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系统应用油气回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储运系统应用油气回收技术研究

穆鹏飞

 锦州石化公司 121000

摘要:全球环保意识提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加速消耗,导致采取政策来规范石油和天然气的排放和回收。因此,油气回收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加大对油气回收的投入和管理,积极推广油气回收技术,提高环保意识。

关键词:储运系统;油气回收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能够运用于化工原料储运设备系统的常见油气回收手段包含吸收处理方法、吸附处理方法、膜分离以及冷凝处理方法等。油气储运的全过程如果要达到良好的环保效益以及资源节约效益,则不能够缺少油气回收的工艺手段支撑。在此前提下,对油气回收的重要工艺方法应当着眼于科学加以改进,确保妥善处理油气储运设备的残留污染物,严格遵守油气物质回收的正确操作实施流程步骤。

1油气存储过程中油气损耗分析

在油气储存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油气损失主要发生在以下三个阶段。①进料站和接收站。在油气储存过程中,油气损失主要是油相期间的石油和呼吸损失。储罐在装载和运输过程中会承受强烈的压力变化。在压力的作用下,油藏中的油气被迫逸出,造成更大的油气损失。恢复和恢复阶段更长,导致严重的石油和天然气泄漏。因此,有必要在接收阶段选择合适的油气回收方法,以减少油气在接收阶段的损失。②卸货阶段。但油气排放控制标准在卸油气时相对难以使用,因此储存过程中油气的卸出往往导致一些油气损失。因此,在卸油阶段,如果采用合适的连接罐减少油损,并采用采油技术,实际值与施工容积相对不一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③储油阶段。在油气田中,呼吸油气在储存过程中会出现浓度、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加强油气的密封。油气储存整合过程中的储气系统和设备,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油气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油气回收技术对于在储存阶段回收油气是必不可少的。

2油气储运的技术问题

2.1管道运输技术落后

我国在油气管道运输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业内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大型油气管道综合网络系统尚未构建起集约化的管理平台,在线勘测的技术水平不高,尽管设计开发出自动监控系统,但因技术不成熟,加之大部分硬件和软件均为进口,使得质量与调度两个方面无法实现自动化。为提高油气储运水平,要进一步加大管道运输技术的研究力度。

2.2管道腐蚀问题

我国石油行业在最近几年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运输油气的过程中,管道运输是主要方式之一,这种运输方式较为突出的优点是损耗低,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即管道容易受到腐蚀,维护维修成本高。运输油气使用的管道有碳素钢无缝钢管、电阻焊钢管以及螺旋焊缝钢管等。运输油气时,管道可敷设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埋地和架空,埋地管道的占比较高。埋于地下的油气运输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土壤和空气的影响,进而使管道产生理化反应,这样一来,管道便会遭到腐蚀。当腐蚀达到一定程度后,管道的形状与性能都会发生改变,使用寿命也会随之缩短。局部位置严重腐蚀,很可能引起油气泄漏,导致资源浪费,造成经济损失,泄漏的油气会污染大气环境,增大治理难度。

3储运系统中油气回收技术

3.1吸收回收油气技术

吸收回收处理的工艺技术手段重点运用于油气与空气的分离操作过程,技术人员应当准备专门性的化学吸收剂,至少需要准备两种溶解度差异性较大的吸收剂。化学吸收剂应当被视为吸收回收处理工艺中的化学介质,确保针对蒸汽状态下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充分的吸收操作[1]。此外,油气混合物中的某些烃类元素成分也能得到化学介质的吸收。目前真空罐体构成了油气吸收中的重要装置系统,应当在真空罐体的空间内加入化学吸收剂。从总体角度来讲,运用吸收回收油气的处理工艺方法有益于节约现有的油气回收装置成本,然而通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最佳回收处理效率指标。

3.2吸附回收油气技术

吸附回收的油气分离处理过程应当借助于活性炭或者硅胶作为介质,确保达到全面分离油气与空气的效果。在减压装置的辅助作用下,装置表面部位的油气残留物质就可以得到彻底的吸附,从而避免了油气物质资源的损耗。现阶段的吸附回收处理工艺手段已经得到明显的优化改进,活性炭纤维可以选择为吸附处理介质,确保达到提升吸附操作效率以及节约吸附处理资源的目标。近些年以来,化工企业已经能够灵活选择运用活性炭等多种吸附物质,完善吸附效果,确保达到降低吸附残留比例以及提升吸附操作实施效率的目的。而且,针对残留的油气物质元素应当将其转变成为可用的化工生产实践资源,确保实现全过程的化工生产资源优化分配使用效益。

3.3膜分离回收油气技术

膜分离回收油气工艺方法,基本特征在于设置高分子膜作为分离各种化学物质元素的介质。高分子膜具有优先渗透高分子的特征,因此有效确保了高分子膜透过油气的混合物。在此基础上,经过分离操作后的空气与油气将会达到彻底分开的效果,然后运用专门的回收罐来存储空气。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分子本身具有差异性较大的分子体积特征,客观上决定了膜分离的工艺方法手段具备可行性。通常情况下,膜分离的回收油气装置运行过程比较容易受到油气分离系数、装置温度压力参数、膜材料特性、气体组成元素等影响。技术人员对于膜分离的装置系统压力参数以及系统运行温度参数都要展开严格的监测,运用智能化的监测仪器设备来合理控制系统运行参数。

3.4冷凝回收油气技术

冷热置换工艺构成了冷凝回收油气技术中的基本实施要点,企业技术人员在冷凝处理工艺手段的辅助下,应当可以确保实现油气资源的最佳回收效益目标。油气混合物在全面经过冷凝装置的基础上,混合物就会被转变成为液态物质,然后经过装置内部的温度降低过程进而促进了烃类的液态物质回收。在回收油气的操作实践中如果选择了冷凝回收的工艺处理方法,那么关键要素应当体现在合理确定油气回收率、化合物的浓度值、挥发成分比例等指标,确保冷凝处理装置能够达到持续平稳运行的状态。此外,针对冷凝回收的装置系统温度变化情况应当进行严格的监测,避免装置系统超出最低的温度参数范围。

近些年以来,化工企业针对全新的回收油气工艺流程正在展开深入探索,旨在全面促进油气回收的技术流程优化。针对冷凝处理工艺、吸收与吸附的处理工艺手段,可以结合进行利用,确保在更大限度内达到合理控制油气回收成本的目标,对于化工企业的物质资源回收利用成效进行显著的提高。对潜在性的油气挥发污染风险应当引发更多重视,运用因地制宜的技术实践思路来合理控制化工原料的储运过程污染。

结束语

油气储运系统构成了企业运送化工生产原料的重要辅助装置,油气储运的大型系统设备目前可以用来储存运送各种类型的轻质油。在装载以及贮存轻质油的操作环节中,通常很难彻底避免存在挥发性气体污染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到妥善运输以及贮存油气原料,那么储运系统散发的苯类以及醇类物质将会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近些年以来,化工企业针对油气回收技术手段正在展开深入探索,旨在促进油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益实现,有效防止油气挥发污染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杨骁.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0(27):104-105.

[2]罗刚强,李铃.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探析[J].化工管理,2020(27):120-121.

[3]窦泽宇,杨文.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6):210-211.

[4]屠梦波.油气回收技术特点总结[J].冶金管理,2020(1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