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3

当代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研究

刘亮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红色题材的绘画作品经过漫长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具有文化推广、历史传承、综合教育、审美提升等积极作用,中国人物画能够体现出红色年代的艺术特征,红色题材的内容和绘画形式选择,充分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倾向以及对艺术的创新追求。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发展是为政治事业服务的,属于现实类题材,结合真实的人物或事件,在特定的环境下塑造出典型的时代形象。文章通过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内涵与功能的综合论述,分析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要素和表现手法,重点分析当代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出路,为中国现代美术改革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发展现状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人物画创作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与红色题材相关的人物画作品正在逐渐消失,其绘画技巧和理论概念停滞不前,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时间节点自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开始。每年的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都需要将尘封的美术作品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以表达对红色时期的历史纪念,不同地区共同举办大型红色艺术展出活动。解放区的美术家们缺少中国画的创作条件,将自然景观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形成特殊的艺术形象,利用粗糙的木板雕刻,表达出内心丰富的精神情感。

  1.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走过了延安时期、国统时期、解放时期,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在历史画、题材画的背景下,通过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社会教育职能,赞扬革命英雄、展现悲壮的历史图景。在早期中国人物画红色题材作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整体构图恢弘而深沉,艺术线条古朴而简洁,人物造型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在转型发展时期,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融入了史学经典故事,从传统的简练风格逐渐向精细化转变,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并融入了绘画大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初步实现教育职能和审美功能的平衡发展;在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繁荣发展时期,人物画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显著增强,需要在创作阶段有效调节人物形象、气韵骨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多个创作者的用笔特点进行记录与总结,通过理论研究彰显出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功能和艺术特性。自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的写实绘画手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崇,改变了中国人物画的传统绘画特点,现代化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成为主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将历史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有效描绘,展现出画家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在革命时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歌颂。《开国大典》《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一系列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吸收传统绘画的写意特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当时特殊政治背景的影响,人物画呈现出封建帝国形象,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人物画逐渐走向正轨,但近年来我国红色题材人物画创作陷入瓶颈,国家文化部提出“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展览活动,由政府作为引导,结合当地的画院和美术协会,重新让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走到人们面前。

  1.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功能作用

2.1叙事功能。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叙事功能展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考虑人物画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真实事件以及历史生活情节,要求创造者具有良好的思想状态,在作品中展现出某一历史事件、某一故事情节或某一生活状态。通过人物画作品,能够感受到当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人物形象需要展示出心理活动,例如:《开国大典》完美呈现了开国典礼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狼牙山五壮士》充分表现出誓死守卫高地的战斗情景。不同的人物场景与不同的事件背景进行有效结合,让观赏者直观的体会到当时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坚定不移的人物立场,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所具有的叙事功能,为广大鉴赏者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情节。

2.2教育功能。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指的是歌颂与赞扬当时的革命精神抨击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并劝诫广大鉴赏者明确和平的重要意义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表述清晰人物内涵一目了然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独特性和灵活性的发展优势,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具有重要的教育职责画面的整体呈现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可以直接被应用到教育图本中一部分红色题材的中国人物画会提有相关的文字注释,为人物画内涵的解读与教育功能体现奠定有力基础

审美功能。

2.3审美功能。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主要指的是艺术审美和道德审美两个角度,道德审美是鉴赏者通过人物画基本内涵的讨论与分析,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表达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和平的期望之情,有效展现出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存在明显的道德审美特征,与传统的文学作品和音乐教育形式存在明显区别,艺术审美展现出特殊故事情节内人物的内心情感,人物画不仅要表现出当时的历史特点,还需要运用扎实的艺术表现技巧,在历史事件临摹的同时,提高作品的艺术审美特性。

  1.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要素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需要完整的描述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人物展现让广大观赏者全面的看待历史发展进程,透过人物画分析各历史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把握好作品中的时代要素、事件要素、人物要素、环境要素、民族要素。

