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何玉琴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830


摘要:目的:探究正畸治疗合理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分析其是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接诊的患者66例,并做简要分组,划分为A组(对照)33例,实行常规口腔修复手段,B组(研究)33例,实行正畸治疗。结果:根据研究论证发现,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且最终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VAS评分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正畸治疗应用到口腔修复中可发挥积极作用,相较于常规的口腔修复措施,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VAS评分


当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也对美的事物有了新的追求,如牙齿,新时期下,人们对牙齿美观有了新的追求,越来越注重口腔问题。从目前来看,口腔问题、牙齿美观问题等等不仅仅会影响到咀嚼功能,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能力与自信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口腔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做好口腔修复、保持口腔清洁与牙齿美白还可帮助人们预防多类疾病。做好口腔修复工作,如今已成为了该领域医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伴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众多医学者研究指出常规口腔修复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修复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在口腔修复中引入正畸治疗则能够提升修复效果,以下便是我院对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中的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接诊的患有口腔疾病、牙齿间具有间隙、牙齿外观不整洁的患者66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核对,确保全体患者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经调查显示,男性患者有39例,均龄为(26.72±4.31)岁,女性患者有27例,均龄为(23.21±4.34)岁,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牙齿间具有间隙的患者有17例,3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口腔畸形问题,其余患者则是对自身的牙齿构造与美观不满意,想要通过医学手段来进一步提升美观度[2]。比对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可顺利开展。

纳入标准:①经过口腔医护人员的诊断发现患者明确患有口腔疾病,符合口腔修复条件。②牙齿美观度不够,需要做口腔修复且符合条件。③对本次研究知情,自主配合研究,了解口腔修复的相关知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说明口腔修复的注意事项,口腔修复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等。而本次研究中,为探究正畸治疗与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相比有何差异,具体的应用优势等在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则对患者实施了分组对比治疗,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来划分组别,划分为A组(对照)33例,B组(研究)33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口腔修复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口腔修复措施,在接受了X线检查之后,口腔修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口腔、牙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修复方案,如将过于拥挤的且为剂型生长的牙齿拔除,然后再摘取义齿,实现口腔修复,达到最终的修复目的[3]

B组患者则采用正畸治疗的方式来修复口腔,需要在实施正畸治疗之前,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消除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担忧情绪,确保患者在实施治疗措施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然后则是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常规消毒,在这一步工作完成之后,通过采用方丝弓来矫正患者的牙齿,使患者的牙齿排列得更为整齐。之后则是需要通过采用镍钛丝来对患者的口腔中的错颌畸形部位进行调节,确保其符合正常的口腔轮廓,如此一来也才可真正达到正畸的目的[4]。最后一步,则是通过方丝弓来调整颌关系,避免出现排列紊乱的这一情况。正畸治疗与常规的口腔修复措施不同的关键点在于口腔正畸是通过先正畸后修复的方式实现对口腔的修复。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生长畸形的牙齿、患有牙病的牙齿等,对牙槽进行调整与合理治疗,之后再来统一进行修复,可更好的达到口腔修复的目的,而这也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应用优势所在。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记录治疗有效率、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VAS评分等指标,并针对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验证。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做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研究论证发现,B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更高,与A组相比差异极大,P<0.05,具体数如下所示:

表1:A、B组患者口腔治疗有效率与满意度对比(n/%)

项目

治愈例数

未治愈例数

治愈率

满意度

A组(33例)

23

10

23(69.70%)

23(29.70%)

B组(33例)

30

3

30(90.91%)

30(90.90%)

注:P<0.05


本次研究记录了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口腔修复方式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B组患者发生牙周炎、发音功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A组明显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极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2:A、B组口腔修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项目

牙周炎

牙龋炎

咀嚼功能障碍

发音功能障碍

总发生率

A组(33例)

1

2

3

2

8(24.24%)

B组(33例)

0

1

1

0

2(6.06%)

t





6.3561

P





<0.05


本次研究中还对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后的各个阶段的VAS评分做出了分析,指出了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4、8、16h各个时段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表3:A、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对比(分)

项目

治疗后4h

治疗后8h

治疗后16h

A组(33例)

7.41±1.67

6.77±1.76

5.45±1.55

B组(33例)

6.77±1.44

5.13±1.35

4.01±0.91

注:P<0.05


3.讨论

从最近几年牙科、口腔科收治的患者来看,患者数量持续提升,这其中不乏有着患有口腔疾病、牙齿严重畸形的患者,但同时也有着许多健康人群,其因为对自身的牙齿外观不满意而前来治疗。人们对外在的追求,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修复工作。但临床研究中指出了单一的采用口腔修复措施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修复效果,即便在短期内可发挥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口腔也越来越容易患上各类口腔疾病,对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与面部美观有着不利影响[5]。而在常规的修复措施中引入正畸治疗,则可避免这一问题,以上研究指出了通过采用正畸治疗,提升了口腔修复治疗的整体有效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而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在各时段的VAS评分同样更低,这也充分证明了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在口腔修复中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引入正畸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69例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4-15.

[2]林翠红,陈爱国.口腔修复联合口腔正畸疗法在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应用[J].吉林医学,2020,41(12):2968-2969.

[3]王省委.临床上应用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科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J].中外医疗,2020,39(21):17-19.

[4]谢俊峰.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20(04):19-20.

[5]乔彦.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61.

1976.02,女,汉族,四川苍溪人,本科,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