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肖永川

惠安净峰中学 35052119791004****

以往课堂以“灌输式”教法为主,面对单调乏味的知识学习,许多学生表现出了兴趣不高的问题。同时,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出现了“高耗低效”的课堂。随着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式教学方法,对增强初中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构实效性数学课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1)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低,过于倾向“工具化”应用

客观地说,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重点聚焦数学学科,而信息素养则是“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所以在整体层面上,初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能力参差不齐。诚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可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加分”,但面对现实,还存在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现阶段,主要问题集中于信息技术“工具化”应用上,导致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出现节,以“两张皮”的形式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是无法增强实效性。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充分渗透到教学物理空间(即“课堂环境”),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即“数学知识点”),满足数学课堂各项教学活动的“无缝衔接”(即“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从以上要求出发,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技能掌握,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微课设计、课件制作、公式编辑、数学建模、情境创设等。

(2) 资源利用流于形式,缺乏与数学的“深度整合”

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流于形式,本质上是“工具化”应用的衍生品——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忙于操作多媒体设备,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质,不过是将传统板书手段替换成了鼠标键盘操作——更为严重的是,针对数学课堂的信息化资源是事先准备的,完全基于教师思维设计,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问题难点、知识重点等一个个抛出,“教与学”的互动被进一步削弱,直接造成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数学“深度融合”的消解。如果作为“示范课”“典型课例”,这种形式具有一定优点,容易被借鉴,但作为日常教学方式,一方面会不断加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信息化教学资源,而不是“事前准备、统一打包”式地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创新教学设计是消除形式主义的有效途径。如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解构,在“情境创设”“演示帮助”等环节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而在“模型建构”“推理判断”等环节则可以弃用。



二、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措施

(1)巧用“动画”,帮助数学概念变抽象为直观

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的讲解给同学们:教师在讲解《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时,教师事先在备课时,使用Flash软件只做了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有趣的小动画,把列等式的方法和求解过程,用Flash动画直观地反映给同学们,由于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所以对“鸡兔同笼”动画很感兴趣,这也加深了对于二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印象;在老师对同学们讲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时,当教师讲到“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时,教师用动画的形式为同学们演示,为什么“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x与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投影屏播放轿车行驶的动画,把路程设为y,时间设为x,速度一定,就可以很清晰地发现,x与y是成正比的,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

(2)设置实验探究学习,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性的课程,初中数学的很多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以图形作为观察对象和图形有关的一类概念,仅凭老师用板书描述,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本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归纳推理出结论。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知识点,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像,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图像,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因手工绘图,无法用太多点来逼近这个图像,这种画的图的精确度就会很差,而且速度很慢。老师想凭着有限的几个静态图像,很难展开探究学习。学生也很难凭空想象看出图像变化规律,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有个整体性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几何画板不但可以精确地绘制出函数的图像,还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函数图像生成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函数图像有个基本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先用几何画板来演示:y=ax

2(a≠0)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引导学生去探索,观察改变a的取值对二次函数图像带来的影响。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的参数a的取值对应不同的函数图像,探索出图像开口朝向与a>0还是a<0的关系,a的绝对值大小与图像开口的大小的关系。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结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设置任务,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绘制y=a(x-h)2+k(a≠0)二次函数图像过程中,老师从旁边进行组织和指导。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学生可以设置三个动态参数a、h、k,然后通过点击这三个参数,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形变化情况,思考总结出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最值、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与三个参数的关系。学生还可以猜想上下左右移动图像,将有哪些参数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了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整合数学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关注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中的不同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中,逐渐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结合生活大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途径,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对信息技术的有效研究,共享学习空间内结合生活数学,形成双向合作的良好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中两条直线的存在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联想,接着结合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悬念中形成自主探索意识,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并不适用于全部学科,它只可巧用,不可乱用,初中数学教育并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而是起到辅助作用。它可以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起到兴趣引导的作用,它只是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目的,教师应该让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它有别于传统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此以后,学习数学再也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让初中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努力学好数学,做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