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卡”策略促进班级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任务卡”策略促进班级合作学习

吕中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

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内,学生和教师是两个共同进步的有机体,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符合预期的进步效果。合作学习将对学生个人的单一评价转换成群体性的奖励,也将学生之间的竞争升级为集体间的竞争,在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使下,能够有力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竞争合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对应的“任务卡”,能够使合作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对应的提升,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的优势

合作学习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氛围和谐。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的同时能够加强团队凝聚力,形成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最后,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这种多人的活动下,既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更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表述,学会更多的交流技巧。

  1. 激励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虽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如果缺少有效激励手段,组内成员很容易各自为政,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因此,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让组内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得学生之间进行良性交流,共同努力,携手进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人的需求各有千秋,但归根结底囊括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合适的激励手段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用物质对学生进行激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最直观的肯定,在合作学习中给予物质激励更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大大提高学生继续合作的积极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对于物质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普通的物质激励会渐渐变得力不从心。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而言,物质需求只能满足学生本我需求,学生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基于此,合作学习中也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例如帮助其他学生解答完疑惑的满足感,作为组长时的自豪感,或是成功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团队感等。根据物质立即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本人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任务卡”模式与实体代币奖励制度的方法。

三、“任务卡”模式概述

(一)任务卡模式

“任务卡”模式来源于当下流行的桌面游戏,完成相应任务可获得收益,作为一种正反馈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生所含有的薄弱环节所设计,对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可得到充分体现,并可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任务卡上的任务进行制定,从而改善学习习惯,使教师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任务卡”模式分为“个人任务卡”和“班级任务卡”两种。

1.个人任务卡

“个人任务卡”是一种根据不同学生特性所设计的双面组合卡片,由两张铜版纸和一张透明卡套组成。

正面含有学生姓名、日常任务、终极任务三个板块,日常任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所设计的独特任务,如在校完成作业,举手回答次数,作业错误率等,也包含卫生习惯等德育方面任务,需要每日完成,完成每日任务可获得代币奖励,一般每人的任务卡上有两项日常任务,且每单元测评后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习惯情况进行更换;终极任务则根据不同学生成绩情况所设定的需要在学期末达成的目标,一般为达到规定分数线,完成终极任务可兑换期末奖励,不进行更换。每周五根据小组来进行结算,获得代币最多的小组能获得每周的实物奖励。

2.班级任务卡

“班级任务卡”是需要每位学生都参与的任务,由学生抽取,每天轮换,主要包括作业质量,默写过关,举手回答问题等,完成“班级任务卡”上任务的学生可获得代币奖励。

四、“任务卡”制度对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分析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积极性

“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习惯上的不足,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个人任务卡”,例如对于举手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设置每日举手次数超过两次的任务,对于作业拖沓的学生,设计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获得的代币奖励对于学生是一种正强化,促使学生下次继续完成任务,在激励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完成任务后的代币最终以组为单位结算,组内成员之间也会相互鼓励,相互帮扶,产生良性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长及优等生具有榜样作用,能够推动整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养成,也能使其自身产生荣誉感;中等生在榜样效应中会与优等生逐渐看齐,学困生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积极性,得到组内认同感。

  1. 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合作学习其实质是互助性的学习方法,而在辅导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我学习水平。在“任务卡”模式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符号,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会与成绩不佳的学生组成小队,由于单元测评时每个小队需要与其他组的小队进行成绩比拼,因此能够促使队内成绩较好学生对成绩不佳学生在学习上的尽可能的帮扶,例如为其答疑解惑,提醒其上课听讲等,在解答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力提升也会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精神激励,形成正反馈效应。

在每周每组结算后获得第一的小组可得到的物质奖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有正向作用,而没有获得奖励的小组也能够在总结原因、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小组良性竞争,产生学习动力

合作学习中,有合作就也会有竞争,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成为了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任务卡”模式而言,最直观的竞争工具是实体代币,而相同符号代表的学生,其任务难度基本一致,也使得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抗性大大增强,优等生能够与其他小组间的优等生一同较量,而成绩不佳的学生也能够找到自己相应的对手,在每日任务中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代币,也在每次单元测评中用自己的成绩打败相同等级的对手,促进小组之间良性竞争。

由于每次单元测评后会根据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成绩进行符号的更换,本单元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更高等级的符号,小组成员对更高等级符号的追求,也会形成组内竞争,向着更高成绩的方向前进,产生内驱力和学习动力,基于每个学生程度所设计的期末终极任务,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希望,也是学生为止奋斗的目标。

调动课堂良好氛围,加强课堂趣味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课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生动有趣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游戏教学是新时代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恰当的游戏课程,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任务卡”模式中含有的“班级任务卡”提供了多种课堂游戏,例如针对于默写的“默写之王”比拼,针对于生字词的“字词大作战”等,这些需要全体成员参与的特殊任务,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体味到课堂之趣。


  1. 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相辅相成的一种过程,“任务卡”模式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这种模式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探索,实践和完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我会学”转变为“我要学”,最后达到“我会教”的程度,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