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紧凑用地下的合院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城市紧凑用地下的合院设计

赵笠斯

身份证: 15040319920114****

摘要:本文以成都青秀阅山项目为例,从总图规划、立面设计、私密性设计三个角度论述在紧凑用地、成本限制下,合院的概念方案到落地建设过程的深化设计。

1、引言

合院建筑作为一种由现代衍生而来的居住空间模式,基于大城市高度开发的背景,源于我国居民对传统居住院落空间的眷恋,其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独享私家庭院,为现代居民提供自由美好的居住体验。

2、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成都市主城区三环内,最后可开发低密的板块。稀缺的地理位置注定这是一个改善级别墅,但在紧凑的用地资源下如何打造高端合院,弥补区域内豪宅市场的空缺,是一个挑战。

3、总图规划

3.1 选型

6258c1c1d909b_html_da24946f7a101bbf.gif 1)合院住宅的基本形态选取“L”型(图1),主要功能空间都朝向花园,形成围合式空间,和传统联排别墅形式相比(图2)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其在居室开窗朝向院子展开面、院子空间尺度、相邻住户院子之间私密性上均可得到较大提升。

图1“L” 型 图2 传统型

2)北侧通过形体外凸变化生成北院(图3),形成南北院通透观景体验,同时北院作为独立的入户院与公共街巷相接,成为住宅与公共区域的过渡空间;南院仅作为观景、休闲使用,空间更为私密、完整。

6258c1c1d909b_html_bbba73644c758da8.gifShape1 图3

3.2 组合

面对有限的用地资源,在总图布局上进行了多种组合模式的研究。

1)横向拼接排布

6258c1c1d909b_html_65b9f21964cf4df8.gif 这是常见的传统模式,其正向日照间距规范要求1.0H,一般为8米左右,有两种常规组合模式。一种是如图4-1所示,相邻两户院子用隔墙分开,隐私性较差。另一种如图4-2所示,院子隐私性较好,但是整个组团空间形体缺乏变化,过于乏味。

图4-1 图4-2

综合以上两种模式,组合成新的模式(图5),既保证了院子的隐私性,又丰富了空间形体变化。

6258c1c1d909b_html_73c31c0ae709223a.gif 图5

2)竖向拼接排布

是比较新的模式,源于它“类独栋模式”,山墙面可以采光通风。竖向收尾相接可以省去正向日照间距,仅需满足侧向防火间距6米,而这个尺度也刚好符合步行街巷的尺度需求。同样12户组团拼接,横向拼接(图5)占地面积为2870㎡,而竖向拼接(图6)为2430㎡,由此可知竖向拼接组团提高了用地效率,提升了容积率。

6258c1c1d909b_html_2906c1cb9564e1e4.gif6258c1c1d909b_html_2000edfd507dcda6.gif

图6 图7

3)街巷空间尺度

其次,在空间营造上,要保证街巷高宽尺度,降低建筑密度带来的压抑感。经过测算,街巷尺度宜为5:1-8:1,合院两拼、三拼较为合适,其中两拼组合街巷尺度为5:1最为舒适(图7)。

把两个基本组团进一步组合,形成南北两个巷子的组合,省去组团间不必要日照间距,土地利用达到极致(图8)。

6258c1c1d909b_html_4910e0e9088da8cb.gif 图8

综上,比较两种组合模式优缺点,选用竖向拼接模式为本案主要组团形式,但在用地红线边缘处,建筑退距无法有效利用,因此此处采用横向拼接,建筑退距刚好作为院子赠送给住户。

3.3 规划生成

通过对中国古代民居的研究,将“传统街巷”的空间形式运用于总图设计中,组团中不同层数,2、3层的基本单元相互组合,形成高度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再将基本拼接组团南北方向错位拼接,形成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间,空间收放有度,打造出曲折幽深的街巷关系。这种园中有宅,宅中有院,相互渗透的模式,成功打造出符合传统人居理想的庭院生活情景。(图9)

整个总图布局看似灵活随意,但只是采用四个基本户型进行组合生成(图10),这是在当今开发商高周转的市场环境下,基于生产标准化可复制性与高端豪宅的定制化的矛盾,运用房地产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创造非标准化的规划空间模式,并且引用传统居住文化精髓所创造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研发。

6258c1c1d909b_html_cada251591c40eb2.jpg6258c1c1d909b_html_839190c780d175f9.jpg

图9 街巷示意图 图10 户型配比图

4、立面设计

6258c1c1d909b_html_be9cd320dc4d1a5f.jpg 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融合了东方文化意境和现代材料工艺,简洁大方,无过多装饰。通过严谨的选材配色完成近人尺度的精致呈现。沉稳现代的金属格栅,采用半镂空凹凸设计,赋予光影的自然灵动。大尺度的落地玻璃,铝合金金属线条,质感石材,运用现代手法简化的屋顶挑檐,都是自然、现代的建筑表现形式,虚实结合,低调内敛,丰富而不张扬。(图11)

