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驱动下的数控教学改革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校企合作驱动下的数控教学改革实践

赖永芳

福建龙岩技师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始终将如何更好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矢志不渝的前行。校企合作是在教育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途径,结合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现阶段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行更进一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校企合作的目标为着眼点,剖析了数控教学的弊端,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在校企合作驱动下如何进行数控教学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控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数控技术作为机械制造的核心力量,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各企业也对数控技术方面的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这也成为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一大挑战。相关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校企合作的积极推进有效改变了这一现状,在校企合作驱动下,中职院校针对数控教学加大了改革力度,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开发数控实训课程、加快构建实训基地以及优化完善数控教学评价等深入推进数控教学改革,以期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目标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职业院校应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以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企业也需吸纳更多与自身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应采用联合、共建等方式促进学与工的深入融合,将校企合作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与修订,参与学校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的编写与优化。可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调整,同时,为有效解决学校师资、实训设备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可发挥企业育人的功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岗位,通过骨干员工指导实习学生工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这个角度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的育人模式。

二、目前数控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实践教学创新意识不足。现阶段,制造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行业发展与升级也就提高了对数控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即便大多数中职院校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升了对实训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的重视程度,但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缺乏对实训教学的创新,进而制约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二)数控实训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相较于中职院校有限的办学资金,数控机床设备高达几十万的价格反而显得更加昂贵。现今市场对高质量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学校数控实训教学设备型号相对陈旧,无法满足数控教学需求。加之,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仍旧沿用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缺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价值[1]

(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不合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是衡量中职院校数控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结合目前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在实践教学中并未设置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确切的说,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尚未与企业建议相互融合,无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驱动下的数控教学改革实践

(一)制定完整学习方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高质量、专业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这一技术性人才培养的阵地关键就在于培养制定更为完善的学习方案,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结合数控专业相关教学要求,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和专家,或者一线优秀技术工作者走进校园,组成实践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在校企合作驱动下,学校也可以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或者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教师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与实践。经过一定时期现场学习,将学习所得加以整合使之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而为数控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行业发展现状,开发创新性实训课程

中职院校应立足于数控行业发展现状,全面了解、系统分析数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相关企业携手,共同进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最新型数控设备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数控工艺规程、数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与设计。比如,教师可以与企业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共同开发数控教学资源,一方面,在了解当前企业新型数控设备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控设备操作技术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工作人员现场操作数控设备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丰富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在企业工作人员帮助下,根据数控机床设备编程流程引导学生轻松读懂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写。在分析零件图样与加工工艺、设定与零件尺寸要求相应的坐标系、逐段编写程序单的反复练习过程中突破数控机床编程入门较难的障碍。此外,在数控铣床与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此两种设备的操作以及两种设备的区别、各自的性能特点等,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理解和掌握数控设备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2]

(三)校企联合提供保障,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除加快建设教师队伍与开发实训课程外,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还需不断创新和优化既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确保数控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获得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应与数控专业相关企业联合建设数控机床实训基地,校企联合为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借此促使数控专业教学与机械制造行业和相关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中职院校需结合学校专业布局以及合作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在现代化网络技术支持下,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训,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数控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仅如此,学生在跟随企业师傅学习岗位技能、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精密部件生产技术的同时,还能近距离感受企业数控技术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四)企业评价制度引领,改革传统课程评价体系

在企业评价制度引领下,中职院校应在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革,在原有评价体系中融入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数控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不断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训情况的评价。在校企合作驱动下,数控教学改革应站在企业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改革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着眼于企业评价制度,在其引领下加快改革与完善数控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完成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考试内容与生产过程、考试评价与企业评价“三对接”,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用人标准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3]

结语

简而言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为优化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也不断尝试和挖掘新的育人方法。相较于传统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校企合作旨在基于企业发展需求驱动中职院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校企合作的目标在于培养与相关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因此,以校企合作为驱动,对数控教学改革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德祥. 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与铸煅造企业生产相互融合的实践探索[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2):1538-1539.

[2] 林延良.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现代交际,2020(6):197-198.

[3] 宋俊.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