3.1时代要素。红色题材人物画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环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某一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阶段,需要调取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了解当时典型的政治符号。在红色题材人物画创作阶段,展现出具体的历史特点,运用旗帜或徽章等具有特殊符号意义的物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主题的综合表达。想要展现出高超的创作技巧,充分的进行文化内涵表达,就需要从特定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进程,将情绪与氛围、技巧与历史进行有效结合,在特定的创作心境下进行艺术加工,而不是以传统的绘画技巧作为基础,将环境、材料等因素融合到一起,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教育功能。在红色题材中国画创作阶段需要融入真实的内心情感,参考时代生活特点激发个人的创作冲动,材料和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在特定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而是运用自己内心的充沛情感进行重新诠释,只有注入创作情感才能够全面提高人物画内容的真实性。

3.2事件要素:在进行红色的题材中国人物画刻画的过程中,不能够脱离特定的历史事件,要充分反映出事件的本身特点,并从侧面阐述事件的发展情况,红色题材人物画作品创作要以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作为切入点。在人物画中展现出政权更迭、抗议游行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经济事件;战争冲突、两军对垒的军事事件等等,以上红色题材中既保留了历史事件的鲜活性,又表现出了画面的冲突感,人物刻画十分鲜明。除此之外,事件的综合阐述还需要创作者的兴趣表达,创作者的绘画能力和技巧运用能力不同,所采用的绘画工具不同,所描绘出的事件特点各不相同。在真实的造型基础上,通过体感、色彩、色感、质感等元素的应用,表达出能够促进人与人交流的真实情感,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已经走向成熟,但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在用笔技巧和气韵构成等技术基础上重新进行内涵定义,借鉴传统的绘画工具,融合西方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提高作品的可视化效果。

3.3人物要素。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设计中的人物是创作的主体,想要反映出当时所处的历史事件,就需要做好红色题材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要素的充分展,在人物刻画阶段为了提高作品的感染力,需要适当的忽视高、矮、胖、瘦等基础特征,保证历史人物形象和当时的时代特点、生活地位、经济水平相一致。所选择的人物造型要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特点,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运用好比例与透视的相互关系,不能随便采用旧的描法进行人物服装和外貌的创作。作品整体架构具有写实性,展现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生活情景决定了人物画中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要设立鲜明的创作题材,调整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例如:战争场面的绘制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通过虚实结合、强弱对比、疏密分布等众多技巧因素,真实的展现出故事情节下的局部细节,在塑造优秀人物形象的同时展现精神内涵。

3.4环境要素。在进行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刻画的环境给予足够重视,在特定的环境下他通过大量史学资料的对比,了解当时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以及想要绘制人物的内心真实想法,有所选择的交代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引发观赏者情感共鸣的关键。例如:在1949年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当时人民群众精神匮乏,迫切需要新思想对旧秩序的改造,为了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可以在人物画创作阶段以造型调节为主要创作核心,在画面中传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发展的期盼。运用独特的运笔方式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形式,将人物造型与环境进行有效融合,展现出一定的写实性特点,传达出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画面结构十分饱满,达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有效统一。

3.5民族因素。在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造的过程中,其核心是中国的民族性,展现出中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气质,为广大观赏者还原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根据画面判断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事件,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人物构造上,塑造出革命英雄的英武形象。清晰的交代事件本身,通过人物形象塑造保证画面的整体性,衣服、装饰和细小的物件充分展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陈玉先先生创作的巨幅人物画《开国元勋》为例,展现出了1955年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仪式,画面宏大、人物众多,但整体艺术展现十分自然,突出了每个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造型的细腻刻画和整体结构的充分驾驭,不是简单的进行情景再现,而是积极的深入探索人们的精神内心世界。融合了陈玉先先生个人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真实想法,解放军授衔仪式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通过人物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能够充分激发人们内心的崇高信仰。