图11 合院立面效果图

4.1 材料选择

1)石材

选用两种颜色石材,主墙面为米色石材虾红,和谐恬静;首层局部采用黑色石材芝麻黑,高贵优雅。两种石材搭配既丰富了建筑形象,又赋予近人尺度不同的材料感受。

6258c1c1d909b_html_59b3a4c84274a8e8.jpg 在石材分缝设计上,从传统砌砖错缝手法中获取灵感,采用600*900、300*900两种规格尺度石材进行错缝拼接模式,相比现代常用的齐缝模式,形成灵动,手工堆砌感的墙面。(图12)

图12 石材分缝图

2)铝板

在铝板颜色选取上,经过反复调试,在常规古铜色里加入一些珠光成分,使得材质在光照不同强弱下,有不同的材质表现。在光线暗时,色调沉稳却带有一定光泽,区别于大部分地产用的常规的咖色;在光线强时,铝板呈金色,尽显尊贵灵动之美(图13)。经过比选,发现此铝板颜色无论与米黄色石材,或白色基底石材都能很好搭配,有较强适应性(图14)。

6258c1c1d909b_html_9ae8ed1e9edf2b85.jpg
Shape2
图13 铝板在不同光线下颜色变化 图14 石材与铝板颜色搭配和谐

3)屋面瓦

6258c1c1d909b_html_3135dbbbb098a7fe.jpg 在瓦的选用上采用平板水泥瓦,远看和沥青瓦的一样的平整效果,近看则更显立体感。而且与传统沥青瓦相比,它厚重坚固,不怕风吹,不惧冰雹,不易老化,相比金属瓦,成本低廉,效果良好,是符合现代审美的材料。

图15 水泥瓦实景图

4.2 檐口设计

初始设计意向为达到建筑轻盈、灵动的形象,采用金属龙骨外包铝板挑檐。为控制成本,将所有楼栋屋顶坡度统一设为1:2,统一檐口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图16为初设节点。

6258c1c1d909b_html_38ef97a7abac76ac.jpg6258c1c1d909b_html_b1581c3f86dfea15.jpg
工图深化阶段,因业主降低成本预算,对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图17),挑檐主体结构、排水沟采用现浇混凝土,缩小屋顶面铝板用量,同时保持原设计挑檐的铝板细部构造尺寸(图17)。

图16 初设檐口节点 图17 深化檐口节点


4.3 排水设计

6258c1c1d909b_html_c289c0386eb1ed1a.png 最初设计采用干挂石材,雨水管可以包在石材幕墙里,后来因为成本缩减原因,业主将外墙材料换成湿贴石材一体板,雨水管无法隐藏,业主想雨水管外露,与外墙同色喷涂,但是本项目立面风格非常简洁,雨水管外露对外立面的影响巨大,降低了整个项目的档次,作为设计方,职责不仅是满足业主的需求,更要站在专业设计的角度把控设计呈现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立面形象和解决排水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第一个提议是将有雨水管的墙面单独干挂石材,经业主测算,成本还是超过预期。于是进一步研究平立面、将雨水管调整到建筑阴角位置,通过局部干挂石材来包住雨水管,这样对整个立面影响最小,成本也在预期内。(图18)

图18 阴角处局部干挂石材隐藏雨水管

5、合院私密性设计

合院产品本身具有底层高密度的特性,用地紧张情况如果规划设计不当,无法保证住户的隐私,而私密性却是合院项目最重要的,因此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在规划、平面、立面各个层面都考虑到了私密性设计。

5.1 横向拼接组团

1)组团内:

Shape3
本户主要居室窗朝向自家庭院同时与邻户实墙面相对,相邻两户无对视干扰(图19-20)。

图19 图20

2)组团间:

与竖向拼接组团之间有道路隔开,相对的竖向拼接组团以实墙面为主和少量卫生间条6258c1c1d909b_html_69492906fd293a4a.jpg6258c1c1d909b_html_f2b085eac3cfe839.jpg
,不会对横向组团户内对视(图21)。

图21 图22

5.2 竖向拼接组团

1)南北向视线

竖拼组团虽然收尾拼接无间距,但是经过研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规避视线干扰。

在平面设计的时候,在南侧围绕庭院开主要居室窗户,北侧布置厨卫等次要功能空间,开小窗、高窗。因此南侧居室窗与另一户北侧大面积实墙和少量高窗相对,相邻两户无对视问题(图22)。

2)东西向视线

6258c1c1d909b_html_26ecf0308d4badcf.jpg
团内山墙面以实墙为主,开少量条窗,仅退台处开窗大,但两户距离较远,视线干扰小(图23)。

图23

6、结语

综上:本项目无论是从规划模式的探索,还是后期跟进落地立面优化,都是一次难得的项目经验,为接下来其他合院项目设计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