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3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 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凤 杨解淀 通讯作者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将检查数据分别进行1mm和3mm重建,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的小斑块钙化及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mm重建(P<0.05)。1mm重建诊断的敏感度为93.88%(46/49),特异度为100.00%(1/1),准确度为95.92%(47/49)。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采取1mm层厚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能够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Clinical value analysis of radiation CT angiography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ng Feng, Yang Jiedian,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West China Airport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radiation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20.9-2021. September.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giography. The examination data were reconstructed at 1mm and 3mm,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results.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lcifications and 1mm reconstruction by radioCT angiograph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mm reconstruction (P <0.05).The sensitivity of the 1mm reconstruction diagnosis was 93.88% (46 / 49), specificity of 100.00% (1 / 1), and accuracy of 95.92% (47 / 49).Conclusion: Radiation CT angiography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1mm thickness is more ideal,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adiographic CT angiography; diagnostic value

冠状动脉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心血管病症,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特点为受累动脉内膜存在类脂质沉着,复合糖类积聚,进而表现为组织纤维沉着和钙化。冠状动脉造影是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该方法具有有创性,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CT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同时扫描速度加快,空间方面对斑块的分辨率较高,优势明显

[1]。基于此,本研究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放射CT检查适应证。男、女例数为27例和23例,年龄区间32-75岁,平均(52.41±5.03)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仪器为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扫描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运用专门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分析软件。全部受检者在检查前进行呼吸检测,如果患者心率较快,在检查前1h给予其适量倍他洛克减慢心率,避免发生危险。扫描过程中嘱咐患者屏气,将气管隆突位置作为扫描的起点,至心脏下方膈肌水平停止扫描,扫描阶段对心电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1.3 钙化斑块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钙化检出具体指在130Hu区域指范围内时多个相邻像素的CT值所检测到的钙化灶,各层均存储于图像软件中,如果钙化斑块≥130Hu值能够自动变为粉色;如果检查阶段存在伪影情况,需要准确区分钙化斑块和伪影,将两者分开,同时对窗宽和窗位进行合理调整,降低误差,或者放大局部,便于和原始图像进行比较。每名患者检测所得数据分别通过两种方式重建,主要为1mm重建和3mm重建,1mm的每一层间隔距离为1mm,各层的厚度也为1mm;3mm重建层每一层间隔距离为3mm,各层的厚度也为3mm。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分析

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的小斑块钙化及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mm重建(P<0.05)。如表1所示。

表1 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分析 [n(%)]

处理方式

例数

小钙化斑块

钙化斑块

1mm重建

50

46(92.00)

46(92.00)

3mm重建

50

36(72.00)

35(70.00)

x2


8.529

8.716

P


<0.05

<0.05

2.2 1mm重建诊断效果分析

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1mm重建诊断的敏感度为93.88%(46/49),特异度为100.00%(1/1),准确度为94.00%(47/50),如表2所示。

表2 1mm重建诊断效果分析

金标准

1mm重建诊断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46

3

49

阴性

0

1

1

合计

46

4

50

  1. 讨论

放射CT血管未得到广泛使用前,心电图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无创检查方式,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放射CT血管造影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具备扫描速度快、电子技术先进、适用范围广、花费低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冠状动脉检测的无创检查方式。冠状动脉斑块是冠状动脉疾病重要诊断指标,诊断过程中需要对检出斑块进行明确,同时准确计算钙化情况。放射CT血管造影的应用为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提供了便利,同时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放射CT血管造影对斑块的诊断原理为连续容积扫描,通过多种重叠的方式与层厚重建进行有效处理。相关研究显示,层间隔和层厚的设置对放射CT血管造影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率具有直接影响[2]。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放射CT血管造影1mm重建的小斑块钙化及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mm重建(P<0.05)。这也说明1mm的重建效果更为理想,说明层厚越薄,对钙化斑块以及小斑块的检出效果越佳。主要原因在于层厚和空间分辨率关系密切,层厚增大,容积随之增大,进而导致空间分辨率下降,如果层厚大于病灶,会导致钙化斑块漏诊,对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3]。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mm重建诊断的敏感度为93.88%(46/49),特异度为100.00%(1/1),准确度为94.00%(47/50)。进一步说明1mm重建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可以采取这一层厚对患者进行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减少漏诊、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采取1mm层厚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能够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婷,陈丹丹,喻华,等.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10):164-165.

[2] 郭开灿. 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15-16.

[3] 王淼,崔巍.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