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多级AO工艺配水比例算法的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污水处理多级 AO工艺配水比例算法的改进

梁海红

济宁运河水运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污水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处理污水效果的优劣将直接对水环境产生作用。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厂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合理设计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其中典型的工艺有Bardenpho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法)工艺、生物装盘工艺等。为克服传统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缺点,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发了多段进水的AO工艺,该技术在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配水比例;多级AO工艺;污水处理;算法

引言

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与危害,因此政府对污水中氮磷排放标准也相应提高,这给水处理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处理污水标准提升的今天,水处理界更加重视研究、开发脱氮除磷处理的新工艺并期待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效果。现在污水处理厂中广泛应用A2O(厌氧-缺氧-好氧法)工艺或改良A2O工艺、CASS工艺及氧化沟工艺等。

一、多段多级AO工艺概况

缺氧、好氧(A、O)工艺是目前应用较多,具有一定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而多段多级AO工艺是对传统缺氧、好氧(A、O)工艺的进一步改进,由一系列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联而成的新工艺。污水在每一级的缺氧段加入,分段加入的污水不但为反硝化菌提供充足的碳源,还减少了前级出水的溶解氧、PH对后级缺氧段的影响。一般无需设置消化液内回流,只需将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第一级的缺氧段,在第一段的缺氧区聚磷菌利用少量碳源进行释磷,同时反硝化菌利用碳源将污泥回流液中的硝态氮还原,聚磷菌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发生部分反硝化吸磷反应,好氧区进行硝化反应和聚磷菌的生物吸磷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和部分进水进入第二段的缺氧区,后续各段反应功能同第一段。

二、多段多级AO工艺特点

(1)运营成本低。由于多级AO过程中缺氧和好氧过程交替排列,好氧罐的混合液直接进入下一级AO过程的缺氧罐中,无需使用硝化液回流装置(内部回流)。与A2O方法相比,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功耗和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多层次取水的好处,有机碳源可以充分利用,增加碳源的成本也可以节省。(2)占地面积小。反应容器的mls(混合溶液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在该方法中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因此每罐内容单元可处理的废水负荷较大。多层次、多层次AO工艺在废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减少建筑面积,节省施工成本。如果由于原有工艺在污水处理厂改造中占用的面积较大,为长期施工预留的场地相对较小,则很适合应用该工艺。

三、传统计算方法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由多个串联AO组成,回流污泥从首端进入,而污水则按一定比例从每个A段进入,为反硝化提供碳源。理想状态下系统将发生如下反应:A1段进入的污水(Q1)为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提供碳源,剩余的BOD5在O1段去除,氨氮氧化成硝态氮;O1段出水与A2段进入的污水(Q2)混合,反硝化O1段产生的硝态氮,A2段剩余的BOD5在O2段去除,氨氮继续完全氧化;依次类推,至最后一段An时,进入的污水(Qn)为反硝化提供碳源,Qn中的剩余BOD5在好氧段被去除,氨氮则被氧化为硝态氮后直接排放至二沉池。

四、影响多段多级AO工艺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对温度变化敏感,在我国北方漫长寒冷的冬季,平均水温在4℃-15℃的情况下,其活性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污水处理厂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经验,水温降低会导致有机物、氮磷去除效果受到较大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液面产生大量泡沫并伴随结冰,出水水质受到影响。有实验数据表明,在水温为10℃的情况下,(1)COD的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可稳定达到87.6%。出水水质可稳定达标。(2)运行期内,前期的氨氮去除效果较差,后期的出水中,NH3-N平均去除率达到97.1%,稳定达标。(3)前期因硝化效果不理想出水总氮较高。中后期出水TN的平均处理效率达到67.2%,脱氮率远高于同条件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率。(4)前期的低温的抑制作用,导致磷的平均去除率很低。后期聚磷菌等微生物适应了低温环境,高磷污泥的规律排放为除磷提供了保证,出水TP的去除效率达到94.3%,稳定达标。

(二)段数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多段多级AO工艺主要适用于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分段进水模式能有效均衡负荷,使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对水质、水量波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厌氧条件下,多段多级AO工艺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由下一级的进水提供,反硝化菌以硝酸氮为电子受体,以上一级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完成硝态氮到气态氮和有机体的转化。多段多级AO工艺中具有较高的吸磷速率,在多点进水模式下,微生物主要利用进水碳源进行反硝化和吸磷过程,储存PHB能力较弱,但更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NPAOS)的富集。

五、计算方法的改进

前一段硝化产生的硝态氮在随后的缺氧段完全反硝化,假设所有步骤反应完全,则工艺最后出水硝态氮的含量仅与末端进水比例有关。在实际工程中该前提无法实现;另外,每段的泥龄、产泥系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固定值。在实际工程中:前一段硝化产生的硝态氮在随后的缺氧段发生反硝化,但并不完全,部分尚未反硝化的硝态氮进入下一个好氧段。这部分尚未反硝化的硝态氮的量可根据进水水质情况人为确定,但不能超过最终设计出水水质中的总氮。

六、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的进水配比对COD去除效果的分析

在三个分段中,水管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2.07mg/l、39.08mg/l和35.25mg/l,平均为94.83%、94.02%和94.55%,COD用量低于100mg/L(GB27631-2011),因为工艺的总水能保持较长时间。自来水管COD对系统中的微生物完全做出反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流量浓度下的排放量与cod浓度相似。供水使用功能单元的CO2源。水的分配主要着眼于改变各级二氧化碳的使用,从而有助于促进臭氧消耗和氮的征用过程。55:35:10供水时,配水更适合有机物质的合理分配,因为它既能满足一级AO段的严重污染,又能满足对有机供应品的高负荷和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下游AO段适当生长和废水处理的营养需求。

(二)污泥回流比对AMAO工艺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污泥回流比如果过大,可能会对第一级厌氧区中的释磷过程有影响;污泥回流比如果过小则达不到污泥回流的效果。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回流比大于1.0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硝化甘油的用量大幅度增加,但硝基胺的作用和氮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均大幅度下降。当污泥回流比为0.75时,系统中TN允许的最大衰减率为92%。对于污泥回流比为1.5的情况,系统中TN的最小去除率为72%。对于污泥回流比为50%、100%、150%的NH3-n、TN和TP去除率的影响表明,对于污泥回流比为50%、100%和。150%NH3-n去除率96.49%、95.82%和。94.36%。TN剥离速率的平均值为75.61、72、80、71.11。TP的平均擦除速率分别为82.19、75.94和。59.42,其中污泥回流比从50%上升到150%,NH3-N、TN、TP距离下降。

结束语

目前该工艺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局限在研究证明其在低温、低碳源及较高BOD5污泥负荷情况下均有良好表现,这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与研究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舜和.污水处理厂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的设计与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19,34(12):53-56.

[2]王拓,严冰.多级A/O工艺协同精确控制系统用于低C/N进水污水厂[J].中国给水排水,2020,37(12):65-69.

[3]王舜和.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计算与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9,30(18):81-85.

[4]刘长荣.分点进水多级A/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探讨[J].给水排水,2019,47(1):9-13.

[5]吴淑云.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最高脱氮率的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9,(4):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