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方指挥部通信保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浅谈前方指挥部通信保障的思考

陈家敏

海南省东方市消防救援支队 海南东方 572600

摘 要:应急通信是现代消防指挥作战的关键一环,承担着快速、准确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远程指挥作战的中枢神经。现场通信联络畅通是决定消防队伍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结合实战和参与前方指挥部建设经历,浅谈建立健全当代高效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前方指挥部通信保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急通信  中枢神经 前方指挥部

一、灾害事故现场建立通信现代化前方指挥部的意义

(一)解决灾害现场指挥难的问题

针对当前“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大区域增援作战时,参战力量多,通信设备多,现场总指挥较难第一时间掌握各区域力量部署及作战区域全方位情况。建立通信现代化前方指挥部后,将整合现场各层级指挥调度人员,利用4G·5G图传、融合通信、和布控球,整合现场通信装备,结合指挥部信息化音视频互通,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要充分考虑作战指挥在应急行动中的“全过程、全要素”通信需求,重点满足作战的运动通信和靠前指挥需求,做到准确的下情上达、上令下行,组合成一个管理与指挥调度的整体。

(二)全方位掌握灾害现场实际情况

通信现代化前方指挥部最重要的特点即为可靠传输,借助优质的公网或者是独立的卫星体统,整合分布于大型灾害现场各区域4G图传员拍摄的现场画面,明确空中无人机拍摄的高空俯视画面到前方指挥部大屏投放,下放各区域电台通信消息保障,让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及各作战指挥席位全方位掌握大型灾害现场实际情况。

(三)努力构建平战结合有效机制

以保障大区域消防应急作战通信联络畅通为核心,使应急通信网能覆盖到最后一公里问题。立足救援需求,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通信网新模式设施建设,本着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从日常出勤到消防灭火救援抢险再到全灾种救援的通信结构需求,为建设一套既满足平战结合通信,又突出保障作战行动中快速部署、统一指挥的通信系统。

二、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消防通信特点及要求分析

(一)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消防通信特点分析 

大型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广泛性多,促使消防通信保障呈现出以下特点。 

1、灾害事故发生往往十分突然,这就要求消防通信保障随时准备着,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很多紧急事件是突然发生的,无论时间还是地点均具有不可预知性,时间是对于灭火救援至关重要,必然要求消防通信保障系统当好“急先锋”的作用,快字当头,把握先机。 

2、灾害现场的破坏性要求消防通信保障随机应变保障能力。灾害事故的发生现场往往情况瞬息万变,救援工作需要频繁调度人员、车辆以及各种装备,并且有可能需要跨区域进行调度,所以这就要求消防通信保障要做到立体、全方位,可以准确传达各类信息。同时又要事故预判能力,保障畅通传输音视频的情况下,保障自身的安全。

 3、现场参战力量具有广泛性特点,这就要求当前的消防通信保障必须具备较强协同能力。在突发紧急事件时,经常需要政府、消防、公安、应急、环卫等多家单位协同作战,这就要求消防部门建立起有效的协同通信网,以便结合灾害事故的现场情况需要,及时组织协同调度。协调各方力量,采用不同应变通信手段,确保现场通信联络有条不稳的传输。

4、指挥本身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消防通信保障具备较强监控能力。很多的大型灾害事故处置工作需要远程指挥,这就必然要求消防通信保障系统可以做到对现场的实时监控,现场至少把全景、远景、特景等画面的图像、视频高质量的发送到远程指挥中心,让远程指挥准确把握作战的主动权。

(二)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消防通信任务要求分析 

发生灾害事故后,通信人员必须借助各种通信手段上传险情以及指挥现场画面,假如灾害现场的通信质量不佳,就难免会影响作战指挥的决策权,进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能否建立全面高效的通信保障系统直接影响灾害损失程度,这就是应急通信保障所肩负的主要任务。 结合大型灾害事故救援消防通信特点,笔者认为现场指挥决策以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对通信保障有如下要求。 1、保障现场各级救援人员的对讲机通信畅通是关键,建立“三级组网”分级指挥。 2、保障与指挥中心有良好的数据双向通讯,确保不间断传递音视频。保障三路画面正常运行,一是无人机画面,二是是全景画面,三是进攻画面。
  3、制作无人机全景图,和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决策能力,随时调出并共享重大危险源抢险救援预案,对危险源性质、特点、处置对策,周围环境等信息快速采集,第一时间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三、通信保障能力弱的常见问题

