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俄语学科课堂革命的探索——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高职俄语学科课堂革命的探索——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童婧宇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市 430205


[摘要]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推动课堂革命,深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中俄办学班为例,多方面探索高职俄语学科开展课堂革命的途径。

[关键词] 课堂革命;俄语教学;高职教育

一、引言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指出: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

课堂革命,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的课堂革命要结合企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标准,重构新型师生关系。

二、我校中俄合作办学班现状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国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外语人才在中外交往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在软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开展合作办学,2019年首次招生,采取“3+2”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学生在我校完成专科教育,后二年前往俄罗斯完成本科学习。国内学习期间,学生不仅学习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从零起点开始学习俄语。

俄语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速发展,俄语人才的缺口正不断拉大。俄语课程是我校中俄合作办学班的专业必修课,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俄语基础知识及技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能够进行一般的口头及书面交流,并且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相关的俄语文章。

如何改进俄语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锻炼俄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俄语教师的工作重点。

三、开展课堂革命的途径

1. 开展智慧教学,丰富课堂活动

可以通过大数据、云技术、手机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上师生人际互动增多,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3]。

我校俄语课程借助了“微助教”平台组建智慧课堂。课前,教师发起在线二维码签到,解决了传统的课上点名占用课时的问题。课中,使用主动抢答、随机点人功能,给学生实时记分,激发参与热情;建立教学资源库与学生互动,对所讲知识点设置单题,及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形成讲-练-测的学习闭环;设置匿名讨论区,答案不设限,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加入课堂活动。课后,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率和正确率,适时调整学习进度;上传本节课课件和重点归纳,便于学生开展课后复习工作。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动态数据,形成个人学习档案,便于教师分析评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语的发音复杂,语法规则变化繁多,令不少初学者望而生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扫除学生畏学、惧学的情绪,多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学情分析,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托学生的情感接收和情景体验,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4]。以我校为例,教学环节中穿插了单词接龙、俄语纵横字谜、趣味填词游戏、击鼓传花、你画我猜、谁是卧底等等教学活动。游戏式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记单词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课堂外,为加深学生对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我校以赛促学,举办“俄语创意短视频大赛”、“俄语配音大赛”等,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实践教学,满足职业需要

与以俄语为单一专业的学生不同,我校中俄合作办学班将俄语和专业技能结合,目的是培养有双学科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俄语课程的设计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为原则,结合市场及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情境,使教、学、练、用合一,使语言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融为一体。

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情景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并重构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学生出国深造时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基础语言需求,更要有针对性地为软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俄语授课扫除语言障碍。因此,教师在讲授俄语课程时,要有意识地与专业学科结合,通过对专业课本的了解,将相应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俄语课程教学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线索,优化构建教学新体系[2],注重与学生境外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与今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对接,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注重立德树人,融入思政元素

外语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外国文化。俄语学科的“课堂革命”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拥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文素养,增加民族自信,还要突出带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俄罗斯人民更加亲华友华,这点极大地利于俄语学科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课堂教学中,将俄语专业技能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翻译、口语、听力、写作、阅读课堂上,选取最新的中俄两国热点话题作为学习材料,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俄罗斯开展国事访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通过对时政材料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到最新的俄语词汇、最地道的俄语表达,锻炼俄语综合能力,还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环境、所持的外交立场、面临的国际形势。

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还可以定期举行俄罗斯文化活动,并有意识地对比两国文化。使学生既能了解俄罗斯文化,又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其面对不同文化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生能以更加尊重、友好、包容的态度看待他国文化,深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4. 重建考核体系,变格评价标准

要打破传统课程考核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前任务、课中实践和课后拓展等成果输出纳入学习总评,通过课程在线平台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按不同占比对学生的过程性参与和最终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意识、 创新能力和学习成效。[5]

以我校为例,虽然中俄合作办学班的俄语课程为考试科目,但是教师在评估学生总体表现时,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俄语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比例为40%,平时成绩占总分比例为60%,其中,寒假作业占5%,书面作业占10%,月考占15%,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5%,口语占10%,竞赛占5%。多维度的考核标准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衡量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更侧重于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为提高考核准确性和公平性,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微助教,全面统计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活度参与度、作业完成率、习题正确率、测验成绩。并设置师生共评系统,弱化教师课堂打分的主观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俄语学科的课堂革命必须要破除“为教而教”的观点,创建“为学而教”的课堂。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优化课程结构,变革课程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实践与专业结合,将德育和智育结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培养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语言功底、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 2017-09-08.

[2] 徐焱伟. 基于课堂革命的《医护英语》课程改革[J]. 山西青年,2021(15): 177-178.

[3] 张玮.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英语课堂设计[J]. 教育学术月刊,2019(10):99-104.

[4] [5] 颜君.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革命[J]. 职业教育研究2021(12):71-72.




作者简介:童婧宇(1993——),女,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职俄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