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陈敬民

平邑县交通运输局 273300

摘要:当前,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系列标准政策的变更使检验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检验机构未来的发展已成为业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机构现状、机构管理问题、检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几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现代机动车检验技术发展,国外车辆检验基本达成了社会化,交由专业机动车检测站来实施检验工作。因为小汽车的用途主要是为家庭提供交通服务,机动车检测站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且也需要为车辆提供安全性能诊断服务。我国目前在机动车检验发展中却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1.机动车检验检测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在现代互联网、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使汽车检测技术在自动化程度上也得到巨大提升。在发展中,检测站人员对于机动车检测市场化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对于人才储备及培养较为匮乏。在现阶段中,多数机动车检测站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都需要进行提升,部分检测站人员尽管在实践经验上较为丰富,但是学历普遍较低,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检测站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很多检测员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在基本操作能力上较为匮乏,缺乏对检验标准及相关法律的学习,进而使检测中较多违规问题层出不穷,对于检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硬件不能达成检测要求

机动车检验结构在迅速的发展、递增,市场中也出现了较多仪器设备系统集成商、生产厂家。此类厂家尽管有生产资质,但是管理却较为松散,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持续服务的能力也相对更差,不能使检测系统、仪器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排除,导致检测机构工作开展相对较为被动。部分机构设备管理人员,在技术水平上相对较低,检测设备往往只有使用,但没有维修,更不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在设备的档案管理中,档案本身便不完整,存在设备管理和保养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检验仪器设备在检定的过程不能按时,或者检测软件系统更新和维护不能及时,导致检测设备在运行中为带伤进行,不仅使检测数据准确性、检测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导致检验故障发生频次增加,检验效率降低。

(3)机构管理层管理松散

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检测站新建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在新建站中,较多管理者对于机动车检验检测运营流程、检测专业知识等并不了解,或者是掌握不多。申请资质时,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机构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实际实施过程中,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相关文件,进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与机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为了使资质认定评审得以通过,较多机构为了应付现场审核与文件审核,进行了书面造价。资质认定证书拿到以后,机构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也就失去了的重视态度,使机构整体的管理体系较为松散,不能根据管理体系展开一应工作,对于体系要求及相关具体内容都不能完全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而是在建而不行的状态,这也导致检验检测工作中庭出现了较多问题。国有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则因长期为国企经营,在管理上缺乏创新,不能与现代市场谋和,进而使机构管理发展不能与市场变化相适应,人员无法改变固定观念,导致机构作风散漫、服务意识淡薄,对于检测检验机构服务与效率都不能达成要求质量。

2.2 机构检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检验机构自身在检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使用计量部门未进行鉴定的测量工具,主要是高度尺、钢卷尺、轮胎花纹深度等测量使用工具,该类工具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同时容易发生损坏、经常更换,从而机构未经计量部门检定而投入使用,同时有部分检验工具不能达成要求,有机构选择皮尺进行测量,不能保证使用效果;其次在人员方面,人员操作总不能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主要表现在对号码、号牌安装检查中,需要使用手触摸固封装置,手指进行按压并旋转固定封盖,对于手指离开固封盖是否会脱落的问题进行观察,但实际中未能根据方法实施。在汽车安全带平板制动、检验台制动检验中,也均有此中不规范操作现象。此外,对于检验标准理解存在偏误或者不予执行也是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③检验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有唯一性判定不能达成要求,唯一性判定过程中有检验人员于PDA录入车架号不清晰、发动记号不清晰,但仍能够进行线上检测。但如果唯一性不能确认,是不能进行上线检测的,只有唯一性得到确认之后才可继续检验;不合格原因和检测参数存在矛盾。常见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前照灯有加装其他灯具、前照灯工作不正常,同时在PDA中录入不合格项目,但检验报告仪器检验部分却展示前照灯亮度达成要求。

3.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方向

3.1规范机构管理

在近年发展中,部分地市成立机动车检测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为基础对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主体的责任进行强化,促使机构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制定相符的这力量管理体系,使用流程和政策为检测结构公正性、可靠性等提供保障。坚决进行责任倒查与社会监督机制的落实,要严格进行服务与质量的把控,使机动车检测市场实现有序、规范,使广大车主能够切实感受便利。机动车检验检测监管部门需要进行巡查回访力度加强,对于具有较多问题的检测机构压加强处罚力度。对于监管进行加强使媒体作用充分得到发挥,起到宣传、监督和正面引导的效果,使机动车检验单位实现健康发展,对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要进行地质。机构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此使检验检测与管理体系完全相容。

3.2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在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规范中,对于结构关键岗位提出了相应的能力要求,提升机构人员素质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已经实行了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实施检测维修行业职业资格制度,不仅可以使得从业人员有了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检验机构人员素质。加强人员的检验操作,不能出现上文中出现的检验失误,完全掌握相关规范,实践中合理调整技术措施。

3.3三检合一的实施

从目前来看,我国机动车检验机构中综检、环检、安检都与各自独立监管系统接入。这一现象使得整体机动车检验工作流程更为复杂、经受人员过多,造成了较大的管理浪费。如果将安检、综检、环检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管理模式作为基本结构,进行监管平台的建设,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只需进行一次检验信息采集,各个监管部门护筒互认检验结果,这样便实现了监管成本的减省,促使监管质量提升,又达成了检测数据资源、检测设备资源的共享,这不仅使得检测机构管理成本减小,同时也使得车主负担减小,对于汽车检测市场的平等、公开、和谐提供助力。机动车检测机构要合理进行布局,对于设备配置要进行优化,要将检验的标准与周期进行统一。根据物价单位规定和规范实施收费。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检验检测结构的未来,也必然会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并非只对此进行关注,更要重视到制度的完善、体系的优化,从而使机动车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东风.机动车检测机构质量结果管理潜在风险及控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8,000(007):62-65.

[2]陈邑.对机动车检验机构设备加装和软件升级的督导分析[J].数码世界,2018,000(0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