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张琼

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 要:课程改革是在课程理念、结构、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一次重要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素养,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教师;素养


政治课教师肩负着用共产主义道德培养教育新一代的重任。 为此,教师素养的高低,对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中学生的政治素质,中学政治课教师就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就是指做人的道理,其中的核心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中国教育成败的关键,关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未来。因此,中学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任务都任重道远。

第一,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从事着“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因此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重要条件。中学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一任务决定了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教学教研中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兴国在教,兴教在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为:热爱教育、不断进取、完善自我、严以律己、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表里如一,其核心就是爱岗敬业。其素质则表现为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宽厚、真诚、热情,对工作的勤奋、积极。真正优秀的教师都会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品质、责任感,有热情,有爱心。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用自己的执着与献身精神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其次是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第三是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一定会以学生为本,全身心地投入,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

二、道德素养。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能为己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而且对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楼示范作用。一是具备正确的道德欢是非观:二是具备丰富的道德情感(热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心、正义感);三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表”就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人常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学生。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教师教育学生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如果缺乏知识或哲学水平不高,就无法教育或挖掘一切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深入透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观点,才能得心应手地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二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政治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了解他们的基本观点,才能更深人地理解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把握教学规律。

四、教育心理学知识素养。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对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布利于依道德教育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加强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伦理学知识素养。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学问。“五讲、四美、五爱、三观、六害”等都是伦理学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研究的内容。教师缺乏对规范性概念原理的认识和了解,教学中就很难抓住本质的东西给学生讲清道理。所以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教育的过程,以及特征和方法都是伦理学研究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六、信息能力素养。

当今社会是高技术发展的信息社会。教师要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料,要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用素材,有效地运用到政治教学实践中,这样才不致使所讲的东西陈旧滞后。

七、课堂教学能力素养。

指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板书规范、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等。教师充分理解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方法,生动、准确的语言授课,同时恰如其分使用电教手段。所有这些是否过硬是政治教学的前提和条件。

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当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是他们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的工作中。

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教育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扎扎实实,不能有半点虚假。教师应在工作之余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克服不良嗜好,不参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活动,以欢乐愉悦的心情面对工作,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治教师应具备多种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聪明才华,使政治课教学达到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