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审题指导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初中作文审题指导的要点分析

梁瑞杰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六中学 天津

摘要:广大初中语文一线教师,遵照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实验和研究,认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审题和立意能力,是教育适应新时代挑战,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为高中输送大批创造型学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学生; 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审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要想写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审题。只有审题正确、准确、深刻,才能写出优秀的、得高分的作文。教师在写作审题指导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审题的方法。初中作文的形式,一是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二者审题的方法不同,在教学中要给予分别指导。另外,审题不要只局限审“题目”,也包括审作文的要求。

1审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对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初中生而言,事情的重点并不容易被立刻判断出来,即使教师多次讲过审题要点,学生也可能学过即忘,依然不会主动运用,审题失误的现象屡有发生。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甚至认为审题浪费时间,对于这样的错误认识,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在讲解审题技巧前,先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作文得分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题失误,引导学生重视审题,并在审题上多花一些心思。事实上,若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其理解能力,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乃至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强训练。例如,在讲授一些记叙类作品时,教师便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挖掘题目的内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人物语言、行为、表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这个分析的过程,本身也是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绝佳契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审题习惯。在创作期间,很多学生只是粗略读一遍题目即开始写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作,而审题常常被忽略。从评卷教师的角度来看,作文的第一亮点通常在题目与整体布局,如果题目和题意不符、布局凌乱,很难取得高分。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加强审题立意的指导,引导学生拟写规范的提纲。比如,教师可在写作教学时,让学生在前期只写提纲,不必写正文,中期则要求学生在完成作文的同时,将提纲一并附上,直至学生养成了审题与写提纲的良好习惯后,便不再做这方面的硬性规定。

2关键词语的把握

在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审题方法。

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关注题目中出现的、理解难度较大的词语。理解了题意,审题便成功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写作中,有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学生确实很难准确理解,有的学生往往依照自己的理解随意写作,结果导致作文内容与写作要求严重背离。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高难度词语进行分析,使学生弄清楚词语的含义,提升学生对作文题目整体的理解力,突破写作难点。以江苏省2017年中考作文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例,有些学生错误地将“舞台”一词局限于真实的、具象的词汇,以参加的某次比赛为对象进行创作,这就没有理解关键的词汇。实际上“舞台”一词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凡是能让“我”发挥的时空均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这个词语,而不是单纯地叙述简单的比赛经历。

3材料作文的审题

在中考中,有时是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审题难度要大一些,尤其是寄寓性的材料作文。实际上,材料作文基本上是寄寓性的。没有寄寓性,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样的材料作文极少。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以按照命题作文审题的步骤,即一审题型,二审体裁,三审题目,四审要求。但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多为寄寓性的材料,而寄寓性的材料多适合写议论类的文章。而议论类文章的写作毕竟与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不同,因而审题也就会有一些不同。

3.1要整体把握,不要断章取义

写作寄寓性材料作文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分析理解并提炼出材料本身所寄托蕴含的深意,一是根据这深意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前者是“读”,后者是“写”。前者侧重分析思考,是审题立意,是出发点;后者侧重联想类比,是说理论证,是落脚处。两者对立统一,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然而前者是基础,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审题立意,提炼准材料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环节,这就像唱歌要定准调子,行船要看好航标,不然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会南辕北辙。下面通过两组练习从两个方面探讨寄寓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问题。第一组:仔细阅读《秋实》,说出此则托物言志小文“言”了什么“志”,并以此为主旨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例文《秋实1》略)这个寄寓性的材料作文,虽然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我们可以看出比较适合写作议论类的文章(当然部分学生可以考虑写作记叙类文章甚至说明文)。下面就从写作议论类的文章来审题。读过这则小文后学生提炼的主旨大致有如下几个:①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②当获得成功时,首先要想到为自己的成功付出过劳动的人。③不要把功劳都归于自己而陶醉于成功之中却忘了那些给予帮助的人。④不经历风雨不能成才。⑤任何成功都要经受磨难。这五种说法实际是两种立意,我们不妨归纳为“帮助”说和“磨难”说,那么到底哪一个正确呢?给学生《秋实 2》(略),让学生从对比中判断正误。

3.2捕捉有效信息,提炼材料主旨

第二组:阅读《杨树》一文,先在空缺处填上词语,再以“不仅说杨树”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必须是论点)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议论文。(《杨树》例略)如果不看“趋光”二字,从一般道理上讲,由于中间和北边的杨树避风背阳,应该矮,而四周和南边的杨树得风向阳理应长得高,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填上“低、高、低、高”。当老师告诉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时,许多同学半信半疑,感到出人意料。当老师提示注意加点字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进而拟出一系列标题:①《竞争中求生存》。②《不甘寂寞》。③《不屈从于摆布》。

结语

众所周知,审题就是作者认真研究题目,对题目的含义进行深入思和精准理解,从而弄清写作要求,准确定位写作主题,能够形成自己独的见解。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审题的难度并不小,如果审题不当,将会成创作的“全盘皆输”,考虑到这一点,教师便要从意识和习惯养成、关键点探索、深度挖掘等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徐维婷.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例谈初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J].课外语文,2018(16):137.

[2]徐军.作文之道,立意为先——初中生写作立意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0):2.

[3]刘桂梅.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2):179.

[4]任瑞翔.初中命题作文审题指导[J].学园,2013(36):119.

[5]许晓骅.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法指导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85.

[6]刘星.初中作文指导之审题与立意[J].新课程学习(上),2012(06):34+33.

[7]钟金锋.一次作文训练引起的思考——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的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1(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