班主任呢?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人情味、教学能力好,哪个更重要?大部分人可能都觉得是教学能力好。有家长说:我喜欢班主任能把我当朋友一样,就算批评我,我都觉得是对我好。有些班主任当着孩子面骂家长,骂的跟孙子一样,让家长感受到的都是看不起家长和她的孩子,觉得孩子挺可怜的。也有家长说,我孩子班级成绩是挺好的,可是班主任太凶了,孩子没有自信。对于成绩不好的,学习习惯差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期待的也许只是老师能尊重他,能像他们那样爱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偶尔也能夸夸他。这样他们才有动力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给与支持和帮助,指导家长方法。

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入校园后都是带有满心期望的,只是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在遭遇反复的挫折中觉得总是看不到希望,所以才选择放弃。我们要让家长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指导家长如何发扬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让家长和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关注家长教育误区,等待家长成长。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经常迟到;孩子一点不舒服就请假在家休息;孩子做作业动作慢就帮孩子做作业;孩子在学校打架了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等等。我们的班主任经常会把孩子犯错的行为公示在黑板上通知家长,希望家长监督提醒孩子改正。然而却造成恶性循环,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家长也觉得没面子,从而破罐子破摔,跟老师对着干。

三、投射效应,用行动激励人。

投射效应既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说,投射效应能帮助人们彼此理解。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的性格和为人处世让家长觉得欣赏喜欢,同时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欣赏认同的时候那么沟通会更加顺畅。

(一)相同投射: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家长。

相同投射指的是当两个交流者的背景非常接近的时候,其中一个交流者就能很好地理解另一个交流者,彼此共同的感受和认知会让彼此产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和接近与自己的观念、兴趣和性格相近的人,而与那些和自己在这些方面差异较大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主动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扬人性的光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家长。越是难以应对的家长,我们越要鞭策自己动脑筋提高沟通的艺术,越要关注他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一个教育者所应具备的胸怀和境界!

一个孩子语文作业经常不做,语文老师跟家长沟通,家长不理。我打电话过去,他跟我说,我觉得做作业的事情本来就是老师的事情,干嘛叫我们家长管,我小时候读书,我家长从来没管过我。听到这里的时候你生气吗?我很生气!但是我忍了。接着我又给他老婆打了电话,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今天被你老公骂了,我很委屈呢。我把我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表现优秀的方面说了一遍,还有语文老师的好心也转达了。她妈妈一直道歉说爸爸脾气不好,她一定好好说他。傍晚放学两个人一起来接了,我也笑容满面。我说可以理解你们也很辛苦,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话说开了就好了。后来我又找各种机会表扬孩子,还到他家里家访,他对我们一直表示感谢,消除了疑虑。

(二)愿望投射:生活小事弹性处理。

愿望投射通常指的是当家长希望被老师表扬,就会在收到老师的一般点评时,重点关注好的地方,将整篇理解为老师赞赏的评语。

每次排座位,我都要排好以后,让所有孩子站起来看看,有没有同学被别人挡住视线,确定没问题,那么就定下来了。但是事后有家长还是说想给孩子换个位置,我也会尽量满足她。

关于爱心妈妈的安排,有个家长第一次说二娃太小不能参加爱心妈妈活动,我说我可以安排你老公休息的时候,然后就给他安排下一次。后来又问我,能不能给她安排天晴的时候站岗,我说我掌握不了确切的天气预报,但如果你确实克服不了,我可以让临时调配的家长顶替上去的。(每次爱心妈妈我都把学校教师子女家长设置在临时调配的位置上,这样的话有突发情况也能第一时间顶替上岗,但家长实际也是不会那么不懂事的,我们退一步,他们也会退步)。

我们班主任都希望做得公正公平,但是有时候也应该做到人文关怀。试想一下,我们的孩子遇到事情,我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找老师的,我们偶尔满足一下,也是未尝不可的。这个世界,需要公正公平,但更需要人情味。

(三)情感投射:发生误会要换位思考。

情感投射指的是人们在看待自己喜欢的人时,会越看越喜欢,就是因为情感投射效应起了作用,利用这一点要让家长喜欢自己。

我班里一位家长帮孩子做作业,连续好几次。我当时在早自修,边批改作业边给她发了微信,某某家长,你怎么又给孩子做作业了呀,你这样我下次要把你叫来跟孩子一起上课的啊。中午休息时间,我准备语音通话再跟她聊一聊,结果发现被她拉黑了。当我发现自己被拉黑的时候,我震惊了,竟然被拉黑了!那一刻我很生气,但是我静下心想了想,我不能跟家长一样意气用事。于是我打通他爸爸的电话,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并且希望他转达,在我心里,我对她是充满感激的,因为她为我们班级做事,我都记在心里,也是把她当朋友,才用开玩笑的方式批评她,让她误解了请她谅解。希望她有空找我聊聊。连续三天放学她都没有找我,第四天我叫住了她,笑眯眯地说:我这么喜欢你,你怎么把我拉黑了。你那天一定心情不好是不是?你为了我们班级做了好事,我心里一直感激你的。这时候她的情绪放松了,解释说那天发生了很多事,心情糟透了。接着带着诙谐幽默的语气说:“我们将是六年的合作伙伴,哪怕不愉快了,请不要当着我的面发脾气,脸带微笑面对我。因为你对我生气发火了,你自己会担心我对你的孩子不好。你可以假装喜欢我,那样我也会喜欢你,这样我也能对你百依百顺。”

“双减”之下的家校沟通,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家长理解政策、认同政策、信任学校、配合学校。“双减”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自我调整、自我优化的一场硬仗。要让家长真的看到学校、老师的变化,足以信任地把孩子托付给学校,这样“双减”的治理才会进入更主动的状态。教育本身就需家庭、学校的合力,只有双方和谐了,教育才能有效,学生才能成长。

参考文献:

[1]JerryM·Burger, 陈会昌. 人格心理学[J]. 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马丽望.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 新课程(小学), 2013(5):144-145.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