(一)通信员人员更换快,导致业务能力不专 
    针对各消防站的规律,很多都是以考军校的名义,呆在通信班当两年通信员,然后考上军校走人。或者是训练能力水平,体能不合格,安排当通信员。一名优秀的通信员,应该是当过战斗班班长,接着再当通信员。并在通信员岗位要三五年才能精通业务水平,顺利完成各种通信保障任务。  


  (二)各级救援人员缺乏通信业务的训练
    根据长期战评的经验,任何时候都是作战通信保障不畅通,这一直以来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主要原因是各级指挥员缺乏通信器材的训练和熟悉。只有在灾害现场拿出来使用,并且在紧急情况下,人容易紧张慌张,导致说话快速,因而导致对讲机,各种通信设备不能很好得传递信息。

(三)当前通信装备的局限性 
  1、4G单兵图传和布控球操作未与对讲机有效连接。4G单兵图传通常是用作向上级指挥中心传输现场图像和声音,充当向上级指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角色,为上级指挥决策提供现场情况参考,但未形成语音指令双流,未对手持电台形成有效补充,因为指挥员作战指挥靠的手持电台。 
  2、卫星通信系统城市使用受限。卫星通信系统只能进行户外通信,建筑内部通信需要借助专网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实现,若现场与指挥中心联系,还要借助上级音视频综合管理平台,操作起来需要多人合作,比较麻烦,很少作为现场通信的补充。卫星电话。卫星电话使用费用高且不能进入室内,通常在地震等公网损坏情况下使用,由于其缺点明显,基本不作为现场通信的补充。
  3、融合通信不方便作战指挥使用。由于作战的要求,救援人员要穿着全身防护服,佩戴手套,因此手机现场都是触摸屏,而且手机又小,很难现场指挥员使用。

四、灾害事故现场前方指挥部通信保障对策探讨 

(一)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人才培养

对信通保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捷径,也只有不断专业性的培训,才能提高通信人员的专业素质。再加强业务性考核,针对灾情任务的实际,细化分工,定期考核,而且针对考核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通信队伍,保障通信人员专业素质,做到通信畅通的可靠保障。 
  1、分层分类培训。要区别培训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不断提高培训效果。通信人员要加强通信指挥程序、通信网络建立及维护等方面知识学习及实际操作培训,指挥和灭火战斗人员要加强通信器材使用、通信秩序及应急通信等方面知识学习。 
  2、强化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强调培训规范化、制度化,采取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信通培训定期开展、年年开展,提高通信保障人员通信应用技能,同时防止人员变动而影响通信保障工作。
   (二)提高认识,加大消防通信装备投入 

 消防通信装备是城镇火灾报警、受理火警、调度指挥灭火力量、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必需装备。在美、日、英、法等经济发达国家,现代电子通信产品和技术已在消防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已建立起多功能、多渠道、四通八达的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指挥调度系统。而我国经济欠发达城镇消防通信装备少、质量差、技术落后、品种杂而不成系统。这种落后局面很难适应目前灭火作战的需要,更谈不上对付未来大型恶性火灾和特种条件下的灭火作战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消防通信装备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通信装备的投入。再者如果能把公安、交警、物业、社会公立的监控资源统一整合,在特殊情况下消防部门直接调用,直接判断现场情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这样也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出警和资源的浪费。

(三)建立本级应急通信反应机制及方案。

应急通信是保障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宣传报道的重要媒介之一,支队级单位要按照第一时间通信联络、持续通信保障的要求,依据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规定,编制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对内,要与战训、宣传、指挥中心等部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建立联勤联动协作机制,强化随警出动意识,保障第一时间上级指挥通信畅通;对外,要与应急局、公安、地震、气象、环保、供水、供电、医疗等部门的联合,建立起有效的应急通信联动机制,使信息畅通共享,最终形成快速联动响应、实现良好的通信保障模式。

、结语

消防救援人经常直接与各类灾害事故和重大安全风险面对面作斗争,提升消防救援现场通信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尤为迫切,这就要求消防通信保障人员不断总结、学习、分析、研究,利用各种消防通信器材装备,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发挥消防通信应有的作用,完成现场消防通信联络的任务,才能达到黄明书记对消防通信保障人员提出的“组成网、随人走、不中断、联得上、听得见、看得清、能分析”任务要求,才能有效提高灾害现场消防人员应急救援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