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策略探讨林玉芳 陈赛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儿童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策略探讨

林玉芳 陈赛玉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 福建 宁德 3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诊科室内接受门诊输液患儿存在的风险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儿童急诊科室内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内选择96例,根据护理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门诊输液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密切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不良事件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可以提高满意度,降低风险率。

关键词:儿童急诊门诊输液风险因素针对性护理


急诊科室作为综合型诊室,其接待的患者多是急重症,各项工作十分困难。由于急诊科室的性质较为特殊,故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需及时掌控[1]。而儿童的抵抗力、免疫力较低,口服药物见效稍慢,多选择静脉输液。此时,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及时对其进行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保证疗效[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儿童急诊科室内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内选择96例,根据护理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年龄在3-9周岁,平均为(6.12±0.23)周岁,男24,女24)。对照组年龄在3-9周岁,平均为(6.11±0.22)周岁,男25,女23。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2)无药物禁忌。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疾病。(2)存在传染病变。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遵医嘱对患儿进行诊治,实施常规的护理,对家属讲解药物等内容。

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1)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科室内需定期展开培训工作,明确静脉输液的流程以及关键,保证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规范进行,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2)对患儿进行穿刺之前,需详细观察患儿的血管,选择较直、较粗的血管。同时,还需明确患儿药物过敏史,输液过程中,详细观察患儿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进行处理。同时,需强化巡视,没间隔半小时巡视1次,避免药物外渗。(3)知识宣教:输液之前,需将输液的知识、配合内容对家属与患儿进行详细的讲解,将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家属。另外,还需指导家属协助患儿保持正确的姿势,禁止患儿前往注射室之外的区域,切忌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明确各项风险内容,及时规避。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对患儿分发医院科室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其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终统计患儿的总护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80以上。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79-60分。不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低于60分。总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对比两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次数,总发生率=投诉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非常满意的人数为29人、满意的人数为17人、不满意的人数为2人,总护理满意率为95.83%,而对照组患儿非常满意的人数为21人、满意的人数为19人、不满意的人数为8人,总护理满意率为83.33%。对两组患儿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x2=4.018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人数为1例,其总发生率为2.08%,而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人数为8例,总发生率为16.66,且P<0.05。由此可见,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讨论

儿童治疗过程中,输液是常见的措施,其具有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等优势,但存在一定的风险[3]。因此,护士对患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明确各项风险意识,及时对患儿进行干预,对家长进行宣教,让其树立争取的安全意识,规避各种风险,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儿童门诊输液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1]陆燕芳,朱锋,过毅. FMEA模式对行门急诊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置管风险和输液安全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9):1537-1541.

[2]陈婷婷,邹芳,桂翔,古维,江玲. 儿童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策略[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8):103-105.

[3]曾冬菊,刘玉娴. 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探讨与相关护理策略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5):149.

[4]郭雅波. 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7):17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