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代琳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39

摘要:中国各个地方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早期的基础建筑类型,分布广,数量多。在建筑工程中,设计环节应加强对这类地方文化的研究,加强地方文化与现代建筑工程的融合,才能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建筑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很多现代建筑存在着缺乏多样性的问题,虽然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建筑形式大同小异,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同城市在建设风格上相差无几。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发展的特点,需要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进行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结合

引言

现如今,建筑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建筑质量达标,另一方面也需充分展现其文化内涵,彰显建筑地域性的设计风格。

1建筑地域文化概述

建筑地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统一概念,但就其已经展示出的内容来看,可以简要地将其分为物理环境地域文化与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两大类型。第一,物理环境地域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因其地理环境的不同,民众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规划,这不仅为了提升建筑的功能性,更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的外在表现。例如,我国地域南北跨度大,纬度越高的区域,民众对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越多,而在海边、赤道附近的居民则更需要考虑建筑遮阳的问题。此外,还有防潮、防积雪、降温等各种建筑设计问题。因此,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需要根据建设地地理位置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建筑施工方式,以此来保证和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第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不同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显性表现,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当地人们生活观念的隐性表达,它是基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意识形态。例如,宗教建筑、宗族建筑、陵墓建筑、民俗活动建筑等等,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之初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寻找现代建筑设计与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点,保存各式建筑功能性的同时,展示出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2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2.1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规划

以农村建筑为例分析。传统农村基本遵循依山而建、伴水而临的建设理念,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域村落建筑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而显得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将地域文化融合到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就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规划。具体的建设规划策略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以保护原有建筑风格为主的设计理念。在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且大多数老旧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村落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将建设的重心放到村落环境整治中,在保证原有建筑外观的基础上,让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建筑相互融合,以此来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满足村民现代化生活的基本需要。例如,可以对传统建筑进行水电改造,加装照明、网络、通信等现代化设施,对主体结构进行隐蔽性加固,全面提升传统建筑的使用效用。第二,对相对没落衰败的村落进行拆建设计改造。有很多村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或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一部分有一定历史人文价值的老旧建筑变成了老旧危房,而这些建筑在新农村建设改造过程中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地位,因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尊重历史以及原有村落布局的基础上,对老旧建筑进行价值评估,按照保留、改造、拆除、修整等类别进行分阶段、分批次地规划建设,最终让新农村的整体风貌,依旧可以维持当地传统的传承,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第三,对需要重新选址改迁的村落进行创新设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结构调整,我国对一些人口较少、居住地偏远、居住环境恶劣的村落进行整体性的迁徙整合。这种全新聚居村落的建设具有限制因素少、可控性高等优势,给了新农村设计人员极高的自由度进行发挥。但是,这种自由性并不是没有约束的放任自流,设计人员依旧需要结合村落人口组成、村落文化构成、村落周围环境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住宅设计中,创作出符合本地民众审美和需要的新农村。

2.2基于地理环境考虑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设具有独特性且民族风情浓厚的民居建筑,建设地点是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全方位考虑的问题。设计初始阶段,需正确认识地理因素,地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构造和结构形式。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温度较低,如建筑物以白色为主色调,会凸显建筑冷清孤寂的特征。也正因为东北地区冬季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之中,故而建筑设计中需全方位考虑建筑朝向,优化建筑的采光性能。另外,东北地区也处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可建设大面积的高层建筑。建筑物整体形状可采用四方形,这一形状也体现出东北地区群众刚毅和直接的个性,该类建筑风格成为东北地区的城市特点。

2.3低技策略与乡土营造逻辑

在乡土建筑的营造中以当地的工艺为主,在传统简洁高效的技术上发展新的生态技术,用简单而适宜的在地技艺营建民居,亦是低技介入,回应当地乡土生态环境的正确营造逻辑。高技术或外来技术不一定适应本土,而在使用工序简单、极具地域特征的在地技艺,立足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现状,追求符合实际、传承本土建筑历史文脉的建筑美学,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营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更可以通过在地技艺本身所蕴含的建构细节表现,追求建筑自然朴拙、和谐深邃的高远意境。在建筑的营造中,采用本土建构逻辑简化复杂结构形式或连接构造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在重庆虎溪土陶厂改建项目的设计中,建筑师通过当地最常见的处理手法处理屋面桁架结构,以抓钉上下固定、横向木梁配合螺栓与夹板作为连接,达到简介建构、施工经济便捷的效果。

2.4地方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现代化表现

不同的气候、地理、文化和历史会形成不同的建筑和艺术形象,创造现代地方建筑的关键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用传统元素创造新的建筑,而不是一味的复古。以新疆为例,其建筑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圆拱、桃形拱、弧形屋顶、塔楼等伊斯兰建筑特色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疆人大以弧形屋顶、桃形拱门、圆拱门窗等手法抽象、简化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强调建筑的时代感。新疆人民大会堂角塔采用了碉堡塔的加工方式,采用空心圆柱体和小弧顶,简化旋盖工序,既增加了设备管道的内部空间,又增强了空间层次感,表现出了强烈的地方性。

结语

在现代设计中,传统的建筑形式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传统的建筑形式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先进文明成果,设计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钊,仇尉景.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思路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33):962.

[2]罗庭.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思路探索[J].居舍,2018(11):88.

[3]刘磊.关于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思路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35):242.

[4]叶志新.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