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再生资源“互联网 +回收”模式的构建

赵凤凯

天津联创华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300202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目前是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点,为推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构建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运作流程



前言: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下,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各种废弃物越来越多。联合国在《全球固体废弃物治理展望》中提出,世界上每年约有70-100亿吨的固体废弃物产生,呈持续上升趋势,当前固体废弃物综合运用率不到40%。资源紧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势在必行。再生资源主要是指人们生产消费中经物质转化,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但可进行回收加工处理,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类废弃物的总称。再生资源产业链主要包含上游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分拣、运输和下游的加工处理再利用。

1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构建

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生态链的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再生资源线下逆向回收需求信息,回收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有关信息,实现与资源所有方的线上沟通、交易以及线下物流运输,促使再生资源线上线下交易,利用互联网平台有效链接,从而实现再生资源线上发布信息、线上交易和物流交易流程。再生资源 “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运作机制。

1.1内部运作机制

1.1.1搭建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回收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处于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核心位置。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平台包含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再生资源交易平台。线存再生资源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包含以下内容:

(1)再生资源的专业行业回收平台,如格林美的“回收哥”;

(2)互联网企业构建的回收平台,如百度公司创建的百度回收站;

(3)生产企业搭建的回收平台,主要指在满足企业通过独立逆向回收系统实现对自己产销产品的自行回收。由生产企业搭建的回收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具有代表性的有联想公司的“乐疯收”等。

互联网回收平台收集来自居民、生产企业、回收网点等主体发布的需回收的信息,建立再生资源数据库,各平台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再生资源网上交易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互联网平台搭建的过程中,还要主动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交流,加强政产学研的合作,加强与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来搭建新平台和优化业已存在的平台。

1.1.2再生资源交易环节

1.1.2.1信息查询、发布

资源所有方先下载相关APP,或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注册,内容可包含用户类型、开设专门的账号和积分卡,用于查询、发布需处理的废弃物信息,提供真实资料。完成信息发布后,资源需求方将可通过网站查询到有关信息,一些网站或 APP会将资源信息实时推送给已注册的资源回收者,此时,资源需求方就会和资源所有方直接线上交流,整个过程中实现全面网络化。

1.1.2.2报价生产

合理的价格是实现资源拥有方及需求方高效匹配的关键。价格过低,可能会削弱资源拥有方参与提供资源回收的积极性,价格过高,会使资源回收方失去盈利机会,从而约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应用“互联网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资源拥有方发布信息后,回收平台会在现有数据库信息基础上,提供合理的参考报价,然后资源需求方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可接受的报价信息。资源拥有方综合各种报价,接受效用最大化的最终报价,促成订单。在订单生成后,资源拥有者提供相应的真实信息,资源需求方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和登记积分等任务,第三方平台在交易完成前暂时保管存款,防止信任危机的产生。

1.1.2.3线下物流

订单完成后。资源拥有方按照事先约定,对废弃物简单分类,送往专门智能回收工具、固定网点,或由专门的回收人员上门,或定点回收。此阶段包含分拣、质检、质检和贴条形码工作。专门回收人员将回收到的再生资源送到回收网点,再由回收网点集中运输到下游相应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利用。

1.1.2.4反馈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根据收到的货物向互联网回收平台反馈,网站根据反馈情况向资源出售者放款、对双方进行等级评定并及时记录进再生资源回收的数据库。

1.2外部运作机制

1.2.1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作

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中,政府及社会群众监督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管理不统一,导致政府及社会监管处于缺位状态。“互联网+回收”模式是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整合正式、非正式回收人员,便于对再生资源工作人员实行系统管理。构建互联网平台、再生资源数据库,可实现各类信息的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应用率,政府可及时掌握、监管企业的再生资源回收过程,同时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提供相关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另外,结合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制定政策法规,给予税收、财政资金支持,确保政府监管能顺利实行。

1.2.2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为保证“互联网+回收”运作模式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需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其中包含绿色发展规划技术、互联网仿真技术、互联网建模技术和平台运行分析评估技术等。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需多方协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确保技术服务体系与时俱进,顺应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运行需求。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有机运作需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的有效融合,形成系统合力,以保障此模式良好运行,发挥其优势,有效应对传统回收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率,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2推进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发展建议

2.1促进回收平台建设,实现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回收平台建设作为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的主要核心,包含服务平台搭建、日常运维、再生资源回收数据库更新完善。当前,国内互联网回收平台数量有限,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可加强和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搭建回收平台,不断优化,发挥平台辐射作用。另外,积极完善再生资源数据库,及时记录再生资源产地、流向,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再生资源有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共享与挖掘,采用GIS 技术,实时监控再生资源流向。强化再生资源产业信息管理,给予资源所有方、回收方和政府等主体足够的数据支持。创建再生资源回收在线交易系统,涵盖信息发布、回收和评估等环节,连接供需市场。完善线上信用评价体系,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加强供求双方沟通交流,促使互联网平台功能多样化,更好的满足再生资源回收需求,实现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

2.2提升技术创新转化率,优化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持是实现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决定性条件,此回收模式下,包含交投服务、物流回收、监控追踪、信息服务和统计分析决策五种体系。这些技术支撑体系均需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为此,应加快创新转化,将新兴科学技术用于“互联网+回收”模式中。创新转化,实现工艺革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上下游有机连接,形成共生机制。在不同产业之间、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和区域合作层面,形成更大范围的技术支撑机制。通过加快创新转化,有效推动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高效运行和回收行业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现代信息时代,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出现,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此种模式下,信息可在各参与主体间顺畅流通,资源拥有方和资源需求方之间的契合程度更高,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使再生资源回收打破地域、时间限制,线下物流与追踪反馈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居民、生产企业、专业回收企业、政府和平台创建者的有效衔接,构建方通过快速的信息流和智能化的跟踪管理,改变传统回收模式“小、散、差”的局面。

文献:

[1]刘永清. “互联网+”战略下家电逆向物流营销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经济 , 2015(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