  1. 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表现手法

4.1叙事手法。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所采用的叙事手法,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对整个画面和情节的统一设置,塑造优秀的人物形象,运用合理的服装搭配,交代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在创作阶段融合画家本人对历史事件的充分理解,实现画面内容与绘画形式之间的有机统一,将中国革命时期历史人物彷徨、愤慨、激烈、从容的精神特点酣畅淋漓的展现出来。通过写实手法进行布局调整,采用人物画的叙事手法展现出民族发展历史,要求创作者积累大量的历史素材,用心的进行画面组织,艺术性的还原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传达出丰富的艺术思想。

4.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整体艺术表现的基本功能,在进行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绘制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象征性表现,将抽象与具象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带有浓重个人风格的历史符号,表达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主题。通过象征性手法提高人物画的可视化效果,为人们保留充分的想象空间,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对作品鉴赏的限制,通过多样性的艺术手法含蓄的表达出创作主题,象征手法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领悟和感受。例如:在《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这一人物画鉴赏的过程中,整幅画作未出现一个日本兵,用狼来象征日本军队的残酷,带来强大的压迫感,让人们体会暴力与文明的反差,死亡与生存的挣扎,人物画内容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4.3抽象手法。抽象手法在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有效应用,需要运用大量的历史证明材料,采用特殊的绘画形式调整人物画构成,体现出某一特定的艺术主题。抛弃传统人物画创作具象写实的艺术特征,运用变形与夸张的抽象表现方式,将画面中人物的情绪进行充分表达,让中国人物画不再是单一的自然模仿,而更加注重人类内在思想的表达。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某一环境特点进行抽象化处理,带来强烈的画面视觉冲击力,调整人物画整体布局,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需要揭示重大历史事件的根本性质,从中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画面内容的精神内涵。

5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出路

5.1创新思想的运用。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需要具有独特的时代烙印,站在现代化的发展立场上,融入优秀的哲学观念和历史观念,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历史的发展,反思历史中的教训。运用全新的表现手法和绘画风格,打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想要实现人物画创新,就需要找到新的立场和角度,创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高于历史的艺术创作。同时要表达出对历史内容的批判性,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简单的知识内涵和绘画技巧,无法满足教育性、功能性的发展需求,在确定绘画主题后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分析适合特定主题的语言形式,不断加大作品的视觉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展览效果,不断探索与创新艺术精神。

5.2人文精神的体现。艺术表现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现象,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人文精神包括自由、平等、意志、信念等众多精神内涵。优秀的红色题材人物画作品不能脱离人文精神的内容,想要表达出人物画作品的艺术魅力,就需要通过复杂繁琐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尽可能的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展现出民族力量的聚集性和伟大英雄先烈的革命风骨。目前红色题材人物画在我国的艺术市场上大受欢迎,具有可观的收藏量,红色题材的人物画对画家的业务能力有着特殊要求,难度系数较高,决定了收藏、展览的含金量更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对国家发展和群众教育有着积极意义,新的发展节点下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的探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多样性的中国人物画表现形式,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具有较强的艺术穿透力,当代红色题材中国人物画在历史画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手法,通过叙事、抽象、重构等多种创作手段,展现出与实际相符的历史文化主题。在现代传媒时代的背景下融入多元化绘画理念,保证造型艺术和绘画技巧之间的协调性,创新传统的艺术思想,高度概括内涵、语言等表达形式,彰显出独特的历史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高洁. 现代中国人物画对"似与不似"的误解[J].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1(6):20-21.

[2] 刘豫瑶. 写实因素在传统中国人物画中的体现[J]. 文渊(小学版),2021(6):356-357.

[3] 王岚. 从“情动形移”到“意余于象”——关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反思[J]. 美术大观,2020(11):50-52.

[4] 杨小晋. 现实观照与精神反思:中国人物画创新的素养内核[J]. 西北美术,2020(1):65-67.

[5] 黄媛媛. 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布局与空间营构研究[J]. 美术文献,2019(2):63-64.

[6] 喻竹. 浅谈中国人物画的"意象"与"写意"[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9):166.